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涉及食品加工領域。該裝置包括設有研磨腔道的機身,機身上部設有進料臺,進料臺上設有與研磨腔道進料端連通的錐形進料斗,機身下部設有與研磨腔道出料端連通的錐形集料斗,研磨腔道中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設有至少兩個存在轉速差的研磨體,兩個研磨體的外壁和研磨腔道的腔壁上均設有研磨齒牙,自研磨腔道進料端進入的待研磨物在兩個不同轉速的研磨體的研磨下,經過粗磨和細磨,研磨更加精細徹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對干燥的堅果、谷物進行精細化研磨加工的研磨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研磨設備是多個生產領域中常見的設備,比如以植物果仁為原料進行食品加工產業中,經常涉及對物料進行研磨處理后的再進行后續加工。現有技術中的研磨設備多采用雙輥或多輥結構,以固定或可調間隙對物料進行研磨處理。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即使研磨設備的研磨間隙可調,通常情況下,依靠一臺研磨設備很難達到所需要的研磨粒度,需要按粗磨、細磨、精磨等工藝步驟轉換研磨設備。這種操作方法,不但使生產過程變得更繁瑣,而且在轉移物料的過程中會造成物料損失。因此,需要開發一種能夠梯級研磨,能夠實現物料全價利用的高效率的生物物質研磨設備,以滿足生物制品深加工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對干燥的堅果、谷物進行精細化研磨加工的研磨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包括設有研磨腔道的機身,所述機身上部設有進料臺,所述進料臺上設有與所述研磨腔道進料端連通的錐形進料斗,所述機身下部設有與所述研磨腔道出料端連通的錐形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腔道中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設有至少兩個存在轉速差的研磨體,兩個研磨體的外壁和所述研磨腔道的腔壁上均設有研磨齒牙。上述的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所述研磨腔道中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依次設有存在轉速差的第一研磨體、第二研磨體和第三研磨體。上述的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所述第一研磨體為錐形圓臺狀,所述第二研磨體為輪盤狀,所述第三研磨體為錐形圓臺狀,所述第二研磨體的兩盤面與所述第一研磨體面積較大的一臺面和所述第三研磨體面積較大的一臺面之間分別設有平面軸承,所述第一研磨體、所述第二研磨體和所述第三研磨體組合構成一紡錘體形狀。上述的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所述第一研磨體、所述第二研磨體和所述第三研磨體中均通過同一轉軸連接,所述轉軸連接一變頻電機的輸出軸。上述的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所述轉軸在與所述第一研磨體連接的位置設有第一齒輪,所述轉軸在與所述第二研磨體連接的位置設有第二齒輪,所述轉軸在與所述第三研磨體連接的位置設有第三齒輪,所述第一齒輪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三齒輪的直徑,所述第三齒輪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齒輪的直徑。上述的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所述第一研磨體內設有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適配的第一齒輪圈,所述第二研磨體內設有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適配的第二齒輪圈,所述第三研磨體內設有與所述第三齒輪嚙合適配的第三齒輪圈。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的食品加工研磨裝置通過在研磨腔道中設置多個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具有轉速差的研磨體,使得自研磨腔道進料端進入的待研磨物在不同轉速的研磨體的研磨下,經過粗磨和細磨等梯次性地研磨,研磨更加精細徹底。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轉軸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包括設有研磨腔道11的機身1,機身1上部設有進料臺2,進料臺2上設有與研磨腔道11的進料端連通的錐形進料斗21,機身1的下部設有與研磨腔道11的出料端連通的錐形集料斗12,錐形集料斗12的下斗口設有收料7筒8,收料筒8的上筒沿與錐形集料斗12下斗口的口沿通過環形墊圈7對接。