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印刷傳輸線和介電波導之間的連接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5002622 閱讀: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1:25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在介電基片上的印刷傳輸線和矩形波導之間的過渡裝置,所述矩形波導包括形成所述波導的入口的前表面、平行該前表面并形成所述波導的出口的后表面、下表面、平行于所述下表面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在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間延伸,所述波導是一塊介電材料,其除了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以外的表面完全金屬化,所述過渡裝置包括:在加寬的同時在所述波導的容積中形成在所述波導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后表面之間的三維空腔,所述入口進一步形成所述空腔的入口,所述空腔在所述波導的所述下表面的入口高度處并在大于所述入口高度的出口高度處距所述空腔的所述入口一定距離結束;沿所述波導的所述前表面從所述傳輸線延伸到所述三維空腔的所述入口的電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從傳輸線到波導的過渡,更具體地涉及在基片上的印刷傳輸線與矩形波導之間的過渡。
    技術介紹
    已知在基片上的印刷傳輸線與矩形波導之間有幾種類型的過渡。第一類型依靠基于在包含基片的平面和波導的縱向軸線之間的垂直配置的設定。在這種情況下,支撐傳輸線的基片完全阻斷了波導的端部,并且在這條線與這個波導之間的電磁耦合隨后由下列之中任一提供:·布置在印刷電路的一個或多個接地平面中的一個或更多凹口,所述一個或更多凹口包括朝向波導的開窗,例如在文獻US2011/0267153中;·例如貼片天線類型的一個或更多輻射元件,所述一個或更多輻射元件定向成朝向波導內部輻射,如在文獻US5793263中顯著地說明的;·相當于激勵探頭的元件,其定位在波導的入口處,例如像在文獻US8022784中;·或者這些元件的任意可能的組合,乃至具有插入波導的其它元件例如空腔或“脊”,例如像在文獻US6794950中。這種第一類型過渡的一個問題在于在基片和波導之間的垂直幾何形狀以及使用的各種耦合工具導致關于這種結構的組裝的容易程度的嚴重問題,特別是關于在構成所述過渡的各個元件之間的定位的精細控制。第二類型過渡包括以下配置,其中:·要么基片被直接施加到波導的一個側面上,典型地為它的下表面或上表面;·要么波導自身轉移到印刷電路的表面上。在所有情況下,印刷傳輸線到波導的耦合是由在基片和波導的側面上<br>刻在一起且彼此相對定位的圖案產生。這些圖案可能相當于槽或電極,例如像在文獻US6977560、US8368482、WO2010/130293和US7132905中。因此,所有這些解決方案需要在波導上直接蝕刻耦合圖案并將它們與刻在印刷電路上的圖案非常精確地對齊或隔開,所以導致在生產和組裝中的真正的困難。第三類型過渡對應于其中在傳輸線和波導之間的耦合由連接到線的端部并插入波導之中的探頭或天線系統獲得的解決方案。這個探頭或天線隨后與在波導內產生的其他元件例如空腔或脊相結合。文獻US3146410、US6002305、US7746191是這個的一些例子。這種類型的解決方案的主要缺點是基于在波導中物理地插入柱塞的需要,具有生產、組裝和定位的所有相關的困難。第四類型同樣基于在其上印有傳輸線的基片的波導內插入的原理。基片隨后要么從波導開口端部分地插入波導,要么完全插入該波導的平面E。在基片上的印刷圖案要么是天線類型要么是錐形類型(例如在微帶線和槽線之間的基片上產生的過渡)。文獻US3732508、US4260964和US8305280描述了這樣的過渡的例子。至于所述第三類型,此類解決方案的主要困難是將支撐印刷圖案的基片的全部或一部分插入波導。最后,最終的第五類型基于與蝕刻在基片上的傳輸線的端部電接觸的窄脊或“錐形”結構的使用,所述窄脊或“錐形”結構通常來說在空氣波導內部產生。文獻US6265950和JP2002344212說明了兩個例子。對于這種類型的脊過渡,其中波導和基片隨后以相同的介電材料共同生產的可選解決方案在文獻US7382212中被描述。在文獻US6265950和JP2002344212中,過渡需要所述脊和所述線的端部的精確重疊,且所述脊以延伸進入空氣波導的內部容積的突出體的形式生產。在文獻US7382212中,用于波導和基片的共同生產的介電材料的單一性不允許將這樣的過渡與在任意其它介電基片上生產的印刷電路相結合。考慮到各種已知類型的過渡,真正有需要簡化過渡的生產并促進其表面轉移到任意類型的印刷電路上。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滿足了上述需要并提供了在介電基片上的印刷傳輸線和矩形波導之間的過渡裝置,所述矩形波導包括形成該波導的入口的前表面、平行于該前表面并形成該波導的出口的后背面、下表面、平行于該下表面的上表面,所述上、下表面在所述前、后表面之間延伸,所述波導是一塊介電材料,其除了前表面和后表面之外的表面完全金屬化,所述過渡裝置包括:在加寬的同時在波導的容積中形成在波導的入口和后表面之間的三維空腔,所述入口進一步形成該空腔的入口,該空腔在波導的下表面的入口高度處,并且距空腔入口一段距離在大于入口高度的出口高度處結束;沿波導的前表面從傳輸線延伸到三維空腔的入口的電連接。