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為內外兩層的有機玻璃柱體,內層為層析柱,外層為保溫層;層析柱上方設置有加液口,下方設置有出液管;保溫層下方設有出水口A、進水口C、進水口B,保溫層上方設有一出水口D;在雙層的有機圓柱體內設有一圓形砂芯片,進水口C至圓形砂芯片部分為實心,將層析柱外層分為上部保溫結構和下部排氣泡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保證層析柱裝填質量并有效節省時間,提高了層析物質的純度與單一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室溫變化對層析帶來的不良影響,并有效提高了分離質量,加速排出玻璃砂中的空氣,內外兩層結構減少了下層層析液收集部分的空間,使洗脫液混合機率減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層析器械
,尤其涉及一種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
技術介紹
現有的層析柱在裝填洗脫液時,難以有效排出玻璃砂中的氣泡,易導致裝填失敗,造成實驗原料的浪費。同時,現有的層析柱在洗脫過程中只能在室溫下進行,層析效率受溫度影響較大,洗脫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旨在解決現有的層析柱在裝填洗脫液時,難以有效排出玻璃砂中的氣泡,易導致裝填失敗,造成實驗原料的浪費,同時,現有的層析柱在洗脫過程中只能在室溫下進行,層析效率受溫度影響較大,洗脫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為內外兩層的有機玻璃柱體,內層為層析柱,外層為保溫層;層析柱上方設置有加液口,下方設置有出液管;保溫層下方設有出水口A、進水口C、進水口B,保溫層上方設有一出水口D;在雙層的有機圓柱體內設有一圓形砂芯片,進水口C至圓形砂芯片部分為實心,將層析柱外層分為上部保溫結構和下部排氣泡結構。進一步,所述圓形砂芯片位于進水口C下方2cm。進一步,進水口C利用橡膠管連接高低溫恒溫水浴裝置中的水泵。1.本技術玻璃砂上部有實心部分,將層析柱分為上下兩層,在排出玻璃砂中的氣泡時,可保證層析柱裝填質量并有效節省時間。2.本技術收集層析液部分比市面上現有普通層析柱小,有利于提高層析物質的純度與單一性。3.現有的常壓層析柱僅依靠重力作用將混合物中的各組份分離,無法保證層析效率及層析質量。而本技術通過在保溫柱內外夾層內流入不同溫度的水以保證層析時的溫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室溫變化對層析帶來的不良影響,并有效提高了分離質量。4.有效控制溫度。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因室溫過高或過低時,對物質的層析分離速率及層析分離效果造成的不良影響。5.方便排出氣泡。利用在玻璃砂下部加入熱水的方法,加速排出玻璃砂中的空氣,方便裝填,提高實驗效率。6.減少層析液停留時間。內外兩層結構減少了下層層析液收集部分的空間,使洗脫液混合機率減少。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的俯視圖圖4是圖2的仰視圖;圖中:1、雙層圓柱層析器;2、加液口;3、層析柱;4、保溫層;5、砂芯片;6、活塞;7、出液管;8、實心玻璃;9、出水口A;10、進水口C;11、進水口B;12、出水口D。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請參閱圖1至圖4:一種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一種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為內外兩層的雙層圓柱層析器1,具體為有機玻璃柱體,內層為層析柱3,長35cm,直徑4cm,外層為保溫層,長30cm,直徑5cm;層析柱3上方設置有加液口2,下方設置有出液管7,出液管上安裝有活塞6;保溫層4下方設有出水口A9、進水口C10、進水口B11,保溫層4上方設有一出水口D12,在雙層的有機圓柱體內設有一圓形砂芯片5,該圓形砂芯片5位于進水口C10下2cm,進水口C10至圓形砂芯片5部分為實心,設置有實心玻璃8,將層析柱外層分為上部保溫結構和下部排氣泡結構。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排氣泡部分:根據需要,首先從保溫層析柱口上方的加液口2加入適量有機溶劑,然后使用軟管將出水口A9封住,從進水口B11加入100℃左右的水,可見玻璃砂中有不停氣泡排出,待水溫降低無明顯作用后,通過出水口A9排出熱水后再將出水口A9封住。