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煎藥機,包括煎藥罐、第一加熱模塊、冷凝罐、自動控制閥、放液閥、加水罐、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自動控制閥和第一加熱模塊分別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煎藥機具備自動加水、藥劑排放、氣相冷凝以及煎煮過程自動控制的系統化控制功能,為中藥煎煮的標準化提供了良好的設備基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中藥煎煮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中藥煎藥機。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所用的中藥自動煎藥壺和煎藥機,其中自動煎藥壺大部分為一體式或分體式結構,包括煎藥壺、電加熱盤、控制面板和控制器,通過控制電加熱功率來控制武火和文火的切換;二煎藥機大部分為煎藥包裝一體機,包括煎藥筒、電加熱器、控制面板、控制器、放液閥門以及自動包裝機,通過控制器控制電加熱來控制武火和文火的切換,煎煮結束后通過放液閥門排放至自動包裝機進行保證;不管是自動煎藥壺和煎藥機,加水方式都沒有實現自動化功能,對于煎藥機更新推出的技術則是增加了擠壓功能、二煎煎煮功能以及部分采用高壓煎煮方式,其中高壓煎煮方式雖然可以減少部分蒸汽的蒸發但卻無法避免煎煮蒸汽的排放而帶來的中藥味道;但在對煎藥機進行各功能模塊集合為一體的獨立單臺煎藥機的技術尚未有報道;特別是煎藥機如何實現自動加水、自動煎煮控制、藥劑排放以及氣相冷凝消除煎藥氣味等各項功能集合為一體的技術需要開發,用以解決煎藥過程的自動控制和氣味消除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備自動加水、煎煮過程自動控制、藥劑排放和煎煮氣味消除功能為一體的煎藥機,使其能夠為中藥煎煮達到標準化提供良好的設備基礎。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在于提供一種具備智能化控制的煎藥機。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煎藥機,包括煎藥罐、第一加熱模塊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加熱模塊與所述控制器連接;還包括加水罐、冷凝罐、自動控制閥和放液閥;其中:所述煎藥罐包括罐體、蓋子、氣相出口、進水接口和放液接口,所述罐體內設置有過濾網筒,用于藥渣的在線過濾;所述蓋子設置于罐體頂部,所述氣相出口設置于罐體的側壁上部,排放煎煮過程所產生的蒸汽;所述進水接口設置于罐體的側壁上部,用于煎煮前向煎藥罐內加水,其高度低于所述氣相出口;所述放液接口設置于罐體底部。所述第一加熱模塊設置于所述罐體底部下方,用于煎藥罐提供熱量,通常所用的為電加熱盤,也可以為紅外加熱器或其它能夠提供熱量的加熱系統,所述煎藥罐與所述電加熱盤可以分體式結構或一體式結構設計;通過控制器對所述第一加熱模塊的供熱量控制實現自動煎煮過程的武火和文火的切換,使得煎煮過程實現自動化控制。所述放液閥設置于放液接口的下游,并與所述放液接口連接,用于煎煮結束后排放中藥藥劑,可以用固定不銹鋼藥劑接收容器接收所排放的藥劑,也可以使用其它適合盛裝中藥藥劑的容器接收所排出的藥劑。所述冷凝罐為頂部設有開口并設置于所述煎藥罐的側面,所述氣相出口通過管道與所述冷凝罐的下部連接,并與冷凝罐內部連通;所述冷凝罐預先裝好冷水,煎煮過程中,煎煮蒸汽從氣相出口進入所述冷凝罐,煎煮蒸汽與盛裝在冷凝罐內的冷水接觸,進行傳質傳熱,所述大部分煎煮蒸汽中所包含的水和少量中藥組分將被冷凝下來并與所述冷水溶和,從而起到了對氣相冷凝作用,也阻止了大部分有味道的中藥組分被釋放到煎煮環境中,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也去除了煎藥氣味。所述加水罐頂部設有開口并設置于所述冷凝罐的內側上部,其頂部高于所述進水接口,且其外側壁與冷凝罐的內側壁留有間隙,以使得冷凝罐對大氣連通并保持常壓;在所述加水罐的側壁設置有加水接口,所述加水接口穿過冷凝罐的側壁,并與自動控制閥連接,所述自動控制閥與所述進水接口連通,所述自動控制閥與控制器連接;所述加水罐的頂部垂直高度高于所述加水接口的高度;所述加水罐為預先加入一定量的水以滿足煎煮過程所需要的水量,并通過控制器對自動控制閥的控制作用對煎藥罐進行加水,同時也可用于二煎煎煮過程的加水。更進一步地,所述冷凝罐的液位高度可以起到對煎藥罐內的壓力保持作用,使煎煮過程始終保持微壓狀態;同時也可提高煎煮結束后的藥劑排放速度。以上所述與控制器連接是指與控制器建立各種控制命令和參數反饋等通信信號的傳輸;所述的預先加水方法為通過冷凝罐的頂部開口處向加水罐內加水,加水罐加滿水后通過其與冷凝罐保留的間隙溢流至冷凝罐下部,冷凝罐的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停止加水即可。優選地,所述放液閥為帶有自動控制功能的閥門,并與所述控制器連接。優選地,所述冷凝罐的側壁外側設置有U形密封管,所述U形密封管與冷凝罐內部連通,其設置高度低于所述加水罐的底部,當煎煮前向冷凝罐加水時,水的液位達到所述U形密封管的高度時,再向冷凝罐加的水會自動從U形密封管排出,當有水從U形密封管排出時即可停止加水;更優選地,所述U形密封管的最低點位置設置有第一排液接口的下游連接有第一排液閥,用于排空所述U形密封管的水。優選地,所述冷凝罐的內側底部設置有氣體分布器,所述煎煮蒸汽通入冷凝罐并進入氣體分布器,通過氣體分布器增大其與水的傳熱面積。