本專利技術由單獨采取的下列特征有利地完成,或者以下列特征的可能的技術上的組合中的任意一種有利地完成:-空腔呈現出入口寬度和大于該入口寬度的出口寬度,使得空腔的加寬導致高度/寬度對沿波導增加;-介電基片包括前表面和平行于該前表面的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包括形成接地平面的導電沉積物,傳輸線印在所述后表面上,波導布置在接地平面上,介電基片包括配置用于給空腔的入口帶來電連接的凹口,波導在其下表面上包括在電連接高度處的未金屬化的局部區域,用以防止在電連接和波導的下表面之間的任何電接觸;-介電基片包括前表面和平行于該前表面的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包括形成接地平面的導電沉積物,傳輸線印在所述后表面上,波導布置在所述后表面上,波導的下表面經由多個橫貫介電基片的金屬化的通孔連接到接地平面,波導的下表面包括在電連接高度處的未金屬化的局部區域,用以防止在電連接和波導的下表面之間的任何電接觸;-介電基片包括其上印有傳輸線的前表面和形成與波導的下表面相接觸的接地平面的導電沉積物,接地平面和傳輸線共面,電連接連接到傳輸線的端部,波導的下表面包括在電連接高度處的未金屬化的局部區域,用以防止在電連接和波導的下表面之間的任何電接觸;-其上布置有波導的金屬支撐件,波導的下表面連接到所述金屬支撐件,其上還布置有介電基片的金屬支撐件,導電元件連接至波導的入口;-三維空腔包括在波導入口處的U形入口輪廓;-三維空腔包括具有斜直線邊緣、凹的邊緣、凸的邊緣和波形邊緣的入口輪廓;-三維空腔呈現直線的、凹的、凸的、波形的加寬輪廓,所述加寬輪廓其特征在于空腔在入口寬度和出口寬度之間的寬度的變化;-三維空腔包括直線的、凹的、凸的、波形的側面輪廓,所述側面輪廓其特征在于空腔在入口高度和出口高度之間的高度的變化。與已知的過渡裝置相比較,本專利技術的過渡裝置便于該裝置的生產以及其到任意類型的印刷電路上的表面的轉移。特別地,通過在兩個元件之間的簡單的直接電連接,傳輸線和波導之間的耦合使得這個解決方案特別強健,且對技術和裝配分散不是非常敏感。由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裝置提供的其他優點如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在介電基片(20)上的印刷傳輸線(10)和矩形波導(30)之間的過渡裝置,該矩形波導包括形成所述波導(30)的入口的前表面(31)、平行于所述前表面(31)并形成所述波導(30)的出口的后表面(32)、下表面(33)、平行于所述下表面(33)的上表面(34),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在所述前表面(31)和所述后表面(32)之間延伸,所述波導(30)是一塊介電材料,其除了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外的表面完全金屬化,所述過渡裝置包括:在加寬的同時在所述波導(30)的容積中形成于所述波導的所述入口(31)和所述后表面(32)之間的三維空腔(40),所述入口進一步形成所述空腔的入口,所述空腔在所述波導(30)的所述下表面(33)的入口高度(H1)處并在大于所述入口高度(H1)的出口高度(H2)處距所述空腔的所述入口距離(L)處結束;沿所述波導的所述前表面(31)從所述傳輸線(10)延伸到所述三維空腔的所述入口(31)的電連接(50)。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3.09.19 FR 13590451.一種在介電基片(20)上的印刷傳輸線(10)和矩形波導(30)之
    間的過渡裝置,該矩形波導包括形成所述波導(30)的入口的前表面(31)、
    平行于所述前表面(31)并形成所述波導(30)的出口的后表面(32)、下
    表面(33)、平行于所述下表面(33)的上表面(34),所述上表面和所述
    下表面在所述前表面(31)和所述后表面(32)之間延伸,所述波導(30)
    是一塊介電材料,其除了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外的表面完全金屬化,
    所述過渡裝置包括:
    在加寬的同時在所述波導(30)的容積中形成于所述波導的所述入口
    (31)和所述后表面(32)之間的三維空腔(40),所述入口進一步形成所
    述空腔的入口,所述空腔在所述波導(30)的所述下表面(33)的入口高
    度(H1)處并在大于所述入口高度(H1)的出口高度(H2)處距所述空腔
    的所述入口距離(L)處結束;
    沿所述波導的所述前表面(31)從所述傳輸線(10)延伸到所述三維
    空腔的所述入口(31)的電連接(50)。
    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空腔(40)具有入口寬度
    (W1)和大于所述入口寬度(W1)的出口寬度(W2),使得所述空腔的加
    寬導致高度/寬度對沿所述波導增加。
    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介電基片(20)包括
    前表面(21)和平行于所述前表面的后表面(22),所述前表面包括形成接
    地平面的導電沉積物(210),所述后表面上印有所述傳輸線(10),所述波
    導(30)布置在所述接地平面(210)上,所述介電基片包括配置用于給所
    述空腔(40)的所述入口帶來所述電連接(50)的凹口(23),所述波導在
    其下表面上包括在所述電連接高度處的未金屬化的局部區域(37),用以防
    止在所述電連接和所述波導的所述下表面之間的任何電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介電基片(2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JP·庫佩S·舍尼
    申請(專利權)人:法國礦業電信學校聯盟法國國立高等電信布列塔尼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法國;FR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2014AV天堂无码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一本大道在线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无码熟妇人妻在线视频|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蕾丝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软件|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中出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新无码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