再從進水口B11加入冷水,冷熱交替,又可見不少氣泡排出,氣泡排出減少后將冷水從出水口A9排出。如此冷熱交替,反復多次,將玻璃砂及有機溶劑中的氣泡排盡后則可進行層析柱裝填的常規操作。保溫部分:進水口C10利用橡膠管連接高低溫恒溫水浴裝置中的水泵,恒溫水流從進水口C10進入,從出水口D12流出,出水口D12利用橡膠管可將水流入第2根層析柱的進水口C10(水流在傳遞過程中會有熱量損耗),也可將水回流入恒溫水浴裝置內反復使用。本技術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層析分離:1.排氣泡在本實施例中,倒入適量洗脫劑。封住出水口A9,從進水口B11加入100℃的水,可見玻璃砂中不斷有氣泡排出,待氣泡排出明顯減少時,從出水口A9將熱水放出,然后封住出水口A9,從進水口B11加入冷水,冷熱交替,又可見不少氣泡排出,氣泡排出減少后將冷水從出水口A9排出。如此冷熱交替,反復多次,當玻璃砂及洗脫劑中的氣泡被大致排盡時封住出水口A9、進水口B11兩口。最后,將進水口C10、出水口D12兩口通過軟管與恒溫水浴裝置相連,準備進行裝填。2.裝填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硅膠,然后輕輕倒入洗脫劑(適當多加一些),充分攪拌,使其成混懸液。混合均勻后,從保溫層析柱上方邊緣緩緩倒入,邊倒邊攪拌。待硅膠在柱內稍許自由沉降后,打開下方開關,緩緩放出多余的洗脫劑,然后根據需要繼續加入攪拌均勻的硅膠混懸液。此時,硅膠依靠重力和洗脫劑的帶動,不斷沉降。當硅膠柱沉降緊實后,不上樣,加入洗脫劑,繼續洗脫一段時間,有利于提高硅膠柱的裝填質量。3.上樣溶解樣品,待保溫層析柱裝填好后,放出上方多余的洗脫劑(適當留4-5mm高的洗脫劑),關閉下方開關,用膠頭滴管從上方緩慢加入樣品,使其平鋪在硅膠層表面,切忌沖破硅膠層表面。待上樣完畢后,打開下方開關,使樣品慢慢浸入硅膠層內,然后少量多次的加入少量洗脫劑,將附在層析柱內表面的樣品洗入硅膠層內。當加入層析柱上方的液體不再渾濁(清亮)時,可將洗脫劑一次性加滿層析柱上方的空余部分,并封住上口以減少揮發。4.收集常規收集洗脫出的樣品溶液。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本技術玻璃砂上部有實心部分,將層析柱分為上下兩層,在排出玻璃砂中的氣泡時,可保證層析柱裝填質量并有效節省時間。2.本技術收集層析液部分比市面上現有普通層析柱小,有利于提高層析物質的純度與單一性。3.現有的常壓層析柱僅依靠重力作用將混合物中的各組份分離,無法保證層析效率及層析質量。而本技術通過在保溫柱內外夾層內流入不同溫度的水以保證層析時的溫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室溫變化對層析帶來的不良影響,并有效提高了分離質量。4.有效控制溫度。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因室溫過高或過低時,對物質的層析分離速率及層析分離效果造成的不良影響。5.方便排出氣泡。利用在玻璃砂下部加入熱水的方法,加速排出玻璃砂中的空氣,方便裝填,提高實驗效率。6.減少層析液停留時間。內外兩層結構減少了下層層析液收集部分的空間,使洗脫液混合機率減少。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其特征在于,該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為內外兩層的有機玻璃柱體,內層為層析柱,外層為保溫層;層析柱上方設置有加液口,下方設置有出液管;保溫層下方設有出水口A、進水口C、進水口B,保溫層上方設有一出水口D;在雙層的有機圓柱體內設有一圓形砂芯片,進水口C至圓形砂芯片部分為實心,將層析柱外層分為上部保溫結構和下部排氣泡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其特征在于,該新型保溫層析分離柱為內外兩層的有機玻璃柱體,內層為層析柱,外層為保溫層;層析柱上方設置有加液口,下方設置有出液管;保溫層下方設有出水口A、進水口C、進水口B,保溫層上方設有一出水口D;在雙層的有機圓柱體內設有一圓形砂芯片,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延春,胡力文,史姍姍,張勇,劉國梁,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農業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