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信號控制閥門技術領域,提供一種最低液面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上開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閥體內部裝有閥套和閥座,所述閥座位于所述閥套下方,所述閥套內設有閥芯,所述閥體上端蓋有閥蓋,閥體下端固定有壓板,所述閥蓋和閥芯之間還設有彈簧,所述壓板下方通過連接架固定有氣缸,氣缸內設置有下軸和活塞,所述活塞與所述下軸固定,所述閥體內還設有上軸,所述上軸頂端穿過所述閥座與閥芯固定,上軸底端穿出所述壓板,所述下軸頂端穿出所述上蓋,并位于所述上軸的正下方。本結構中,閥體內僅設置閥套、閥芯和閥座,閥門結構緊湊,在壓力平衡條件下通過氣缸和彈簧控制閥芯動作,閥門響應快、切斷迅速、結構緊湊、動作靈敏、換向頻率高、抗震能力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信號控制閥門
,尤其涉及一種最低液面閥。
技術介紹
最低液面閥又稱安全關斷閥,屬信號控制常開閥門。主要用于水壓機泵站,安裝在水泵和蓄勢器之間,主要起消除水錘、系統補水和系統大量失壓失水時緊急關閉以避免重大事故發生的作用?,F有的最低液面閥結構復雜,拆裝性能低,動作慢,震動大。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最低液面閥,旨在解決現有最低液面閥結構復雜、拆裝性能低、動作慢、震動大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所述最低液面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上開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閥體內部裝有閥套和閥座,所述閥座位于所述閥套下方,所述閥套內設有閥芯,所述閥體上端蓋有閥蓋,閥體下端固定有壓板,所述閥蓋和閥芯之間還設有彈簧,所述閥套上開有導流孔,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導流孔連通,所述出水口與所述閥座下方空間連通,所述壓板下方通過連接架固定有氣缸,所述氣缸包括上蓋和下蓋,上下蓋之間為缸體,上下蓋上均設有氣孔,所述缸體內還設置有下軸和活塞,所述活塞與所述下軸固定,所述閥體內還設有上軸,所述上軸頂端穿過所述閥座與所述閥芯固定,上軸底端穿出所述壓板,所述下軸頂端穿出所述上蓋,并位于所述上軸的正下方。進一步的,所述閥體下端還固定有墊板,所述墊板下方固定有支架。進一步的,所述閥體下端還設置有壓塊,所述壓塊與所述上軸的接觸部分從上之下依次裝有墊環、組合密封圈和墊塊,所述壓板位于所述墊塊下方,用于壓緊組合密封圈。進一步的,所述氣缸上蓋安裝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設置有傳感器,所述上軸底部還設置有觸板,所述觸板用于與所述傳感器感應。進一步的,所述氣缸側面還安裝有氣動三聯件,所述氣動三聯件分別連通氣源以及氣缸的兩個氣孔。進一步的,所述閥體與所述閥蓋、閥座、壓塊之間,以及所述活塞與氣缸缸體之間,以及所述下軸與上蓋之間均設有密封件。進一步的,所述閥體與所述閥蓋、壓板、墊板之間,以及所述墊板與支架之間通過螺栓或者螺釘固定。進一步的,所述閥蓋頂部還設置有排氣閥,所述排氣閥連通至所述閥芯上方。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在現有最低液面閥的基礎上,減少閥門內部結構,閥體內僅設置閥套、閥芯和閥座,通過氣缸和彈簧控制閥芯動作,閥門響應快、切斷迅速、結構緊湊、動作靈敏、換向頻率高、抗震能力強。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最低液面閥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為了說明本技術所述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行說明。圖1示出了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最低液面閥的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技術實施例相關的部分。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最低液面閥包括閥體1,所述閥體1上開有進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閥體1內部裝有閥套4和閥座5,所述閥座5位于所述閥套4下方,所述閥套4內設有閥芯6,所述閥體1上端蓋有閥蓋7,閥體1下端固定有壓板11,所述閥蓋7和閥芯6之間還設有彈簧61,圖示中,所述閥蓋7和閥芯5上相對設置下沉孔,彈簧61位于下沉孔內。所述閥套4上開有導流孔41,所述進水口2與所述導流孔41連通,所述出水口3與所述閥座5下方空間連通,所述壓板11下方通過連接架12固定有氣缸8,所述氣缸8包括上蓋81和下蓋82,上下蓋之間為缸體83,上下蓋上均設有氣孔87,所述氣孔用于進出氣。所述缸體83內還設置有下軸84和活塞85,所述活塞85與所述下軸84固定,所述閥體1內還設有上軸86,所述上軸86頂端穿過所述閥座5后與所述閥芯6固定,上軸86底端穿出所述壓板11,所述下軸84頂端穿出所述上蓋81,并位于所述上軸86的正下方。