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設置于原有雨水管道的雨水集水井內,包括有依次設置的過濾器(1)及滲透器(2)。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的安裝方法,通過在原有雨水管道的雨水集水井內開設通孔,并在開設通孔處設置過濾器(1)及滲透器(2)完成。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及其安裝方法,可有效降低雨水流出的徑流系數,緩解雨季城市內澇以及河道泛濫現象,恢復城市地下水水位,改善城市水循環機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市政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及其安裝方法。
技術介紹
伴隨著城市的發展,建筑頂部及水泥等不透水路面的增加,造成大雨時城市內澇以及河道泛濫。另一方面,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及泉水等的枯竭,發生中小河流的水量不斷減少的危害。地下水的枯竭,不僅會增加枯水的危險,還會失去對綠地及道路綠化的滋潤,也是造成城市熱島現象的原因之一。為了防止雨天時對城市的內澇,促使雨水向地下滲透,降低雨水流出的徑流系數,恢復城市內的水循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隨著國家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促使雨水向地下滲透和貯存等設施得到不斷的采用。申請號為:201320642943.5的技術申請,公開了一種滲透式雨水過濾井,包括井蓋、井體和底座,是一種綜合性的雨水滲透裝置。在井體上設置有雨水進水管、出水管,進水管要低于出水管;底座上設置滲透孔和自動過濾裝置,該自動過濾裝置包括截污掛籃、濾水格柵,濾水格柵間井底座分為兩個區域。井底座開孔,開孔率為1%-2%。滲透井埋入地下時,井底座開孔區域周圍填充碎石、土工布及沙過濾層,碎石填充物孔隙率為30%。降雨時,雨水從進水管進入本滲透式雨水過濾井中,降雨水流入的固體雜質首先被截留在井內的截污掛籃和濾水格柵上,一部分雨水通過滲透井底座的小孔進入碎石過濾層,滲入到土壤中,多余的雨水則從出水管流出到下一個滲透井中。申請號為:201520677695.7的技術申請,公開了一種雨水滲透—排放—體裝置,通過設置滲透井和滲透排水溝,并設置所述滲透井包括外井和位于所述外井內中部的內井,當降落到地面的雨水排放至雨水滲透—排放一體裝置,經初步截留過濾的雨水在導流單元作用下流入所述內井,雨水在內井中經濾網層再次過濾后從所述內井的側壁進入所述外井、滲透排水溝進行儲存、滲透,來不及滲透的雨水再排入市政管網,從而本技術所述的雨水雨水滲透—排放—體裝置,在實現雨水的存儲、滲透的同時還能降多余的雨水正常排放,并通過對雨水進行初步截留和再次過濾可實現雨水的有效凈化,避免傳統雨水管道因堵塞造成的危害。申請號為:201420096436.0的技術申請,公開了一種市政雨水滲透裝置,包括市政雨水口、雨水收集模塊、設于所述雨水收集模塊四周及底部的礫石層、以及市政排水管,所述雨水收集模塊頂部包圍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雨水收集模塊與所述市政雨水口通過模塊進水管連通,所述市政排水管與所述市政雨水口連接處設有進水格柵,所述位于底部的礫石層布設有若干滲水管,所述雨水收集模塊連接有高壓反沖洗管道,所述高壓反沖洗管道端部設有高壓噴頭。該技術提供的市政雨水滲透裝置提高了雨水的入滲量,緩解了城市洪澇,提高了使用年限,滲透效果大大提高。申請號為:201520702692.4的技術申請,公開了一種雨水調蓄滲透裝置,包括滲透溝,所述滲透溝的兩側墻面布設有里外相同的滲透管,所述滲透溝的墻體外壁從里到外依次敷設土工布層和砂礫層,所述滲透溝的一側上段設置有與層面的雨落管連接的入水口,另一側上段設置有與市政管網連通的出水口,所述滲透溝的底部為透水層。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以上問題,緩解雨季城市管道蓄水現象,將雨水及時滲透至地表下,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及其安裝方法,其技術方案具體如下: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設置于原有雨水管道的雨水集水井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設置的過濾器(1)及滲透器(2)。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雨水集水井井底壁上、由中心向兩邊延伸地開設一通孔(3),所述通孔的直徑占比雨水集水井的直徑63%—73%,所述通孔(3)用于設置過濾器(1)及滲透器(2)。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雨水集水井的井壁上設置雨水支管,所述雨水支管的下端面與雨水集水井井底壁所在的平面之間的距離占比雨水集水井的高度30%—40%,以所述雨水支管的下端面所在的平面為基準向下縱深至雨水集水井井底壁所在的平面所形成的空間區域為沉泥槽(4)。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濾器(1)為可更換式設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器(1)及滲透器(2)通過連接器(5)連接,在所述過濾器上方設置濾葉罩(6)。