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右行制十字路口八個單橋組成的完全暢通組合結構屬于十字交叉路口八個獨立的互不交叉單層拱橋就能實現直行和左轉彎完全暢通的組合結構。包括四個用于直行的單橋和四個用于左轉彎的單橋,弧形彎直行單橋中間段為向右邊方向外凸的右凸弧形彎段;大弧形彎左轉單橋中間段為先向右邊凸后再向對面凸的左轉大弧形彎段;一個弧形彎直行單橋在一個大弧形彎左轉單橋弧形彎外側組成一個組合單橋;共四個組合單橋;按反時針方向的順序,前位置的組合單橋在后位置的組合單橋的弧形外側。優點:用四個直行單橋和四個左轉單橋,實現直行和左轉彎的無交叉占道完全暢通。比現有十字路口的兩層、三層立交橋大大減少了建橋成本,減少了立交橋高度。(*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干道十字交叉路口的交通橋梁設計,特別是八個獨立的互不交叉單層拱橋就能實現直行和左轉彎完全暢通的組合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國際國內的城市干道平交十字路口的交通非常擁擠,經常發生堵塞,是全世界各大城市的通病。究其原因,是因為兩條道路平交,在交叉點上,兩條道路重疊變成了一條道路,兩條道路上的車輛在節點上只能共用一條道,損失了一半的道路資源,肯定會影響行車速度和車輛通行量。再加上行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混行,擁堵是必然的結果。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人們想到了加寬路面,增加路口行車道的數量。但路面不可能無限加寬,不大可能增加一倍的行車道。即使做到了車道翻倍,但還是要有非機動車道、綠化帶和人行道,還是要等紅綠燈,還是有人車混行的矛盾,因此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人們又想到了立交單橋,但在現有的立交單橋理論中,要作到完全暢通是不容易的,首先是要多層立交單橋,更要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積和空間,還要花費很高的修建成本。對于右行制交通,現在的十字路口立交單橋最難解決的是本道左轉車要跨越與右邊和對面道路車輛的交叉占道問題,為解決交叉占道問題,左轉道要用第二層立交,甚至第三層立交。每加一層立交要大大增加立交單橋的高度,大量增加單橋的建筑費用,大量增加副單橋的長度,大量增加立交單橋的占地面積。本專利的申請人在中國專利申請200920078443.7《交叉路口自跨式右轉立交單橋》,和中國專利申請200920078459.8《回轉立交單橋》兩個文件中公開的立交單橋結構只解決了右轉和回轉的問題,沒有涉及直行和左轉的問題。而現在的立交單橋最難解決的正是左轉和直行的交叉占道問題,在現有的立交單橋理論中,為解決這個左轉和直行的相互交叉占道的問題,必須要用第二層立交,甚至第三層立交。每加一層立交要大大增加高度,大量增加單橋的建筑費用,大量增加副單橋的長度,大量增加立交單橋的占地面積,從而導致城市道路網中的絕大多數十字路口根本無法修建立交單橋,留下數不清的平交死結,造成城市交通的擁堵,成為全世界各發達城市的通病。本專利的目的就是針對這個世界難題提出的解決辦法,專門解決單層立交單橋實現直行車和左轉車暢通無阻的問題。中國專利200720043390.6《單層完全暢通立交單橋》公開了一種在十字路口設一個直跨單橋和一個環形橋的組合結構聯合單橋。其缺點:一是一個十字路有兩種行車規范,司機每過十字路要認清地上畫的行車標志,一旦沒有看清或看清時已來不及變道,會導致因路口進行變道造成堵車或事故。二是從環內向環外的直行---左轉---右轉的道路劃分規范不同于現有左轉---直行---右轉的道路劃分規范,這使司機容易在遠離十字口前按現有左轉---直行---右轉的道路劃分規范行車,到接近該專利技術的立交單橋后才看清直行---左轉---右轉的道路劃分規范時已來不及變道,而造成擁堵和事故。總之,該立交單橋要求的從環內向環外的直行---左轉---右轉的道路劃分規范不同于現有左轉---直行---右轉的道路劃分規范,使該立交單橋不能在現有左轉---直行---右轉的道路劃分-->規范的道路上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十字路口的四個直行單橋和四個左轉彎單橋符合現有右行制交通規則,完全暢通的八個單橋組合結構。本技術的構思是:十字路口四個地面支道進入十字路口的左轉彎單橋和直行單橋,先繞弧形并行到對面地面支道后再分叉,并且總是左轉彎單橋在繞弧形的內側,直行單橋在繞弧形的外側。當左轉彎單橋和直行單橋繞弧形到對面的地面支道分叉后,直行單橋出十字路口則不會與并行的左轉彎單橋交叉沖突,而左轉彎單橋則繼續繞弧形到左轉彎要達到的地面支道位置才離開十字路口。從一個地面支道進入十字路口的左轉彎單橋和直行單橋按反時針方向并行旋轉。按反時針方向的后一個地面支道進入十字路口的左轉彎單橋和直行單橋,排在前一個地面支道的左轉彎單橋和直行單橋的內側繞行。即后一個地面支道進入十字路口的直行單橋,與前一個地面支道進入十字路口的左轉彎單橋相鄰繞行。使其后一個地面支道進入十字路口的直行單橋,與前一個地面支道進入十字路口的左轉彎單橋,在同一個地面支道離開十字路口時,沒有交叉占道的問題。這種適合車輛右行制的八個單橋組合結構,也可用于反向行車使用。但其缺點是在地面支道上,車輛要按從左到右是右行車道----直行車道的車道排列方式排列,這種車道排列方式不符合現有左行制交通規則。所以,這種車輛右行制八個單橋組合結構,用于左行制車輛的右轉和直行時,只能說能實現右轉和直行,但與現有左行制交通規則不一致,而難以把這種右行制的結構橋也用于左行制交通使用。