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燒結用混料裝置,所述混料裝置呈立式結構,所述混料裝置包括上料系統、混料機,卸料系統,控制系統,打水裝置,其控制系統連接上料系統和混料機;所述混料機包括升降裝置、電機、減速機、筒體、刮刀,所述筒體固定于地面,所述筒體底部連接側壁處設置活動扇形出料口,所述升降裝置與電機控制所連接的刮刀升降旋轉,卸料系統包括機械式傳動裝置、導料槽,所述機械式傳動裝置連接位于筒體底部活動扇形出料口,所述導料槽位于出料口底部。應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混勻效率極高,混勻能力極強,混勻過程不粘料,提高燒結礦成分穩定性,燒結礦質量穩定性,有效提高燒結礦產質量,自動化強度高,降低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煉鐵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燒結用混料裝置。
技術介紹
燒結是利用粉狀和細粒含鐵物料生產具有良好冶金性能的人造塊礦的過程,是含鐵粉料造塊的主要方法之一。燒結料通常由鐵精礦粉、富礦粉、燒結返礦以及其它含鐵二次資源(如高爐爐塵、轉爐爐塵、軋鋼皮、硫酸渣等)組成,并根據燒結過程熱量和堿度的要求而配加適量燃料(焦粉或無煙煤粉)和熔劑(石灰石、生石灰或消石灰)。將所有燒結料混勻后鋪在燒結設備上或置于其內,然后點火和燒結。在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作用下,料層內產生一定數量的液相(但不是全部燒結料都熔化),將那些尚未熔化的粉料粘結成塊,冷卻后最終得到成品燒結礦。就本質而言,燒結主要是依靠產生液相而將燒結料固結成塊。燒結杯試驗即使用杯狀小型試驗設備,模擬生產條件進行鐵礦石燒結的試驗。試驗包括原料的制備、燒結、成品處理和檢驗以及技術指標計算等幾個步驟。世界上大部分高爐煉鐵使用燒結礦作為爐料,但是燒結礦質量的改進,燒結機產量的提高,無一不是在燒結杯試驗的基礎上獲得的。通過燒結杯試驗,可進行燒結礦的固結機理和數學模型的研究,來改進工藝提高燒結礦的產量和質量,也可通過燒結杯試驗進行新原料、新工藝的研究。燒結杯試驗具有對生產的較好的模擬性,也可為設計部門提供可靠的依據。燒結杯實驗裝置是模擬實際生產原理而建立的小型模擬化裝置,是開展鐵礦石燒結性能評價、鐵礦石燒結配礦優化、燒結工藝參數優化以及提高燒結礦產質量技術研究的重要手段,是煉鐵科研、燒結原料配比、降本增效等不可或缺的實驗手段。利用燒結杯可以模擬燒結生產工藝流程的全過程,原理是在燒結杯上部料層表面點燃液化氣(煤氣)燒嘴,通過引風機將熱風引入混合料層并將料層中的燃料點燃,從而達到一定的溫度,將細小顆粒的混合料燒結成多孔的塊礦,然后通過對成品燒結礦的檢測,得到模擬燒結機工況的燒成率、粒度組成、轉鼓強度、固體燃耗、利用系數等工藝技術指標。因而燒結杯實驗裝置的裝備水平,對于準確模擬燒結生產過程,得出正確試驗結果,從而有效指導生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燒結試驗主要由配料、燒結料混勻和制粒、鋪底料、布料、點火、燒結、燒結礦破碎篩分、燒結礦冷卻和整粒等環節組成。需要的配套設備即由燒結杯、點火器、一次混料裝置、二混制粒裝置、抽風除塵系統等幾部分組成。在這些裝置中,一次混料裝置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燒結混合料是否混勻直接影響燒結利用系數、固體燃耗、燒結礦成分質量穩定率等重要指標。因此,配備一臺優質高效的一次混料裝置是決定燒結杯試驗研究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兑环N粉狀物料連續混料裝置》(CN201410305804.2),公開了用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粉狀物料進料的集料斗設置在混料裝置的頂部,位于集料斗的下方、處在同一中心軸線位置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一級混料室、連接在一級混料室和二級混料室之間的落料通道、二級混料室和承接在二級混料室的下方的氣力均化室。該專利所述裝置結構復雜繁瑣,不宜作為實驗室燒結實驗裝置使用?!兑环N燒結粉用Y型混料機》(CN201320209127.5)公開了的燒結粉用Y型混料機包括混料容器、支架及驅動裝置;所述混料容器由三個連接成Y型的圓柱形筒體構成,三個筒體內腔直徑相同,其中一個與回轉軸垂直設置的筒體為主筒體,另外兩個筒體為分筒體,兩個分筒體對稱設置在主筒體內側端;兩個分筒體對稱中心之間的夾角為30°~50°;回轉軸固定在主筒體內側端兩側,且與兩個分筒體的對稱中心垂直設置;主筒體外側端設有蓋。該裝置混勻效果差,無法消除筒體底部及側壁粘料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問題和不足而提供一種用于燒結實驗用一次混料裝置,混勻效率高、混勻能力強、不粘料、混勻效果好的裝置,提高鐵礦石燒結杯試驗的重現性、燒結礦成分穩定性、燒結礦質量穩定性、可比性和模擬效果。從而為更好的開展燒結試驗研究、指導燒結生產提供重要保障。。