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魚艙卸魚裝置,包括活魚艙及其卸魚口,縱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活魚艙內壁間隙配合,通過縱向驅動裝置沿固接于活魚艙內壁的縱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卸魚口一端至靠近卸魚口邊緣;橫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活魚艙內壁及靠近卸魚口邊緣的縱向移動趕魚網板間隙配合,并通過橫向驅動裝置沿固接于活魚艙內壁的橫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卸魚口一端至靠近卸魚口邊緣;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活魚艙內壁及靠近卸魚口邊緣的縱向移動趕魚網板和橫向移動趕魚網板間隙配合,并通過垂直方向驅動裝置沿固接于活魚艙內壁的垂直方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卸魚口一端至靠近卸魚口。具有卸魚更徹底、完全,不導致活魚被壓死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漁船裝卸輔助設備
,特別是涉及一種魚艙卸魚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社會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對食用魚類的新鮮程度要求越來越高,為滿足這種需求,越來越多的漁船都設計建造成具有存養活魚功能的活魚艙及其裝卸設備的船舶,以將捕撈到的或者江河、湖泊、海洋養殖收獲的活魚存養在船體的活魚艙,再運輸至港口、碼頭或者魚類加工場所。這些活魚艙一般分為開式循環活魚艙和閉式循環活魚艙兩類。開式循環活魚艙采用一種開式循環換水系統,即通過水泵連續泵送外界水至活魚艙中,使活魚艙內的原水體不斷溢出活魚艙外形成循環。閉式循環活魚艙則采用一種閉式循環換水系統,即通過水泵將活魚艙內的水泵出,經過過濾、消毒、殺菌、增氧等處理后再重新注入活魚艙內。相應地,卸魚系統也可分為開式卸魚系統和閉式卸魚系統,采用開式卸魚系統時,魚和水是同時排出魚艙的,即魚艙內水位會不斷降低;而采用閉式卸魚系統時,魚艙內水位始終是滿的,魚和水一起排出魚艙后經過魚水分離裝置,其中排出的水又重新回到魚艙。目前大多數的活魚艙均采用開式卸魚系統,在卸魚作業收尾階段時需要人工進艙作業,把魚驅趕至活魚艙卸魚口,再由真空卸魚系統將活魚吸出。這種開式卸魚系統,每次卸魚都需要把魚艙內的魚和水全部排出,卸魚效率比較低,作業時間長,勞動強度高。為彌補開式卸魚系統的不足,最新技術多采用閉式卸魚系統,在不大量排出魚艙內水的前提下迅速將魚群集中排出。如: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專利申請號:201510306744.0)公開了“一種魚艙輔助卸魚裝置”,該魚艙輔助卸魚裝置用于安裝在魚艙內部包括剛性架、網板、毛刷、導軌、驅動輪和馬達,毛刷固定在網板的四周,網板固定在剛性架上,其通過毛刷與魚艙內部的四壁適配抵接,導軌固定在魚艙的內壁上,且導向魚艙的卸魚口,驅動輪安裝在剛性架上,且安置在導軌上,馬達安裝在驅動輪上,與驅動輪驅動連接,其通過驅動輪驅動剛性架及網板沿導軌運動。通過機械自動化卸魚,解決人工進艙作業的問題,以此大大降低勞動強度,使卸魚更為完全。但是,這種帶有卸魚網板的魚艙輔助卸魚裝置,存在著明顯缺陷:若將卸魚網板移動至卸魚口的邊緣處,則出現一個與卸魚口口徑相同且具有一定長度的通道,導致卸魚不徹底、不完全;若為了卸魚完全而將卸魚網板移動至卸魚口一端的艙壁,則有可能壓死部分活魚。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存在問題,亟需提供一種卸魚更為徹底、完全,且不會導致活魚被壓死的活魚艙卸魚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卸魚更為徹底、完全,且不會導致活魚被壓死的魚艙卸魚裝置。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提供一種魚艙卸魚裝置,包括有活魚艙及其卸魚口,以及安裝設置于所述活魚艙內的趕魚網板及其導軌和驅動裝置,所述趕魚網板包括有縱向移動趕魚網板、橫向移動趕魚網板和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所述縱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所述活魚艙對應的內壁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縱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所述活魚艙內壁的縱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所述卸魚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所述橫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所述活魚艙對應的內壁及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的所述縱向移動趕魚網板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橫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所述活魚艙內壁的橫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所述卸魚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所述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所述活魚艙對應的內壁及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的所述縱向移動趕魚網板和所述橫向移動趕魚網板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垂直方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所述活魚艙內壁的垂直方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所述卸魚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卸魚口。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設置有驅動輪和馬達;所述驅動輪裝設于所述趕魚網板,并與所述導軌滾動相接;所述馬達裝設于所述趕魚網板,并與所述驅動輪驅接。更優選的,所述馬達設置為液壓馬達。優選的,所述縱向導軌對稱均勻分布設置為至少四根偶數導軌;所述橫向導軌對稱均勻分布設置為至少兩根偶數導軌;所述垂直方向導軌對稱均勻分布設置為至少一根導軌。更優選的,所述導軌設置為齒條,對應所述驅動裝置設置有齒輪。優選的,所述趕魚網板為不銹鋼多孔板制成的趕魚網板。更優選的,所述趕魚網板為多孔薄鋼板制成的趕魚網板,其邊緣設置有剛性架進行加固。優選的,所述趕魚網板邊緣設置有毛刷。優選的,所述導軌為不銹鋼導軌,所述驅動裝置為不銹鋼材驅動裝置。更優選的,所述導軌通過焊接固定連接于所述活魚艙內壁,所述驅動裝置通過焊接固定裝接于所述趕魚網板。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魚艙卸魚裝置,由于包括有活魚艙及其卸魚口,以及安裝設置于活魚艙內的趕魚網板及其導軌和驅動裝置,趕魚網板包括有縱向移動趕魚網板、橫向移動趕魚網板和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縱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活魚艙對應的內壁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縱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活魚艙內壁的縱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卸魚口一端至靠近卸魚口邊緣;橫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活魚艙對應的內壁及靠近卸魚口邊緣的縱向移動趕魚網板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橫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活魚艙內壁的橫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卸魚口一端至靠近卸魚口邊緣;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活魚艙對應的內壁及靠近卸魚口邊緣的縱向移動趕魚網板和橫向移動趕魚網板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垂直方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活魚艙內壁的垂直方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卸魚口一端至靠近卸魚口。