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復合樁基樁頂抗震阻尼調節裝置,屬于建筑基礎施工
技術介紹
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淺層地基土具有較高的承載力,在常規的基礎設計中,當天然地基不能滿足要求時,往往直接采用樁基礎,良好的地基土承載力棄之不用,造成很大的浪費。花崗巖殘積土地基中常含有大量微風化的花崗巖孤石,給樁基礎施工帶來巨大困難,有時甚至導致無法施工。隨著我國基礎建設的大力推進,樁基礎這一古老的基礎形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廣泛應用和發展,作為樁基礎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的樁筏基礎,近年來同樣發展迅速。樁筏基礎,顧名思義是指樁與承臺共同承受上部結構荷載的基礎形式,具有基礎整體性好、抗彎剛度大、適應性廣且便于實現樁土共同作用等優點。常規的樁筏基礎中樁-筏之間直接剛性連接,其整體剛度由筏板剛度和樁基支承剛度決定。如為某些原因需調節樁筏剛度,則筏板剛度可通過筏厚調整,但往往造價較高;樁基支承剛度則可通過改變樁長、樁徑以及樁距等方法來調整,但不同樁徑、不同樁長的布樁方式受上部結構形式和地質條件的影響較大,應用范圍受到相當大的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施工方便的復合樁基樁頂抗震阻尼調節裝置,該裝置能充分的發揮地基土的承載潛力,而且可人為地自由調節樁筏基礎的整體剛度,大大降低了工程造價。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復合樁基樁頂抗震阻尼調節裝置,包括基樁,在基樁的頂部通過二次混凝土澆筑加固有雙層雙向鋼筋,在雙層雙向鋼筋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支座板,在支座板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變形調節器,在變形調節器的頂部鋪設有蓋板,所述的支座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樁基樁頂抗震阻尼調節裝置,包括基樁(10),其特征在于:在基樁(10)的頂部通過二次混凝土(11)澆筑加固有雙層雙向鋼筋(12),在雙層雙向鋼筋(12)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支座板(1),在支座板(1)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變形調節器(2),在變形調節器(2)的頂部鋪設有蓋板(4),所述的支座板(1)與蓋板(4)的周邊采用側板(3)包圍形成一個變形空腔(9),在蓋板(4)上設置有兩根以上的注漿管(5),在其中一根注漿管(5)內設置有變形觀測桿(6),所述的變形觀測桿(6)下端與支座板(1)連接,其上端露出注漿管(5)外。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復合樁基樁頂抗震阻尼調節裝置,包括基樁(10),其特征在于:在基樁(10)的頂部通過二次混凝土(11)澆筑加固有雙層雙向鋼筋(12),在雙層雙向鋼筋(12)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支座板(1),在支座板(1)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變形調節器(2),在變形調節器(2)的頂部鋪設有蓋板(4),所述的支座板(1)與蓋板(4)的周邊采用側板(3)包圍形成一個變形空腔(9),在蓋板(4)上設置有兩根以上的注漿管(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志民,王金兵,李順超,魏永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