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燒結用混料裝置,所述混料裝置呈立式結構,所述混料裝置包括上料系統、混料機,卸料系統,控制系統,打水裝置,控制系統連接上料系統和混料機;所述混料機包括升降裝置、電機、減速機、筒體、刮刀,所述筒體固定于地面,所述筒體底部連接側壁處設置活動扇形出料口,所述升降裝置與電機控制所連接的刮刀升降旋轉,卸料系統包括機械式傳動裝置、導料槽,機械式傳動裝置連接位于筒體底部活動扇形出料口,所述導料槽位于出料口底部?;炝辖Y束后,混合后的物料在刮刀的不斷運動下,物料通過可活動扇形面出料口滑離筒體底部實現自動出料,所出物料通過位于筒體底部的導料槽進入下一道工序。所述刮刀隨升降裝置自動升降,并同時實現沿筒體切線方向及沿自身軸線旋轉兩種運動。所述筒體為上端開口的圓柱形,筒體內徑為900mm~1500mm,壁厚10mm~30mm,高度為400~600mm。所述筒體、刮刀和導料槽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造。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提供一種燒結實驗用混料裝置,混勻效率極高,混勻能力極強,混勻過程不粘料,避免混料過程中由于粘料出現死料區的問題,進而提高鐵礦石燒結的效率、準確率、可比性、可信度和模擬效果,自動化強度高,降低勞動強度。2、提供一種燒結實驗用混料裝置,可以改善燒結混合料的混勻效果,提高燒結礦成分穩定性,燒結礦質量穩定性,有效提高燒結礦產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燒結實驗用混料裝置的主視圖。圖2為燒結實驗用混料裝置的側視圖。圖3為可活動扇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上料斗,2為滑道,3為電機,4為減速機,5為筒體,6為刮刀,7為機械式傳動裝置,8為導料槽,9為控制系統,10為打水裝置,11為升降裝置,13為可活動扇面。具體實施方式由圖1、2、3所示,一種燒結用混料裝置,所述混料裝置呈立式結構,所述混料裝置包括上料系統、混料機,卸料系統,控制系統9,打水裝置10,控制系統9連接上料系統和混料機;所述上料系統包括上料斗1、滑道2;所述混料機包括升降裝置11、電機3、減速機4、筒體5、刮刀6;所述升降裝置11與電機3連接,電機3連接刮刀6,升降裝置11與電機3控制所連接的刮刀6升降和旋轉;所述筒體5底部連接側壁處設置活動扇形出料口13;卸料系統包括機械式傳動裝置11、導料槽8,機械式傳動裝置連接位于筒體5底部活動扇形出料口13,導料槽8、位于出料口13底部,混料結束后,混合后的物料在刮刀6的不斷運動下,通過可活動扇形面出料口13滑離筒體5底部實現自動出料,所出物料通過位于筒體5底部的導料槽8進入下一道工序。所述刮刀6隨升降裝置11自動升降,并同時實現沿筒體5切線方向及沿自身軸線旋轉兩種運動。所述筒體5為上端開口的圓柱形,筒體5內徑為900mm~1500mm,壁厚10mm~30mm,高度為400~600mm。所述筒,5、刮刀6和導料槽8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造。實施例1筒體內直徑為900mm,壁厚15mm,高度為400mm,筒體、刮刀和導料槽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造。燒結實驗設計照料層厚度800mm,燒結礦堿度2.10,MgO含量1.80%,按照燒結配礦方案進行配料,將稱好的原料倒入上料斗1中,通過對控制系統9的操作,上料斗1沿滑道2自動上升,到達限位處上料斗1自動傾翻,燒結原料即傾瀉入筒體5內,之后操作自動控制系統9,通過控制升降裝置11與電機3實現刮刀6的自動下降及旋轉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燒結用混料裝置,所述混料裝置呈立式結構,所述混料裝置包括上料系統、混料機,卸料系統,控制系統(9),打水裝置(10),其控制系統(9)連接上料系統和混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機包括升降裝置(11)、電機(3)、減速機(4)、筒體(5)、刮刀(6),所述筒體(5)固定于地面,所述筒體(5)底部連接側壁處設置活動扇形出料口(13),所述升降裝置(11)與電機(3)控制所連接的刮刀(6)升降旋轉,卸料系統包括機械式傳動裝置(7)、導料槽(8),所述機械式傳動裝置(7)連接位于筒體(5)底部活動扇形出料口(13),所述導料槽(8)位于出料口(13)底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燒結用混料裝置,所述混料裝置呈立式結構,所述混料裝置包括上料系統、混料機,卸料系統,控制系統(9),打水裝置(10),其控制系統(9)連接上料系統和混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機包括升降裝置(11)、電機(3)、減速機(4)、筒體(5)、刮刀(6),所述筒體(5)固定于地面,所述筒體(5)底部連接側壁處設置活動扇形出料口(13),所述升降裝置(11)與電機(3)控制所連接的刮刀(6)升降旋轉,卸料系統包括機械式傳動裝置(7)、導料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禮兵,周明順,唐復平,翟立委,劉杰,張輝,姚林,王義棟,任子平,韓淑峰,宮作巖,
申請(專利權)人: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