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紡織面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抗靜電防水透濕面料;所述上層面料和下層面料之間有一層聚四氟乙烯服裝膜,所述上層面料和聚四氟乙烯服裝膜之間有一層竹炭纖維層;所述上層面料由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混紡而成,所述聚四氟乙烯服裝膜和下層面料之間還有一層水性丙烯酸酯膜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設計有聚四氟乙烯服裝膜,聚四氟乙烯服裝膜具有防水透濕、防風保暖之特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設計聚四氟乙烯服裝膜提高了面料的防水透濕及防風性能;上層面料由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混紡而成,采用此設計,有助于提高面料的抗靜電性;所述聚四氟乙烯服裝膜和下層面料之間還有一層水性丙烯酸酯膜層,此設計大大提高了面料的透濕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紡織面料
,尤其是一種抗靜電防水透濕面料。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人們對紡織品的舒適性、安全、衛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種功能性纖維層出不窮。紡織物、紗線或合成纖維是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在加工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因摩擦和感應記憶產生靜電,且靜電難以消除,容易吸附灰塵,在面料上形成污垢,或粘附身體產生不適感;穿脫衣物時靜電釋放產生電火花、針刺感影響穿著的舒適性。滌綸是三大合成纖維中工藝最簡單的一種,價格比較便宜,具有結實耐用、彈性好、不易變形、耐腐蝕、絕緣、挺括、易洗快干等特點,由其制備的滌綸面料具有良好的挺括度和折皺彈性,為人們所喜愛。但是由于滌綸纖維大分子表面為疏水結構,其抗靜電性較差,在面料紡織過程中及成品面料穿著過程中均易產生靜電,尤其是編織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靜電甚至可能引發火災。傳統的抗靜電纖維是普通滌綸纖維或織物表面施加親水劑,增加其表面的親水吸濕性,以防止靜電在纖維上聚集,但這種抗靜電效果經洗滌、摩擦后容易消失,相應的功能持續有效性較低,不能真正起到持久防水防靜電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不足,提供一種防水抗靜電效果佳,透氣性好,舒適度高的抗靜電防水透濕面料。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抗靜電防水透濕面料,包括上層面料和下層面料,所述上層面料和下層面料之間有一層聚四氟乙烯服裝膜,所述上層面料和聚四氟乙烯服裝膜之間有一層竹炭纖維層;所述上層面料由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混紡而成,所述聚四氟乙烯服裝膜和下層面料之間還有一層水性丙烯酸酯膜層。進一步的,所述上層面料內織入有導電纖維絲。更進一步的,所述導電纖維絲為長絲碳素纖維。進一步的,所述上層面料為角度呈60°的斜紋組織結構。進一步的,所述下層面料的內層為平紋組織結構。進一步的,所述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質量比為1:1.2-1.6。更進一步的,所述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質量比為1:1.3。采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中設計有聚四氟乙烯服裝膜,聚四氟乙烯服裝膜具有防水透濕、防風保暖之特效,本技術中設計聚四氟乙烯服裝膜提高了面料的防水透濕及防風性能;2、本技術中上層面料和聚四氟乙烯服裝膜之間有一層竹炭纖維層;竹炭纖維具有吸濕透氣、抑菌抗菌、冬暖夏涼、綠色環保等特點,在上層面料和聚四氟乙烯服裝膜之間有一層竹炭纖維層,大大提高了面料的吸濕透氣型,同時還增強了面料的抑菌抗菌性,冬暖夏涼,提高了穿著的舒適度;3、本技術中上層面料由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混紡而成,采用此設計,有助于提高面料的抗靜電性;所述聚四氟乙烯服裝膜和下層面料之間還有一層水性丙烯酸酯膜層,采用此結構,大大提高了面料的透濕性。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上層面料,2下層面料,3聚四氟乙烯服裝膜,4竹炭纖維層,5水性丙烯酸酯膜層。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如圖1所示,一種抗靜電防水透濕面料,包括上層面料1和下層面料2,所述上層面料1和下層面料2之間有一層聚四氟乙烯服裝膜3,聚四氟乙烯服裝膜3是以聚四氟乙烯為原料,采用特殊工藝,經壓延、擠出、雙向拉伸等方法先制成微孔膜,然后再把次膜通過黏膠的方法復合在各種規格的紡織品面料上面而形成聚四氟乙烯復合面料,具有防水透濕、防風保暖之特效,本技術中設計聚四氟乙烯服裝膜3提高了面料的防水透濕及防風性能;所述上層面料1和聚四氟乙烯服裝膜3之間有一層竹炭纖維層4;竹炭纖維是取毛竹為原料,采用了純氧高溫及氮氣阻隔延時的煅燒新工藝和新技術,使得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細化和蜂窩化,然后再與具有蜂窩狀微孔結構趨勢的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紡絲而制成的。這種獨特的纖維結構設計,具有吸濕透氣、抑菌抗菌、冬暖夏涼、綠色環保等特點,在上層面料1和聚四氟乙烯服裝膜3之間有一層竹炭纖維層4,大大提高了面料的吸濕透氣型,同時還增強了面料的抑菌抗菌性,冬暖夏涼,提高了穿著的舒適度;所述上層面料1由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混紡而成,采用此設計,有助于提高面料的抗靜電性;所述聚四氟乙烯服裝膜3和下層面料2之間還有一層水性丙烯酸酯膜層5,采用此結構,大大提高了面料的透濕性。優選的,所述上層面料1內織入有導電纖維絲;采用此設計,進一步提高了面料的抗靜電性。優選的,所述導電纖維絲為長絲碳素纖維,長絲碳素纖維的抗靜電性好。優選的,所述上層面料1為角度呈60°的斜紋組織結構;采用此結構,進一步提高了面料的抗靜電性。優選的,所述下層面料2的內層為平紋組織結構;采用此結構,提高了面料的穿著舒適度。優選的,所述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質量比為1:1.2-1.6;將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質量比控制在此范圍內,面料的抗靜電性效果較好,本技術中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質量比優選為1:1.3;此時抗靜電效果最佳,其他諸如1:1.4/1:1.5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以上述依據本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技術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抗靜電防水透濕面料,包括上層面料和下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面料和下層面料之間有一層聚四氟乙烯服裝膜,所述上層面料和聚四氟乙烯服裝膜之間有一層竹炭纖維層;所述上層面料由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混紡而成,所述聚四氟乙烯服裝膜和下層面料之間還有一層水性丙烯酸酯膜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抗靜電防水透濕面料,包括上層面料和下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面料和下層面料之間有一層聚四氟乙烯服裝膜,所述上層面料和聚四氟乙烯服裝膜之間有一層竹炭纖維層;所述上層面料由電改性滌綸纖維和甲殼素纖維混紡而成,所述聚四氟乙烯服裝膜和下層面料之間還有一層水性丙烯酸酯膜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靜電防水透濕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超,
申請(專利權)人:揚州錦輝化纖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