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包括充電器和接收器,所述的充電器包括底座,底座中心設有燈板,燈板上設有LED燈,燈板周圍設有若干圓周排列的電磁鐵,基座內部還設有遙控開關接收器和LED燈電源,基座外部設有電插頭,電插頭通過導線與遙控開關接收器連接;所述的接收器包括懸浮臺和充電外殼,充電外殼設在懸浮臺上方;懸浮臺中心設有通光孔,通光孔周圍設有與電磁鐵上下一一對應的永磁鐵,懸浮臺內還設有與充電外殼配合的感應開關和遙控開關發射器,感應開關和遙控開關發射器電連接;所述充電外殼設有太陽能電池片和充電接口,太陽能電池片設置在通光孔上方。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輻射小,散熱快,充電效率高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電子產品
,尤其涉及一種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手機、移動電源等數碼產品的充電方式主要分為線充和無線充二種,其中線充因為必須在充電器與手機(或移動電源)之間連接充電線的缺點而備受用戶詬?。粺o線充是為了去除充電時手機(或移動電源)與充電器之間的充電線而推出的充電方案,例如目前市面上較為流行的電磁感應(如QI標準)無線充電,其原理是在充電器內設置可以在附近幾厘米范圍內產生交變電磁場的發射線圈,在手機內設置接收線圈及整流、濾波、控制電路,充電時手機內的接收線圈受發射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的電磁感應而在接收線圈內產生電勢,經整流、濾波后即可對手機內的電池進行充電。現有的這種手機電磁感應充電方案在使用時,手機必須平放在發射線圈上側,而且對多臺手機同時充電時,各手機分別平放在對應的發射線圈上側,一臺手機對應一個發射線圈,所以其占用的面積較大,而且還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手機內設置的接收線圈及控制電路占用手機內部空間較大等缺點;為此,近期開發人員轉而開發了一種叫接觸式無線充電的新充電方案,其原理是在手機背部設置正負輸入電觸點與外露于充電器表面的正負輸出電觸點相配,使用時只需將手機直接放在充電器表面使手機背部的輸入電觸點與充電器的輸出電觸點相接觸即可實現無線充電(目前市面上也有以手機套或殼的形式出現的,它是將手機上的輸入電觸點設置在手機套或殼背面,在輸入電觸點與手機的充電插孔之間手充電插頭實現電連接,其結果是手機體積稍為增大),其實質原理與線充的相同,只是在充電器與手機之間用觸點代替了充電線。以上兩種手機充電方式均為電磁感應充電方案,該方案實現了手機無線充電,但該方案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自身的缺陷:首先,由于該方案是通過電磁感應的原理實現手機充電的,與線充相比,該充電方式所形成的輻射更大,影響身體健康;其次該方案必須將充電器和手機內部的線圈緊挨才能實現充電,充電效率相對較低,且一旦手機與充電器距離較遠時,充電便會停止,手機充電時間較長。針對上述充電器的缺陷,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基于LED燈的充電裝置,該裝置通過LED燈照射太陽能電池片的方式對手機進行充電,該充電裝置很好的解決了傳統無線充電輻射大的缺陷。但該充電裝置利用LED燈充電,其LED燈板和上方太陽能電池板緊挨,LED燈發光時產生大量的熱量,會使充電裝置本身和手機發燙,給使用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傳統無線充電器輻射大、充電效率低、充電距離短的問題,以及解決基于LED燈充電裝置散熱較差的缺陷,提供一種輻射小,散熱快的無線手機充電裝置。為了達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充電器和接收器,所述的充電器包括底座,底座內部中心設有燈板,燈板上設有若干LED燈,燈板周圍設有若干圓周排列的電磁鐵,基座內部還設有遙控開關接收器和LED燈電源,LED燈電源與燈板電連接,遙控開關接收器與LED燈電源電連接,基座外部設有電插頭,電插頭通過導線與遙控開關接收器連接;所述的接收器包括懸浮臺和充電外殼,充電外殼設在懸浮臺上方;懸浮臺中心設有通光孔,通光孔周圍設有若干與電磁鐵上下一一對應的永磁鐵,懸浮臺內還設有與充電外殼配合的感應開關和遙控開關發射器,感應開關和遙控開關發射器電連接;所述充電外殼設有太陽能電池片和充電接口,太陽能電池片放置在通光孔上方。本專利技術涉及的充電外殼可配合充電器使用,也可在太陽光照射下單獨使用。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底座內部還設有超導液腔,超導液腔設在燈板周圍,超導液腔內設有添加復合熒光劑微孔材料的超導液。超導液在LED燈照射下升溫易氣化,加入復合熒光劑微孔材料后,可通過紫外線照射判斷氣化后的超導液是否泄漏。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復合熒光劑微孔材料是由紫外線熒光劑微粒均勻分散在微孔載體中制備而得,微孔載體的孔徑為10~500nm,紫外線熒光劑微粒與微孔載體的重量比為0.5~5:100。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底座內部還設有溫控器和風扇,風扇設在燈板底部,溫控器位于底座內部,風扇與溫控器電連接。