本技術的結構是:右行制十字路口八個單橋組成的完全暢通組合結構,包括四個用于直行的單橋和四個用于左轉彎的單橋,其特征在于:用于直行的單橋為弧形彎直行單橋1,弧形彎直行單橋1中間段為向右邊方向外凸的右凸弧形彎段4;用于左轉彎的單橋為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中間段為先向右邊凸后再向對面凸的左轉大弧形彎段5;一個弧形彎直行單橋1在一個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的弧形彎外側,組成一個組合單橋;四個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四個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分別組成四個組合單橋;按反時針方向的順序,前位置的組合單橋在后位置的組合單橋的弧形外側,即后位置的組合單橋在前位置的組合單橋的弧形內側。用于直行的單橋不用直線形的直橋結構,而要用弧形彎結構繞行跨過下一個地面支道的原因是:在弧形彎直行單橋1上的車速雖然比在直形單橋上慢,但弧形彎直行單橋1繞行后消除了交叉占道的沖突,可不要第二層或多層立體交通設施就能實現暢通。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也是不用最短路程左轉彎,而要繞行跨過本地面支道后面的兩個地面支道后,才與后面的第三個地面支道相連,實現左轉彎,使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消除了與本地面支道后面的兩個地面支道上的車輛交叉占道的沖突。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都要繞行跨躍的目的,是要繞行到后面地面支道的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的弧形外邊,并使后面地面支道的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的起橋段或起橋端,能盡早地(即盡量遠離十字路口中心的地面支道位置),就從前面地面支相連-->的右凸弧形彎段4和左轉大弧形彎段5下面穿過,以增加后面地面支道的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的起橋爬升段的弧形長度,降低坡度。并且集中解決了本地面支道的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與反時針方向后一個、和后第二個地面支道的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的多個交叉占道沖突問題。四個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四個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分別組成四個組合單橋;每個組合單橋都由一個弧形彎直行單橋1在一個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的弧形彎外側組成。每個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的進入十字路口到離開十字路口的弧形旋轉方向都是反時針方向。按反時針方向的順序,只要總是前位置的組合單橋在后位置的組合單橋的弧形外側,即后位置的組合單橋在前位置的組合單橋的弧形內側,就能使前位置的組合單橋先離開十字路口時,不與后面任何組合單橋有交叉占道沖突,即不再需要立交橋。按反時針方向的順序,其離開十字路口的各個單橋總是:前位置的弧形彎直行單橋1---前位置的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后位置的弧形彎直行單橋1---后位置的大弧形彎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右行制十字路口八個單橋組成的完全暢通組合結構,包括四個用于直行的單橋和四個用于左轉彎的單橋,其特征在于:用于直行的單橋為弧形彎直行單橋(1),弧形彎直行單橋(1)中間段為向右邊方向外凸的右凸弧形彎段(4);用于左轉彎的單橋為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中間段為先向右邊凸后再向對面凸的左轉大弧形彎段(5);一個弧形彎直行單橋(1)在一個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的弧形彎外側,組成一個組合單橋;四個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四個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分別組成四個組合單橋;按反時針方向的順序,前位置的組合單橋在后位置的組合單橋的弧形外側,即后位置的組合單橋在前位置的組合單橋的弧形內側。
【技術特征摘要】
1.右行制十字路口八個單橋組成的完全暢通組合結構,包括四個用于直行的單橋和四個用于左轉彎的單橋,其特征在于:用于直行的單橋為弧形彎直行單橋(1),弧形彎直行單橋(1)中間段為向右邊方向外凸的右凸弧形彎段(4);用于左轉彎的單橋為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中間段為先向右邊凸后再向對面凸的左轉大弧形彎段(5);一個弧形彎直行單橋(1)在一個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的弧形彎外側,組成一個組合單橋;四個弧形彎直行單橋(1)和四個大弧形彎左轉單橋(2)分別組成四個組合單橋;按反時針方向的順序,前位置的組合單橋在后位置的組合單橋的弧形外側,即后位置的組合單橋在前位置的組合單橋的弧形內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右行制十字路口八個單橋組成的完全暢通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右凸弧形彎段(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鄒世才,廖禮毅,高健,鄒凌云,羅凡洲,陸洋,廖大中,
申請(專利權)人:鄒世才,廖禮毅,高健,鄒凌云,羅凡洲,陸洋,廖大中,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