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及其制備方法,在配方中添加了合理配比的花生油、滑石粉、葡萄糖、醋酸鈉后,患者在使用后不易出現紅斑、灼熱這些不良反應,提高了用藥的適應性,但制得的丙酸倍氯米松乳膏膏體不均勻,光澤感、涂布性及粘稠度差,有大量氣泡并油水分層,嚴重影響了其正常使用。經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的特定工藝處理后,可改善丙酸倍氯米松乳膏的外觀性狀,使膏體均勻細膩、光澤感強、涂布性好、粘稠度適宜、無氣泡且無油水分層現象。本發明專利技術制得的丙酸倍氯米松乳膏使用過程中不易出現紅斑、灼熱,患者不良反應少,且膏體外觀性狀較佳,性質穩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乳膏劑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丙酸倍氯米松系強效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具有抗炎、抗過敏和止癢等作用,能抑制支氣管滲出物,消除支氣管粘膜腫脹,解除支氣管痙攣,對皮膚血管收縮作用遠比氫化可的松強,局部抗炎作用是膚輕松和去炎松的5倍。親脂性較強,易滲透,涂于患處30分鐘后即生效。丙酸倍氯米松乳膏適用于過敏性與炎癥性皮膚病和相關疾病,如濕疹、過敏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扁平苔蘚、盤狀紅斑狼瘡、掌跖膿皰病、瘙癢、銀屑病等。但使用過程中易引起紅斑、灼熱、丘疹、痂皮等不良反應。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及其制備方法,患者在使用該乳膏后不易出現紅斑、灼熱這些不良反應,提高了用藥的適應性,且膏體均勻細膩、光澤感強、涂布性好、粘稠度適宜、無氣泡和油水分層現象。本專利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包括下述重量的原輔料:丙酸倍氯米松0.25g、硬脂酸60g、單硬脂酸甘油酯30g、白凡士林20g、十八醇10g、二甲基硅油20g、液狀石蠟60g、尼泊金乙酯1.2g、甘油100g、三乙醇胺2g、花生油6.5-8.4g、滑石粉0.5-1.1g、葡萄糖2.2-4.7g、醋酸鈉0.3-0.9g、純化水加至l000g;其制備方法如下:1)取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十八醇、二甲基硅油、液狀石蠟混合,加熱至70~80℃,熔化,20-30min后加入花生油,攪拌均勻,得到油相;2)將純化水加熱至70~80℃,加入尼泊金乙酯,待其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葡萄糖、醋酸鈉,待葡萄糖、醋酸鈉完全溶解后加入甘油和三乙醇胺,攪拌均勻,得到水相;3)將丙酸倍氯米松緩慢加入到油相中,混合均勻后將油相緩緩加入到水相中,保持溫度為70-80℃,加入滑石粉,攪拌40-50min,然后冷卻至室溫,即得。本專利技術在配方中添加了合理配比的花生油、滑石粉、葡萄糖、醋酸鈉后,患者在使用后不易出現紅斑、灼熱這些不良反應,提高了用藥的適應性,但制得的丙酸倍氯米松乳膏膏體不均勻,光澤感、涂布性及粘稠度差,有大量氣泡并油水分層,嚴重影響了其正常使用。經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特定工藝處理后,可改善丙酸倍氯米松乳膏的外觀性狀,使膏體均勻細膩、光澤感強、涂布性好、粘稠度適宜、無氣泡且無油水分層現象。本專利技術制得的丙酸倍氯米松乳膏使用過程中不易出現紅斑、灼熱感,患者不良反應少,且膏體外觀性狀較佳,性質穩定。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包括下述重量的原輔料:丙酸倍氯米松0.25g、硬脂酸60g、單硬脂酸甘油酯30g、白凡士林20g、十八醇10g、二甲基硅油20g、液狀石蠟60g、尼泊金乙酯1.2g、甘油100g、三乙醇胺2g、花生油7.5g、滑石粉0.8g、葡萄糖3.4g、醋酸鈉0.6g、純化水加至l000g;其制備方法如下:1)取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十八醇、二甲基硅油、液狀石蠟混合,加熱至75℃,熔化,25min后加入花生油,攪拌均勻,得到油相;2)將純化水加熱至75℃,加入尼泊金乙酯,待其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葡萄糖、醋酸鈉,待葡萄糖、醋酸鈉完全溶解后加入甘油和三乙醇胺,攪拌均勻,得到水相;3)將丙酸倍氯米松緩慢加入到油相中,混合均勻后將油相緩緩加入到水相中,保持溫度為75℃,加入滑石粉,攪拌45min,然后冷卻至室溫,即得。實施例2: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包括下述重量的原輔料:丙酸倍氯米松0.25g、硬脂酸60g、單硬脂酸甘油酯30g、白凡士林20g、十八醇10g、二甲基硅油20g、液狀石蠟60g、尼泊金乙酯1.2g、甘油100g、三乙醇胺2g、花生油6.5g、滑石粉0.5g、葡萄糖2.2g、醋酸鈉0.3g、純化水加至l000g;其制備方法如下:1)取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十八醇、二甲基硅油、液狀石蠟混合,加熱至70℃,熔化,20min后加入花生油,攪拌均勻,得到油相;2)將純化水加熱至70℃,加入尼泊金乙酯,待其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葡萄糖、醋酸鈉,待葡萄糖、醋酸鈉完全溶解后加入甘油和三乙醇胺,攪拌均勻,得到水相;3)將丙酸倍氯米松緩慢加入到油相中,混合均勻后將油相緩緩加入到水相中,保持溫度為70℃,加入滑石粉,攪拌40min,然后冷卻至室溫,即得。