由此通過在活魚艙內部設置三個趕魚網板,分別從三個方向按順序沿導軌往卸魚口方向移動,將活魚驅趕至卸魚口,該三向趕魚網板與活魚艙底壁能形成一個隔離空間,并最終收縮至活魚艙卸魚口,以將活魚艙所有的活魚趕至卸魚口卸出,該魚艙卸魚裝置能在活魚艙始終滿水的情況下完全將活魚卸出,不會導致活魚的死亡。因此,本技術的魚艙卸魚裝置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卸魚更為徹底、完全,且不會導致活魚被壓死的優點。附圖說明利用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圖1是本技術的一種魚艙卸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一種魚艙卸魚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在圖1和圖2中包括有:1——活魚艙、2——卸魚口、3——縱向移動趕魚網板、4——橫向移動趕魚網板、5——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具體實施方式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本技術的一種魚艙卸魚裝置的實施方式之一,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有活魚艙1及其卸魚口2,以及安裝設置于活魚艙1內的趕魚網板及其導軌和驅動裝置,趕魚網板包括有縱向移動趕魚網板3、橫向移動趕魚網板4和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5;縱向移動趕魚網板3邊緣與活魚艙1對應的內壁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縱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活魚艙1內壁的縱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卸魚口2一端至靠近卸魚口2邊緣;橫向移動趕魚網板4邊緣與活魚艙1對應的內壁及靠近卸魚口2邊緣的縱向移動趕魚網板3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橫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活魚艙1內壁的橫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卸魚口2一端至靠近卸魚口2邊緣;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5邊緣與活魚艙1對應的內壁及靠近卸魚口2邊緣的縱向移動趕魚網板3和橫向移動趕魚網板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魚艙卸魚裝置,包括有活魚艙及其卸魚口,以及安裝設置于所述活魚艙內的趕魚網板及其導軌和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趕魚網板包括有縱向移動趕魚網板、橫向移動趕魚網板和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所述縱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所述活魚艙對應的內壁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縱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所述活魚艙內壁的縱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所述卸魚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所述橫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所述活魚艙對應的內壁及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的所述縱向移動趕魚網板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橫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所述活魚艙內壁的橫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所述卸魚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所述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所述活魚艙對應的內壁及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的所述縱向移動趕魚網板和所述橫向移動趕魚網板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垂直方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所述活魚艙內壁的垂直方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所述卸魚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卸魚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魚艙卸魚裝置,包括有活魚艙及其卸魚口,以及安裝設置于所述活魚艙內的趕魚網板及其導軌和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趕魚網板包括有縱向移動趕魚網板、橫向移動趕魚網板和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所述縱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所述活魚艙對應的內壁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縱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所述活魚艙內壁的縱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所述卸魚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所述橫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所述活魚艙對應的內壁及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的所述縱向移動趕魚網板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橫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所述活魚艙內壁的橫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所述卸魚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所述垂直方向移動趕魚網板邊緣與所述活魚艙對應的內壁及靠近所述卸魚口邊緣的所述縱向移動趕魚網板和所述橫向移動趕魚網板間隙配合,并通過其安裝設置的垂直方向驅動裝置沿固定連接于所述活魚艙內壁的垂直方向導軌往復移動,移動行程為遠離所述卸魚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卸魚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艙卸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設置有驅動輪和馬達;所述驅動輪裝設于所述趕魚網板,并與所述導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孟光,肖茵茨,區致奮,張萬里,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新船重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