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模型,包括本體、由下而上嵌設在所述本體上的多個第一嵌體、第二嵌體、第三嵌體、第四嵌體,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嵌體、第二嵌體、第三嵌體、第四嵌體相配合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多個所述第一嵌體呈半圓形排列,多個所述第二嵌體呈扇形排列,多個所述第三嵌體呈扇形排列,多個所述第四嵌體為長條狀排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緊湊,能夠生動地展示位相性電感受器的結構特征,便于教學講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教學用具領域,具體涉及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模型。
技術介紹
電感受器(electroreceptor,簡稱電感器)是能夠主動或被動接受外界電信號刺激并引發傳入神經沖動的感受器,位于水生動物的體表。電感受器對電場信號敏感,同時也對鹽度,溫度敏感。電感受器是一種古老的感覺器官,僅存在于古老的軟骨魚類、軟骨硬鱗魚類、少數硬骨魚類和部分兩棲動物的水生階段,而大多數硬骨魚卻沒有電感受器官。已經證實有電感受器的魚類有圓口類的七鰓鰻、板鰓類、全頭類、肺魚類、總鰭魚類、軟骨硬鱗類以及真骨魚類的鯰魚目、電鰻亞目和長吻魚目等。這些魚類用電感器檢測自身產生的電流來進行定位,或檢測由其他魚類產生的電信號,來確定外界物體的位置。這種功能在魚類的攝食、避敵、生殖、集群、洞游等行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電感受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魚類的進化進程,并具有仿生科學意義,在海魚養殖業和海環境資源保護方面更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電感受器是多種多樣的,按其結構與功能特點可分為緊張性電感受器(ampullaryorgan,又稱壺腹器)和位相性電感受器(tuberousorgan,又稱結節狀器)兩種基本類型。一部分魚類具有兩種電感器,有的只有一種。如,象鼻魚和裸背鰻不但具有壺腹器,還具有結節狀器;而板鰓魚類只有壺腹型電感器。位相性電感受器(結節狀器)即高頻率接收器官(通頻帶為50~2000Hz),被用于主動電磁定位。其特點是經常處于不活動狀態,對高頻電刺激特別敏感并很快地產生反應,而對連續性、低頻率或直流電刺激不敏感。從這種感受器細胞內常記錄到呈變動形式的感受器電位,這些感受器電位有別于神經纖維的峰電位,并可連續地產生或隨刺激的終止而停息。在現有的教學中,一般采用圖片來進行輔助講解,但是基于圖片的局限性,很難生動細致地講解出位相性電感受器的結構特征及作用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可拆裝的三維立體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模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模型,包括本體、由下而上嵌設在所述本體上的多個第一嵌體、第二嵌體、第三嵌體、第四嵌體,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嵌體、第二嵌體、第三嵌體、第四嵌體相配合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多個所述第一嵌體呈半圓形排列,多個所述第二嵌體呈扇形排列,多個所述第三嵌體呈扇形排列,多個所述第四嵌體為長條狀排列。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本體上端部設置有多個第五嵌體,多個所述第五嵌體嵌設在所述第四嵌體兩側,所述第五嵌體為橢球體,所述第五嵌體上嵌設有第五球體。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嵌體為長條狀,所述第一嵌體上嵌設有第一球體。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嵌體為長條狀,所述第二嵌體上嵌設有第二球體,所述第二嵌體頂端設置有多根線狀體,所述第二嵌體底端設置有一根連接線。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三嵌體為長條狀,所述第三嵌體上嵌設有第三球體。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四嵌體為長方體,所述第四嵌體上嵌設有第四球體。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本體包括上本體、下本體,所述上本體、下本體通過插接件固定。本技術的工作原理:結節型電感受器與壺腹型電感受器在構造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它沒有管道(即瓶頸)與體表相通,只有膨大的壺腹腔;管腔中沒有膠質物質,而代替管道的是幾層松散的上皮細胞,形如“栓塞”,位于壺腹腔與表皮之間,并向外隆起,形成結節。結節型電感受器的壺腹腔內同樣有感受細胞。感覺細胞位于結節底部內側,與神經細胞相連。細胞表面覆蓋許多微絨毛。上本體代表表皮,下本體代表真皮層,第一嵌體代表細胞小丘,第二嵌體代表感受細胞,第三嵌體代表上皮細胞,第四嵌體代表上皮細胞,第五嵌體代表粘液細胞,第一球體至第五球體各代表細胞核,線狀體代表微絨毛,連接線代表神經纖維。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本技術結構簡單緊湊,能夠生動地展示位相性電感受器的結構特征,便于教學講解,拆裝式結構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手能力,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的記憶。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其中:1、上本體;2、下本體;3、第一嵌體;4、第二嵌體;5、第三嵌體;6、第四嵌體;7、第五嵌體;8、線狀體;9、連接線。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模型,包括本體、由下而上嵌設在本體上的七個第一嵌體3、七個第二嵌體4、五個第三嵌體5、十八個第四嵌體6,本體上設置有與第一嵌體3、第二嵌體4、第三嵌體5、第四嵌體6相配合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七個第一嵌體3呈半圓形排列,七個第二嵌體4呈扇形排列,五個第三嵌體5呈扇形排列,十八個個第四嵌體6為長條狀排列。本體上端部設置有四個第五嵌體7,四個第五嵌體7嵌設在第四嵌體6兩側,第五嵌體7為橢球體,第五嵌體7上嵌設有第五球體。第一嵌體3為長條狀,第一嵌體3上嵌設有第一球體。第二嵌體4為長條狀,第二嵌體4上嵌設有第二球體,第二嵌體4頂端設置有多根線狀體,第二嵌體4底端設置有一根連接線9。第三嵌體5為長條狀,第三嵌體5上嵌設有第三球體。第四嵌體6為長方體,第四嵌體6上嵌設有第四球體。本體包括上本體1、下本體2,上本體1、下本體2通過插接件固定。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教師在教學使用時,以拆裝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模型來進行講解。上本體1代表表皮,下本體2代表真皮層,第一嵌體3代表細胞小丘,第二嵌體4代表感受細胞,第三嵌體5代表上皮細胞,第四嵌體6代表上皮細胞,第五嵌體7代表粘液細胞,第一球體至第五球體各代表細胞核,線狀體代表微絨毛,連接線9代表神經纖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由下而上嵌設在所述本體上的多個第一嵌體、第二嵌體、第三嵌體、第四嵌體,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嵌體、第二嵌體、第三嵌體、第四嵌體相配合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多個所述第一嵌體呈半圓形排列,多個所述第二嵌體呈扇形排列,多個所述第三嵌體呈扇形排列,多個所述第四嵌體為長條狀排列。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由下而上嵌設在所述本體上的多個第一嵌體、第二嵌體、第三嵌體、第四嵌體,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嵌體、第二嵌體、第三嵌體、第四嵌體相配合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多個所述第一嵌體呈半圓形排列,多個所述第二嵌體呈扇形排列,多個所述第三嵌體呈扇形排列,多個所述第四嵌體為長條狀排列。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端部設置有多個第五嵌體,多個所述第五嵌體嵌設在所述第四嵌體兩側,所述第五嵌體為橢球體,所述第五嵌體上嵌設有第五球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相性電感受器結構模型,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雨青,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