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旋耕機的旋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整體呈傘狀結構,且所述旋耕刀中部具有供刀軸貫穿連接的通孔,所述旋耕刀的周向邊緣間隔設置有多個缺口。上述旋耕機的旋耕刀具有結構合理,造價更低,便于制造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耕耘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旋耕機的旋耕刀。
技術介紹
旋耕機是與拖拉機配套完成耕、耙作業的耕耘機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強、耕后地表平坦等特點,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能夠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于播種機作業,為后期播種提供良好種床。目前現有技術中的旋耕機多數是以旋轉刀齒為工作部件的驅動型土壤耕作機械,例如公告號為CN203251582U的專利公開的起壟旋耕機,該起壟旋耕機包括機架主體,設置在機架主體前面中部的減速箱,對稱設置在機架主體兩側的齒輪變速箱,通過萬向節連接在減速箱的兩端、同時與每個齒輪變速箱相連的兩個傳動軸,設置在機架主體的下面兩齒輪變速箱之間的旋耕軸,通過支臂連接在機架主體兩側的起壟器;所述的旋耕軸上均布設置有多個旋耕盤,所述機架主體的前端設置有上懸掛和下懸掛。上述起壟旋耕機需要與相應的發動機連接才能夠進行使用,這樣,務必導致該起壟旋耕機的結構中需具備相應的減速箱、齒輪變速箱以及傳動軸,使得自身結構較為復雜,且成本較高,會增加農戶的使用負擔。基于此,申請人考慮設計一種結構合理,造價更低的旋耕機。但在設計旋耕機的整體結構之前還需考慮如何設計一種結構合理,造價更低,便于制造的旋耕刀。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造價更低,便于制造的旋耕機的旋耕刀。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旋耕機的旋耕刀,所述旋耕刀整體呈傘狀結構,且所述旋耕刀中部具有供刀軸貫穿連接的通孔,所述旋耕刀的周向邊緣間隔設置有多個缺口。上述旋耕刀不同于現有技術中旋耕刀上所采用的刀盤結合刀片的組件結構(如公告號為CN104938060A,名稱為旋耕機刀輥的專利申請文件中所示),而是通過采用一體成型的傘狀結構,并通過傘狀結構周向的邊緣均勻間隔設置的多個缺口來使得邊緣形成多個耕耘土壤的尖端,從而能夠在該旋耕刀旋轉的同時,對土壤進行耕作并使其松化。且上述一體成型的旋耕刀也更加便于生產制造,其傘狀結構可使得周向邊緣呈弧形,從而能夠增大與土壤之間有更大的接觸面積,提高耕耘土壤的效率。此外,上述一體成型的旋耕刀整體呈傘狀結構,這樣一來,使得土壤中的根茬更加難以纏繞到旋耕刀上,從而能夠更為有效的防止根茬纏繞。作為優選,所述缺口的形狀為弧形。當上述缺口的形狀為弧形時,這樣一來,根茬插接到缺口內時,更易沿著該弧形的缺口滑出,而不易卡接并纏繞到旋耕刀上,故具有更好的纏繞效果。作為優選,所述旋耕刀由不銹鋼材料制得。這樣一來,可使得旋耕刀不易生銹腐蝕,更為經久耐用。附圖說明圖1為一種本技術的旋耕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一種本技術的本技術的旋耕機的仰視圖。圖3為圖1中A處放大圖。圖4為圖1中B處放大圖。圖中標記為:1旋耕刀,2刀軸,3懸掛刀架,4滾輪;機架:5主框架,6連接桿,7連接塊;托拉架:8縱桿,9橫桿,10加強桿;11滾輪支架,12加強肋片,13彈性件;14套筒,15導向桿;16豎向塊,17水平連接板,18軸承套,19加強肋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一種本技術的本技術的旋耕機的附圖對本技術的旋耕刀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針對描述采用諸如上、下、左、右等說明性術語,目的在于幫助讀者理解,而不旨在進行限制。