實施例3: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包括下述重量的原輔料:丙酸倍氯米松0.25g、硬脂酸60g、單硬脂酸甘油酯30g、白凡士林20g、十八醇10g、二甲基硅油20g、液狀石蠟60g、尼泊金乙酯1.2g、甘油100g、三乙醇胺2g、花生油8.4g、滑石粉1.1g、葡萄糖4.7g、醋酸鈉0.9g、純化水加至l000g;其制備方法如下:1)取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十八醇、二甲基硅油、液狀石蠟混合,加熱至80℃,熔化,30min后加入花生油,攪拌均勻,得到油相;2)將純化水加熱至80℃,加入尼泊金乙酯,待其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葡萄糖、醋酸鈉,待葡萄糖、醋酸鈉完全溶解后加入甘油和三乙醇胺,攪拌均勻,得到水相;3)將丙酸倍氯米松緩慢加入到油相中,混合均勻后將油相緩緩加入到水相中,保持溫度為80℃,加入滑石粉,攪拌50min,然后冷卻至室溫,即得。實施例4: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包括下述重量的原輔料:丙酸倍氯米松0.25g、硬脂酸60g、單硬脂酸甘油酯30g、白凡士林20g、十八醇10g、二甲基硅油20g、液狀石蠟60g、尼泊金乙酯1.2g、甘油100g、三乙醇胺2g、花生油6.4g、滑石粉1.2g、葡萄糖2.0g、醋酸鈉0.1g、純化水加至l000g;其制備方法如下:1)取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十八醇、二甲基硅油、液狀石蠟混合,加熱至70℃,熔化,15min后加入花生油,攪拌均勻,得到油相;2)將純化水加熱至70℃,加入尼泊金乙酯,待其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葡萄糖、醋酸鈉,待葡萄糖、醋酸鈉完全溶解后加入甘油和三乙醇胺,攪拌均勻,得到水相;3)將丙酸倍氯米松緩慢加入到油相中,混合均勻后將油相緩緩加入到水相中,保持溫度為70℃,加入滑石粉,攪拌55min,然后冷卻至室溫,即得。實施例5: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其配方同實施例1,其制備方法如下:1)取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十八醇、二甲基硅油、液狀石蠟、花生油混合,加熱至80℃,熔化,攪拌均勻,得到油相;2)將純化水加熱至80℃,加入尼泊金乙酯,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葡萄糖、醋酸鈉、甘油和三乙醇胺,攪拌均勻,得到水相;3)將丙酸倍氯米松緩慢加入到油相中,混合均勻后將油相緩緩加入到水相中,保持溫度為80℃,攪拌35min,然后冷卻至室溫,加入滑石粉,攪勻,即得。對比例1:杜蓉、郭苗苗、徐丹、王念、季志堅、劉輝發表在《中國藥師》2011年第14卷第10期的篇名為《復方丙酸倍氯米松乳膏的制備及其皮膚急性毒性試驗研究》的文章中公開了一種復方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其制備方法為取硬脂酸60g,單硬脂酸甘油酯30g,白凡士林20g,十八醇10g,二甲基硅油20g,輕質液狀石蠟60g混合,在70~80℃水浴鍋中加熱,熔化,攪拌均勻,使成油相A,將尼泊金乙酯1.2g溶于適量沸蒸餾水中,加入甘油100g、三乙醇胺適量,在70~80℃水浴鍋中加熱,攪拌均勻,使成水相B。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的原輔料:丙酸倍氯米松0.25g、硬脂酸60g、單硬脂酸甘油酯30g、白凡士林20g、十八醇10g、二甲基硅油20g、液狀石蠟60g、尼泊金乙酯1.2g、甘油100g、三乙醇胺2g、花生油、滑石粉、葡萄糖、醋酸鈉、純化水加至l000g;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的原輔料:丙酸倍氯米松0.25g、硬脂酸60g、單硬脂酸甘油酯30g、白凡士林20g、十八醇10g、二甲基硅油20g、液狀石蠟60g、尼泊金乙酯1.2g、甘油100g、三乙醇胺2g、花生油、滑石粉、葡萄糖、醋酸鈉、純化水加至l000g;2.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的原輔料:丙酸倍氯米松0.25g、硬脂酸60g、單硬脂酸甘油酯30g、白凡士林20g、十八醇10g、二甲基硅油20g、液狀石蠟60g、尼泊金乙酯1.2g、甘油100g、三乙醇胺2g、花生油6.5-8.4g、滑石粉0.5-1.1g、葡萄糖2.2-4.7g、醋酸鈉0.3-0.9g、純化水加至l000g。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丙酸倍氯米松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的原輔料:丙酸倍氯米松0.25g、硬脂酸60g、單硬脂酸甘油酯30g、白凡士林20g、十八醇10g、二甲基硅油20g、液狀石蠟60g、尼泊金乙酯1.2g、甘油100g、三乙醇胺2g、花生油7.5g、滑石粉0.8g、葡萄糖3.4g、醋酸鈉0.6g、純化水加至l000g。4.如權利要求2或3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俊,
申請(專利權)人:景德鎮一牧堂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