使用前,所述氣缸側面還安裝有氣動三聯件,所述氣動三聯件分別連通氣源以及氣缸的兩個氣孔。所述氣動三聯件采用進口件,通過氣源給氣孔充氣,實現驅動活塞上下移動,進一步帶動下軸上下移動。本閥門結構緊湊,閥套和閥座裝于閥體內,閥芯位于閥套內且可以上下移動,本閥門通過氣缸和彈簧控制閥芯的移動。具體的,正常情況下閥門進出口壓力平衡,閥門處于開啟狀態。下蓋的氣孔充氣,活塞帶動下軸向上移動,下軸頂起上軸,使得閥芯向上移動,彈簧壓縮,當閥芯上移至最高位置時,閥套下半部分的導流孔開通,且閥芯與閥座脫離,水流從進水口通過導流孔進入到閥套內,然后通過閥座進入閥座下方空間,最后從出水口排出。當系統處于非正常狀態,進口壓力遠大于出口壓力,需要關斷閥門時,上蓋上的氣孔充氣,活塞帶動下軸向下移動,彈簧對閥芯向下施加壓力,閥芯向下移動直至與閥座緊密密封,并且此時導流孔被閥芯堵住,實現閥門完全關斷,閥門響應快、切斷迅速、動作靈敏。另外,本結構中,所述閥體1下端還固定有墊板13,所述墊板13下方固定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作為閥門的支撐部分,支架底部接觸地面,抗震能力強,同時支架也可以避免氣缸直接接觸到地面,起到保護氣缸的作用。所述墊板13作為閥座和直接的連接部分,通過設置墊板,方便拆裝閥門。由于水流需要經過閥座下方空間并從出水口排出,因此需要保證水分不會有沿著上軸向下滲出。為了保證密封性,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閥體1下端還設置有壓塊9,所述壓塊9與所述上軸的接觸部分從上之下依次裝有墊環91、組合密封圈92和墊塊93,所述壓板11位于所述墊塊93下方,用于壓緊組合密封圈92,所述墊環和墊塊上下夾緊組合密封圈,防止松動,防水密封性好。本實施例中,為了保證整個閥門的密封性,在相關的連接部位需要設置密封件,比如所述閥體與所述閥蓋、閥座、壓塊之間,以及所述活塞與氣缸缸體之間,以及所述下軸與上蓋之間均設有密封件。另外,所述閥體與所述閥蓋、壓板、墊板之間,以及所述墊板與支架之間通過螺栓或者螺釘固定,方便閥門拆裝檢修。本實施例中,所述閥套和閥芯的接觸部分還設置有導向環,起到導向的作用。在閥門第一次使用時,所述閥芯6的上方空間存在氣壓,會影響閥芯的運動,為此,作為一種優選結構,所述閥蓋7頂部還設置有排氣閥71,所述排氣閥71連通至所述閥芯6上方,當開啟排氣閥71后,閥體內部氣體通過所述排氣閥71排出。最后,所述氣缸上蓋安裝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設置有傳感器15,所述上軸86底部還設置有觸板16,所述觸板16用于與所述傳感器15感應,在上軸上下移動過程中,觸板也會上下移動,傳感器通過與觸板感應,可以獲知上軸(即閥芯)移動距離,這樣實現閥芯的移動距離控制。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最低液面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上開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內部裝有閥套和閥座,所述閥座位于所述閥套下方,所述閥套內設有閥芯,所述閥體上端蓋有閥蓋,閥體下端固定有壓板,所述閥蓋和閥芯之間還設有彈簧,所述閥套上開有導流孔,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導流孔連通,所述出水口與所述閥座下方空間連通,所述壓板下方通過連接架固定有氣缸,所述氣缸包括上蓋和下蓋,上下蓋之間為缸體,上下蓋上均設有氣孔,所述缸體內還設置有下軸和活塞,所述活塞與所述下軸固定,所述閥體內還設有上軸,所述上軸頂端穿過所述閥座與所述閥芯固定,上軸底端穿出所述壓板,所述下軸頂端穿出所述上蓋,并位于所述上軸的正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最低液面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上開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內部裝有閥套和閥座,所述閥座位于所述閥套下方,所述閥套內設有閥芯,所述閥體上端蓋有閥蓋,閥體下端固定有壓板,所述閥蓋和閥芯之間還設有彈簧,所述閥套上開有導流孔,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導流孔連通,所述出水口與所述閥座下方空間連通,所述壓板下方通過連接架固定有氣缸,所述氣缸包括上蓋和下蓋,上下蓋之間為缸體,上下蓋上均設有氣孔,所述缸體內還設置有下軸和活塞,所述活塞與所述下軸固定,所述閥體內還設有上軸,所述上軸頂端穿過所述閥座與所述閥芯固定,上軸底端穿出所述壓板,所述下軸頂端穿出所述上蓋,并位于所述上軸的正下方。2.如權利要求1所述最低液面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下端還固定有墊板,所述墊板下方固定有支架。3.如權利要求2所述最低液面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座下端還設置有壓塊,所述壓塊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協清,金焱平,陶劍英,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協特閥門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