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葉罩固定于連接器上,所述連接器卡扣于雨水集水井井底壁、并套裝在滲透器上。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在原有雨水管道的雨水集水井內開設通孔,并在開設通孔處設置過濾器(1)及滲透器(2)完成,具體包括如下步驟:S1:確定雨水集水井的井底壁鉆孔位置,并按工藝要求用開孔鉆頭鉆通井底壁;S2:用螺旋鉆頭替代開孔鉆頭,繼續按工藝要求下鉆;S3:在螺旋鉆頭鉆出的地基的底層鋪設碎石,并在螺旋鉆頭鉆出的路徑上置入不銹鋼筒;S4:以不銹鋼筒為外襯,在不銹鋼筒內放入滲透器,在所述的不銹鋼筒與滲透器之間形成間隙;在所述滲透器內填充粒徑為1.0-2.0cm的填充物;S5:抽出不銹鋼筒,并在抽出的過程中,以碎石填充不銹鋼筒與滲透器之間的間隙,直至不銹鋼筒完全抽出;所述碎石的顆粒直徑為0.5—1.0cm;S6:將連接器由井底壁的開孔位置下放,直至連接器套接于滲透器外側,所述連接器同時通過設置在連接器上端面兩側的延展部卡扣于井底壁,用以實現連接器的徑向固定;S7:以連接器為基座,在連接器上依次安設過濾器及濾葉罩。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所述開孔鉆頭的開孔直徑占比井直徑63%—73%;步驟S2中,所述螺旋鉆頭的直徑小于開孔鉆頭直徑11mm—13mm;步驟S3中,所述鋪設碎石的厚度由滲透器的長度與螺旋鉆頭下鉆的深度差設定。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根據沙質土、硬質土還是普通土的不同土質,所述下鉆的鉆孔深度選取在50cm—200cm;且遵循:地下水位較高地方,鉆孔深度淺,地下水位低,鉆孔深一點的原則。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5中,所述不銹鋼筒每抽出5cm—15cm,完成一次碎石填充。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及其安裝方法,只需要貫穿道路雨水集水箅的底部,即可安裝,安裝時間短,成本低;鉆孔的深度根據地質情況決定,地質允許情況下,挖掘越深,設計水頭及滲透面積可以越大,可以獲得大的滲透量;為防止滲透層能力的下降,安裝可以置換的雨水過濾裝置,通過簡單的維護,可以維持其滲透能力;可有效抑制雨水溢流,促進地下水涵養,改善合流制下水道有效技術;可在小區,公園等的雨水集水箅的底部安裝,對環境無影響。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及其安裝方法,可有效降低雨水流出的徑流系數,緩解雨季城市內澇以及河道泛濫現象,恢復城市地下水水位,改善城市水循環機能。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安裝步序圖。圖中,1為過濾器;2為滲透器;3為通孔;4為沉泥槽;5為連接器;6為濾葉罩。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根據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雨水滲透裝置及其安裝方法作進一步具體說明。如圖1所示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設置于原有雨水管道的雨水集水井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設置于原有雨水管道的雨水集水井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設置的過濾器(1)及滲透器(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設置于原有雨水管道的雨水集水井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設置的過濾器(1)及滲透器(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雨水集水井井底壁上、由中心向兩邊延伸地開設一通孔(3),所述通孔的直徑占比雨水集水井的直徑63%—73%,所述通孔(3)用于設置過濾器(1)及滲透器(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雨水集水井的井壁上設置雨水支管,所述雨水支管的下端面與雨水集水井底壁所在的平面之間的距離占比雨水集水井的高度30%—40%,以所述雨水支管的下端面所在的平面為基準向下縱深至雨水集水井井底壁所在的平面所形成的空間區域為沉泥槽(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濾器(1)為可更換式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器(1)及滲透器(2)通過連接器(5)連接,在所述過濾器上方設置濾葉罩(6)。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葉罩固定于連接器上,所述連接器卡扣于雨水集水井井底壁、并套裝在滲透器上。7.一種市政雨水滲透排放裝置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在原有雨水管道的雨水集水井內開設通孔,并在開設通孔處設置過濾器(1)及滲透器(2)完成,具體包括如下步驟:S1:確定雨水集水井的井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躍平,孫大為,楊后軍,孫千惠,
申請(專利權)人:管麗環境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