具體實施時: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旋耕機,包括機架,以及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旋耕刀1、刀軸2、懸掛刀架3、托拉架、滾輪4;所述旋耕刀1為固定在所述刀軸2上,且為沿所述刀軸2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塊;所述刀軸2通過軸承可轉動懸掛連接在所述懸掛刀架3上;所述懸掛刀架3為固定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左右兩側的兩根,且位于同一側向的兩根所述懸掛刀架3呈“八”字狀分布。上述旋耕機的結構,因懸掛刀架3為固定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左右兩側的兩根,且位于同一側向的兩根所述懸掛刀架3呈“八”字狀分布(完全不同于現有技術中的旋耕機上的刀軸2基本垂直于旋耕機行進方向的方式);這樣一來,土壤對旋耕刀1的阻力會在該旋耕機向前行進的作用力的帶動下,將該阻力轉變為可使得旋耕刀1旋轉的動力,從而使得本技術的旋耕機能夠在沒有發動機驅動的情況下,也能夠自行旋轉來實現旋轉耕耘,松化土壤,從而使得耕耘后的土壤利于播種的生長。可見,上述旋耕機的結構設計,能夠在減省發動機及其相應配套的結構的情況下,仍可使得旋耕刀1旋轉起來耕種土壤,這樣就能夠較大幅度地降低旋耕機整體的造價,更適合于在農村推廣使用,尤其是較不富裕的農村地區使用,提高農戶的收益。本具體實施方式中,以旋耕機上設置所述托拉架的一側為前側,旋耕機上遠離所述托拉架的一側為后側。具體實施時,上述位于同一側的兩根所述懸掛刀架3可呈鄰近所述機架中部的一側為較小端,遠離所述機架中部的一側為較大端的“八”字狀分布(從俯視方向看,如圖1和2所示),這樣即可將使得位于同一側的懸掛刀架3與刀軸2能夠無限向外延伸而不會出現相交的情況,故可在機架上裝設更長懸掛刀架3與刀軸2,從而提高單次旋耕覆蓋的土壤面積,提高旋耕效率;此外,上述位于同一側的兩根所述懸掛刀架3也可呈鄰近所述機架中部的一側為較大端,遠離所述機架中部的一側為較小端的“八”字狀分布(從俯視方向看,附圖中未示出)。其中,所述旋耕刀1整體呈傘狀結構,且所述旋耕刀1中部具有供刀軸2貫穿連接的通孔,所述旋耕刀1的周向邊緣間隔設置有多個缺口。上述旋耕刀1不同于現有技術中旋耕刀1上所采用的刀盤結合刀片的組件結構(如公告號為CN104938060A,名稱為旋耕機刀輥的專利申請文件中所示),而是通過采用一體成型的傘狀結構,并通過傘狀結構周向的邊緣均勻間隔設置的多個缺口來使得邊緣形成多個耕耘土壤的尖端,從而能夠在該旋耕刀1旋轉的同時,對土壤進行耕作并使其松化。且上述一體成型的旋耕刀1也更加便于生產制造,其傘狀結構可使得周向邊緣呈弧形,從而能夠增大與土壤之間有更大的接觸面積,提高耕耘土壤的效率。此外,上述一體成型的旋耕刀1整體呈傘狀結構,這樣一來,使得土壤中的根茬更加難以纏繞到旋耕刀1上,從而能夠更為有效的防止根茬纏繞。其中,所述缺口的形狀為弧形。當上述缺口的形狀為弧形時,這樣一來,根茬插接到缺口內時,更易沿著該弧形的缺口滑出,而不易卡接并纏繞到旋耕刀1上,故具有更好的纏繞效果。其中,所述旋耕刀1由不銹鋼材料制得。這樣一來,可使得旋耕刀1不易生銹腐蝕,更為經久耐用。其中,所述機架包括有一個水平設置且整體呈“工”字形的主框架5;所述機架還包括有兩根連接桿6,所述兩根連接桿6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可拆卸式連接在所述主框架5的左側和右側的兩端部之間,并使得所述機架整體呈“曰”字形的框架結構。采用上述結構的機架結構較為簡單,不僅便于生產加工制作,且也能夠保證制得后的機架的整體重量也較輕。上述結構還能夠實現快速組裝和拆卸,故裝配和使用起來都較為便捷。...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耕機的旋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整體呈傘狀結構,且所述旋耕刀中部具有供刀軸貫穿連接的通孔,所述旋耕刀的周向邊緣間隔設置有多個缺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耕機的旋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整體呈傘狀結構,且所述旋耕刀中部具有供刀軸貫穿連接的通孔,所述旋耕刀的周向邊緣間隔設置有多個缺口。
2.根據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永忠,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田畸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