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通風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
技術介紹
植物生長需要合適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以及氣流。家用植物生長柜是一個密閉空間。植物在其中通過人工光源提供光照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生長。為了制造植物生長合宜的氣候環境,必須控制溫度、濕度、二氧化碳、以及氣流。現今常見的方法包括:一、敞開式柜體設計。即只有立柱支撐,沒有包圍封閉的箱體。這種設計的問題包括:(1)在植物生長的后期,隨著植物長大,會長出柜體四圍,室內擺放占用較大空間,且不美觀;(2)容易引起蟲害或病菌入侵,嚴重影響蔬菜生長。二、全封閉式設計。四圍全部封閉,通常采用空調控制環境溫濕度。問題是:(1)由于植物生長的各種反應需要二氧化碳,當內部二氧化碳濃度長期低于大氣濃度時,植物生長受到抑制;(2)封閉箱體內部氣流流動緩慢,使得溫度、空氣成分局部差異較大,不利于柜內所有植物均勻生長;(3)植物生長出現差異,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又進一步影響到植物接收的光照,抑制部分植物生長。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本專利技術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設置在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上,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包括種植植物的種植盤以及與種植盤連接的側面,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包括送風裝置、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送風裝置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進風口,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分別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的兩個面上,風流經進風口和出風口形成S形路徑。r>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改進,所述送風裝置為送風風機或風扇。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改進,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底面或靠近底面處的側面設有第一通風口,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頂面或靠近頂面處的側面上設有第二通風口。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通風口為進風口,所述第二通風口為出風口。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改進,所述進風口設置在側面靠近底面一側,所述出風口設置在相對的另一側面靠近頂面的一側。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改進,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為多層種植柜,所述多層種植柜內設有多層種植盤。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改進,所述種植盤一側設置有進風通道,相鄰的種植盤的進風通道設置在另一側。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改進,所述送風裝置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的底層,所述底層上設有與第一層種植盤進風通道相連的進風口,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最上層種植盤進風通道相對的一側。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改進,所述種植盤上與進風通道相對的一側設有導流件。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改進,氣流經橫向流經種植盤上方區域為第一氣流面,進風通道對應的風道入口為第二氣流面,進風通道橫截面為第三氣流面,第一氣流面面積最大,所述第二氣流面的面積介于第一氣流面和第三氣流面的面積之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植物能夠同步換氣,保障空氣成分的均一性,結構平衡實用性及美觀性,可使多層種植的植物生長柜內部氣流均勻,植物生長趨向均勻。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設置在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上,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包括種植植物的種植盤11以及與種植盤連接的側面12,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包括送風裝置4、進風口2和出風口3,所述送風裝置4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進風口2,所述進風口2和出風口3分別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的兩個面上,氣流流經進風口2和出風口3形成S形路徑。所述送風裝置4可以為送風風機或風扇,設置在進風口2附近。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底面13或靠近底面13處的側面12設有第一通風口,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頂面14或靠近頂面14處的側面上設有第二通風口。所述第一通風口為進風口2,所述第二通風口為出風口3,當然,也可以為第一通風口為出風口3,所述第二通風口為進風口2。而此時,送風裝置可以放置在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的上方。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可以為單層種植柜,也可以為多層種植柜,所述多層種植柜內設有多層種植盤11。所述種植盤一側設置有進風通道5,另一側設有導流件6,相鄰的種植盤的進風通道設置在另一側。導流件6的寬度和高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所述導流件6用來調整氣流的流向,增加氣流的流速。以四層蔬菜種植柜為例,進風通道5(簡稱風道)在每層種植盤11的一側,及在相鄰上層及相鄰下層的另一側。這樣,當換風風機開啟后,氣流可由進風口2(底層或頂層)經過S形路徑抵達出風口3,并且保證每層種植區域的氣流一致。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例,所述送風裝置4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的底層,所述進風口2設置在底層的右側的側壁上,與進風口2相鄰的第一層的種植盤11的進風通道5設置在種植盤11的右側,第二層的進風通道設置在種植盤的左側,以此類推。所述出風口3設置在頂面14的右側。如果層數為基數的話,出風口3就設置在頂面14的左側,也就是與進風口2相對的一側。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種實施例,所述送風裝置4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的下方,進風口2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1的底面13上,可以設置在底面13的左側,也可以設置在右側,所述進風通道5設置在側面12上,為側面12的局部減料設置,側面剩余部分構成導流件6,第一層的進風通道5設置在種植盤11的右側,相鄰第二層的進風通道設置在種植盤的左側,以此類推。所述出風口3設置在頂面14的右側。如果層數為基數的話,出風口3就設置在頂面14的左側,也就是與進風口2相對的一側。當然,所述出風口3也可以設置在最上層靠近頂面14的側壁上。這樣更利于氣流的流出。本專利技術不局限與上述兩種實施例,只要進風口2和出風口3的設置能夠使氣流從進風口2進入,能夠流經整個種植區域,并且經出風口3流出,氣流流經進風口和出風口形成S形路徑,進風口2和出風口3無論分布設置在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的那個面,都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專利技術的結構采用多層交錯式(呈S形)的換風風道,能保證每層同步換氣,保障空氣成分的均一性,有利于范圍內所有植物均勻生長。對于風道的風量,有影響的因素包括:(1)風扇的尺寸、功率和風量;(2)柜內植物生長的狀態、高度,是否茂密等。同時,本結構也是基于空氣氣流斷面的流速控制來設置,氣流經橫向流經種植盤上方區域為第一氣流面,進風通道對應的風道入口為第二氣流面,進風通道橫截面為第三氣流面,第一氣流面面積最大,所述第二氣流面的面積介于第一氣流面和第三氣流面的面積之間。按照氣流流經順序,每個氣流逐級收窄,利用空氣流速與氣流面的物理原理,使得氣流加速,以達到利用有限空間充分通風的目的。利用的物理原理為風流流動連續性方程,即:當空氣從風道的第一氣流面流向第二氣流面,且做定常流動時(即流動過程中不漏風又無補給),則兩個過流氣流面的空氣質量流量相等。對于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設置在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上,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包括種植植物的種植盤以及與種植盤連接的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包括送風裝置、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送風裝置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進風口,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分別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的兩個面上,氣流流經進風口和出風口形成S形路徑。
【技術特征摘要】
1.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設置在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上,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包括種植植物的種植盤以及與種植盤連接的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包括送風裝置、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送風裝置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進風口,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分別設置在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的兩個面上,氣流流經進風口和出風口形成S形路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裝置為送風風機或風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底面或靠近底面處的側面設有第一通風口,所述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頂面或靠近頂面處的側面上設有第二通風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風口為進風口,所述第二通風口為出風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家用植物生長柜通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設置在側面靠近底面一側,所述出風口設置在相對的另一側面靠近頂面的一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姚政以,周鳴波,車曉燕,張苗苗,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慧盈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