其中,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研磨腔道11中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設有至少兩個存在轉速差的研磨體,兩個研磨體的外壁和研磨腔道11的腔壁上均設有研磨齒牙。自研磨腔道11的進料端進入的待研磨物可在不同轉速的研磨體研磨作用下得到分階段的細化。具體的,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研磨腔道11中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依次設有存在轉速差的第一研磨體3、第二研磨體4和第三研磨體5。第一研磨體3為錐形圓臺狀,第二研磨體4為輪盤狀,第三研磨體5為錐形圓臺狀。第一研磨體3面積較大的一臺面與第二研磨體4的一盤面相接,第一研磨體3面積較小的一臺面朝向研磨腔道11的進料端。第三研磨體5面積較大的一臺面與第二研磨體4的另一盤面相接,第三研磨體5面積較小的一臺面朝向研磨腔道11的出料端。第一研磨體3、第二研磨體4和第三研磨體5組合構成一紡錘體形狀,相應地,研磨腔道11的形狀與之適配。為避免不同轉速帶來的相互摩擦,第二研磨體4的兩盤面與第一研磨體3面積較大的一臺面和第三研磨體5面積較大的一臺面之間分別設有平面軸承(圖中未示出),第一研磨體3、第二研磨體4和第三研磨體5分別可以不同的轉速進行轉動,對經過研磨通道11中的研磨物進行分階段研磨。具體的,在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中,第一研磨體3、第二研磨體4和第三研磨體5中均通過同一轉軸61連接,轉軸61連接一變頻電機6的輸出軸,變頻電機6固定在進料臺2的上方。轉軸61在與第一研磨體3連接的位置設有第一齒輪611,轉軸61在與第二研磨體4連接的位置設有第二齒輪612,轉軸61在與第三研磨體5連接的位置設有第三齒輪613,其中,第一齒輪611的直徑大于第三齒輪613的直徑,第三齒輪613的直徑大于第二齒輪612的直徑。第一研磨體3內設有與第一齒輪611嚙合適配的第一齒輪圈31,第二研磨體4內設有與第二齒輪612嚙合適配的第二齒輪圈41,第三研磨體5內設有與第三齒輪613嚙合適配的第三齒輪圈51。因此,在研磨過程中,第二研磨體4的轉速最快,第三研磨體5的轉速次之,第一研磨體3的轉速最慢。在待研磨的物料自進料臺2的錐形進料斗21進入研磨腔道11時,最先經過轉速較慢的第一研磨體3對其進行初步研磨,然后碎化的物料沿著研磨腔道11進入到對應于轉速最快的第二研磨體4處,在高速轉動的第二研磨體4的研磨下,粗步碎化后的物料得到精細化地研磨,經過精細化研磨后,物料進一步進入到對應于第三研磨體5處,在此處得到研磨力度較為輕緩的第三次研磨。綜上所述,本技術的食品加工研磨裝置通過在研磨腔道中設置多個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具有轉速差的研磨體,使得自研磨腔道進料端進入的待研磨物在不同轉速的研磨體的研磨下,經過粗磨和細磨等梯次性地研磨,研磨更加精細徹底。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包括設有研磨腔道的機身,所述機身上部設有進料臺,所述進料臺上設有與所述研磨腔道進料端連通的錐形進料斗,所述機身下部設有與所述研磨腔道出料端連通的錐形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腔道中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設有至少兩個存在轉速差的研磨體,兩個研磨體的外壁和所述研磨腔道的腔壁上均設有研磨齒牙,所述研磨腔道中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依次設有存在轉速差的第一研磨體、第二研磨體和第三研磨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包括設有研磨腔道的機身,所述機身上部設有進料臺,所述進料臺上設有與所述研磨腔道進料端連通的錐形進料斗,所述機身下部設有與所述研磨腔道出料端連通的錐形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腔道中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設有至少兩個存在轉速差的研磨體,兩個研磨體的外壁和所述研磨腔道的腔壁上均設有研磨齒牙,所述研磨腔道中自進料端到出料端的方向上依次設有存在轉速差的第一研磨體、第二研磨體和第三研磨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品加工研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體為錐形圓臺狀,所述第二研磨體為輪盤狀,所述第三研磨體為錐形圓臺狀,所述第二研磨體的兩盤面與所述第一研磨體面積較大的一臺面和所述第三研磨體面積較大的一臺面之間分別設有平面軸承,所述第一研磨體、所述第二研磨體和所述第三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婁志波,張潔慧,
申請(專利權)人:婁志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甘肅;6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