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鹽酸金剛烷胺的藥物組合物及其醫藥用途,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鹽酸金剛烷胺的藥物組合物中含有鹽酸金剛烷胺和一種從三七的干燥葉中分離得到的結構新穎的天然產物化合物(Ⅰ),鹽酸金剛烷胺和該天然產物化合物(Ⅰ)單獨作用時,神經保護作用較弱;二者聯合作用時,神經保護作用顯著提高,可以開發成神經保護的藥物,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生物醫藥領域,涉及鹽酸金剛烷胺的新用途,具體涉及一種鹽酸金剛烷胺的藥物組合物及其神經保護的醫藥用途。
技術介紹
鹽酸金剛烷胺(AmantadineHydrochloride)為一種對稱的三環狀胺,可以抑制病毒穿入宿主細胞,并影響病毒的脫殼,抑制其繁殖,起治療和預防病毒性感染作用。金剛烷胺抗病毒譜較窄,主要是用于亞洲A型流感的預防,對于B型流感病毒與風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均無效。因為口服吸收后能通過血腦屏障,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毒副反應。迄今為止,尚未見鹽酸金剛烷胺的藥物組合物與神經保護的相關性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鹽酸金剛烷胺的藥物組合物,該藥物組合物中含有鹽酸金剛烷胺和一種從三七葉中分離得到的結構新穎的天然產物,鹽酸金剛烷胺和該天然產物可以協同發揮神經保護的作用,開發成神經保護的藥物。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下面的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具有下述結構式的化合物(Ⅰ),一種鹽酸金剛烷胺的藥物組合物,包括鹽酸金剛烷胺、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載體。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備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驟:(a)將三七的干燥葉粉碎,用70~80%乙醇熱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濃縮至無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飽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別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驟(a)中正丁醇取物用大孔樹脂除雜,先用8%乙醇洗脫6個柱體積,再用70%乙醇洗脫8個柱體積,收集70%洗脫液,減壓濃縮得70%乙醇洗脫濃縮物;(c)步驟(b)中70%乙醇洗脫濃縮物用正相硅膠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50:1、25:1、15:1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4個組分;(d)步驟(c)中組分4用正相硅膠進一步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10:1、5:1和2: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3個組分;(e)步驟(d)中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的反相硅膠分離,用體積百分濃度為7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脫,收集8~12個柱體積洗脫液,洗脫液減壓濃縮得到純的化合物(Ⅰ)。進一步地,步驟(a)中,用75%乙醇熱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進一步地,所述大孔樹脂為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備神經保護的藥物中的應用。如上所述的鹽酸金剛烷胺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神經保護的藥物中的應用。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鹽酸金剛烷胺的藥物組合物中含有鹽酸金剛烷胺和一種從三七葉中分離得到的結構新穎的天然產物,鹽酸金剛烷胺和該天然產物單獨作用時,神經保護作用較弱;二者聯合作用時,神經保護作用顯著提高,可以開發成神經保護的藥物。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質性內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實施例1:化合物(Ⅰ)分離制備及結構確證試劑來源: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二氯甲烷為分析純,購自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純,購自江蘇漢邦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分離方法:(a)將三七的干燥葉(5kg)粉碎,用75%乙醇熱回流提取(20L×3次),合并提取液,濃縮至無醇味(4L),依次用石油醚(4L×3次)、乙酸乙酯(4L×3次)和水飽和的正丁醇(4L×3次)萃取,分別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驟(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D101型大孔樹脂除雜,先用8%乙醇洗脫6個柱體積,再用70%乙醇洗脫8個柱體積,收集70%洗脫液,減壓濃縮得70%乙醇洗脫濃縮物;(c)步驟(b)中70%乙醇洗脫濃縮物用正相硅膠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50:1(8個柱體積)、25:1(8個柱體積)、15:1(8個柱體積)和5:1(10個柱體積)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4個組分;(d)步驟(c)中組分4用正相硅膠進一步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10:1(8個柱體積)、5:1(10個柱體積)和2:1(5個柱體積)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3個組分;(e)步驟(d)中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的反相硅膠分離,用體積百分濃度為7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脫,收集8~12個柱體積洗脫液,洗脫液減壓濃縮得到化合物(Ⅰ)(265mg,HPLC歸一化純度大于98%)。結構確證:HR-ESIMS顯示[M+H]+為m/z405.2025,結合核磁特征可得分子式為C26H28O4,不飽和度為13。核磁共振氫譜數據δH(ppm,CD3OD,500MHz):H-7(7.34,d,J=16.8Hz),H-8(6.34,d,J=16.8Hz),H-10(7.44,d,J=7.2Hz),H-11(7.32,t,J=7.2Hz),H-12(7.24,t,J=7.2Hz),H-13(7.32,t,J=7.2Hz),H-14(7.44,d,J=7.2Hz),H-1’(6.72,d,J=9.8Hz),H-2’(5.66,d,J=9.8Hz),H-4’(1.44,s),H-5’(1.44,s),H-1”(3.33,overlap,2H),H-2”(5.09,t,J=7.5Hz),H-4”(1.58,s),H-5”(1.68,s),3-OMe(3.86,s);核磁共振碳譜數據δC(ppm,CD3OD,125MHz):142.6(C,1-C),104.2(CH,2-C),157.9(C,3-C),113.7(C,4-C),156.4(C,5-C),121.6(C,6-C),129.4(CH,7-C),132.4(CH,8-C),139.5(C,9-C),127.4(CH,10-C),129.0(CH,11-C),128.3(CH,12-C),129.0(CH,13-C),127.4(CH,14-C),117.4(CH,1’-C),128.8(CH,2’-C),78.4(C,3’-C),27.9(CH3,4’-C),27.9(CH3,5’-C),26.5(CH2,1”-C),125.4(CH,2”-C),130.3(C,3”-C),18.2(CH3,4”-C),25.7(CH3,5”-C),56.6(CH3,3-OMe)。紅外波譜表明該化合物含有羰基(1745cm-1),芳香環(1620cm-1,1587m-1,1456cm-1)基團。13C-NMR、DEPT和HSQC譜中顯示有26個碳信號,包括五個甲基(一個甲氧基),一個亞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下述結構式的化合物(Ⅰ),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下述結構式的化合物(Ⅰ),
2.一種鹽酸金剛烷胺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鹽酸金剛烷胺、如權利要求1所
述的化合物(Ⅰ)和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載體。
3.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驟:(a)
將三七的干燥葉粉碎,用70~80%乙醇熱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濃縮至無醇味,依次用石油
醚、乙酸乙酯和水飽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別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
取物;(b)步驟(a)中正丁醇取物用大孔樹脂除雜,先用8%乙醇洗脫6個柱體積,再用
70%乙醇洗脫8個柱體積,收集70%洗脫液,減壓濃縮得70%乙醇洗脫濃縮物;(c)步驟(b)
中70%乙醇洗脫濃縮物用正相硅膠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50:1、25:1、15:1和5:1的二氯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專利權)人:溫州聚宜創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