優選地,所述加水罐的底部設置有第二排液接口和第二排液閥,所述第二排液接口通過管道穿過冷凝罐的側壁并與所述第二排液閥連接;在煎煮結束后不再需要加水時或加水罐中的水質不合格時可以通過所述第二放液閥排空。優選地,所述冷凝罐的底部設置有第三排液口,所述第三排液口的下游連接有第三排液閥,用于對冷凝罐內水的排空;所述放液接口連接有第四排液閥,所述第四排液閥設置在所述放液閥的上游,用于對煎藥罐內清洗水的排空。優選地,所述煎藥機包括第二加熱模塊,所述第二加熱模塊設置在所述放液閥的下方,并與控制器連接;用于對藥劑的保溫,具體地,是指對從煎藥罐內排放出來的藥劑進行保溫,一般的所述藥劑盛裝在可加熱的藥劑接收容器中。優選地,所述煎藥機包括無線模塊,所述無線模塊與控制器連接;所述無線模塊通常可以為WIFI模塊、藍牙模塊或3G模塊,可以使所述煎藥機與外部通信設備進行信號和/數據的傳輸和接收,從而實現對所述煎藥機的無線操控。優選地,所述煎藥機包括條碼識別模塊,所述條碼識別模塊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條碼識別模塊通常可以為一維或二維碼識別儀,使得所述煎藥機通過條碼的識別進而使所述控制器讀入相應的操作參數。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通過對加水罐、冷凝罐、過濾網筒、放液閥和自動控制閥的結構設計,實現了中藥煎煮加水以及二煎過程加水自動控制、煎煮過程中藥氣味的消除、自動藥渣過濾、藥劑排放以及煎煮控制過程的自動化等功能一體化集合功能。進一步地,本技術通過設置無線模塊或/和條碼識別模塊,實現了中藥煎煮的智能化控制。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各功能模塊與控制器的連接示意圖;圖中:1為煎藥罐、101為蓋子、102為氣相出口、103為過濾網筒、104為放液接口、105為進水接口、106為第四排液閥、108為罐體、2為第一加熱模塊、201為第二加熱模塊、3為控制器、4為放液閥、5為自動控制閥、6為冷凝罐、601為加水接口、602為U形密封管、603為第一排液閥、604為第三排液口、605為第三排液閥、606為氣體分布器、7為加水罐、701為第三排液口、702為第三排液閥、8為藥劑接收容器、901為條碼識別模塊、902為無線模塊。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結合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煎藥機,包括煎藥罐、第一加熱模塊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加熱模塊與所述控制器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水罐、冷凝罐、自動控制閥和放液閥;其中:所述煎藥罐包括罐體、蓋子、氣相出口、進水接口和放液接口,所述罐體內設置有過濾網筒,所述蓋子設置于罐體頂部,所述氣相出口設置于罐體的側壁上部,所述進水接口設置于罐體的側壁上部,其高度低于所述氣相出口,所述放液接口設置于罐體底部;所述第一加熱模塊設置于所述罐體底部下方,用于煎藥罐提供熱量;所述放液閥設置于放液接口的下游,并與所述放液接口連接;所述冷凝罐頂部設有開口結構并設置于所述煎藥罐的側面,所述氣相出口通過管道與所述冷凝罐的下部連接,并與冷凝罐連通;所述加水罐頂部設有開口并設置于所述冷凝罐的內側上部,其頂部高于所述進水接口,且其外側壁與冷凝罐的內側壁留有間隙;在所述加水罐的側壁設置有加水接口,所述加水接口穿過冷凝罐的側壁,并與自動控制閥連接,所述自動控制閥與所述進水接口連通,所述自動控制閥與控制器連接;所述加水罐的頂部垂直高度高于所述加水接口的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煎藥機,包括煎藥罐、第一加熱模塊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加熱模塊與所述控制器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水罐、冷凝罐、自動控制閥和放液閥;其中:
所述煎藥罐包括罐體、蓋子、氣相出口、進水接口和放液接口,所述罐體內設置有過濾網筒,所述蓋子設置于罐體頂部,所述氣相出口設置于罐體的側壁上部,所述進水接口設置于罐體的側壁上部,其高度低于所述氣相出口,所述放液接口設置于罐體底部;
所述第一加熱模塊設置于所述罐體底部下方,用于煎藥罐提供熱量;
所述放液閥設置于放液接口的下游,并與所述放液接口連接;
所述冷凝罐頂部設有開口結構并設置于所述煎藥罐的側面,所述氣相出口通過管道與所述冷凝罐的下部連接,并與冷凝罐連通;
所述加水罐頂部設有開口并設置于所述冷凝罐的內側上部,其頂部高于所述進水接口,且其外側壁與冷凝罐的內側壁留有間隙;在所述加水罐的側壁設置有加水接口,所述加水接口穿過冷凝罐的側壁,并與自動控制閥連接,所述自動控制閥與所述進水接口連通,所述自動控制閥與控制器連接;所述加水罐的頂部垂直高度高于所述加水接口的高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煎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液閥為帶有自動控制功能的閥門,并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專利權)人:嚴修長,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