溫控器可感應底座內部的溫度,當溫度高于設定值,自動接通電源,打開風扇,起到對底座降溫的作用。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燈板上還設有燈罩,燈罩采用雙層真空玻璃。雙層真空玻璃有效的阻隔LED燈照射時產生的熱量傳遞到懸浮臺和充電外殼上,防止充電設備溫度過高。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底座上表面邊緣還間隔設有若干磁鐵和鐵塊,懸浮臺下表面設有與底座上表面邊緣一一對應的磁鐵和鐵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永磁鐵設置在懸浮臺中心通光孔位置,永磁鐵周邊設有若干光纖,光纖底端位于燈板正上方,頂端位于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片正下方。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充電外殼上還設有感應開關磁鐵,感應開關磁鐵位于感應開關的正上方。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電磁鐵上端與永磁鐵的下端為同極。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電磁鐵分為兩組,兩組電磁鐵間隔設置,兩組電磁鐵相互并聯,其中一組電磁鐵還串聯一個電容開關。充電完成斷開電源后,其中一組電磁鐵立即失去磁性,另一組漸漸失去磁性,可控制懸浮臺在斷電后的下落速度,防止懸浮臺由于下落過快造成損壞和位置偏移。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的充電原理是充電基座接通電源后,點亮充電基座上的LED燈,LED燈燈光照至太陽能電池板上發電,實現并對電子產品充電的目的,與傳統電磁感應充電相比,該方案減少了輻射量。(2)本專利技術通過基座上的電磁鐵以及懸浮臺上的永磁鐵,形成一個空氣間隔,使LED燈產生的熱量充分散發,確保充電裝置和電子產品溫度較低,充電裝置和電子產品使用壽命更長。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的剖面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底座的頂面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懸浮臺的底面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的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的剖面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的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懸浮臺的底面示意圖。示意圖中的標注說明:1-充電器;2-底座;3-燈板;4-LED燈;5-電磁鐵;6-LED燈電源;7-電插頭;8-遙控開關接收器;9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充電器和接收器,所述的充電器包括底座,底座內部中心設有燈板,燈板上設有若干LED燈,燈板周圍設有若干圓周排列的電磁鐵,基座內部還設有遙控開關接收器和LED燈電源,LED燈電源與燈板電連接,遙控開關接收器與LED燈電源電連接,基座外部設有電插頭,電插頭通過導線與遙控開關接收器連接;所述的接收器包括懸浮臺和充電外殼,充電外殼設在懸浮臺上方;懸浮臺中心設有通光孔,通光孔周圍設有若干與電磁鐵上下一一對應的永磁鐵,懸浮臺內還設有與充電外殼配合的感應開關和遙控開關發射器,感應開關和遙控開關發射器電連接;所述充電外殼設有太陽能電池片和充電接口,太陽能電池片放置在通光孔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充電器和接收器,所述
的充電器包括底座,底座內部中心設有燈板,燈板上設有若干LED燈,燈板周
圍設有若干圓周排列的電磁鐵,基座內部還設有遙控開關接收器和LED燈電源,
LED燈電源與燈板電連接,遙控開關接收器與LED燈電源電連接,基座外部設
有電插頭,電插頭通過導線與遙控開關接收器連接;所述的接收器包括懸浮臺和
充電外殼,充電外殼設在懸浮臺上方;懸浮臺中心設有通光孔,通光孔周圍設有
若干與電磁鐵上下一一對應的永磁鐵,懸浮臺內還設有與充電外殼配合的感應開
關和遙控開關發射器,感應開關和遙控開關發射器電連接;所述充電外殼設有太
陽能電池片和充電接口,太陽能電池片放置在通光孔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
內部還設有超導液腔,超導液腔設在燈板周圍,超導液腔內設有添加復合熒光劑
微孔材料的超導液。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浮無接觸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合
熒光劑微孔材料是由紫外線熒光劑微粒均勻分散在微孔載體中制備而得,微孔載
體的孔徑為10~500nm,紫外線熒光劑微粒與微孔載體的重量比為0.5~5:100。
4.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寶根,
申請(專利權)人:王寶根,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