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電源
,具體涉及一種DSP芯片供電電源電路。
技術介紹
DSP技術已在航空航天、通信、電機控制、自動測試系統、醫療診斷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而且,DSP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其涵蓋面包括寬帶Internet接入業務、下一代無線通信系統的發展、數字消費電子市場、汽車電子市場的發展等諸多方面。而任意一個DSP技術的應用,都需要用到DSP芯片和DSP芯片供電電源電路,現有技術中的DSP芯片供電電源電路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1、電路結構復雜,所需元器件較多;2、DSP芯片對上電順序有嚴格的要求,但傳統電源電路對上電順序沒有嚴格的保證,上電順序一旦顛倒,可能會產生不確定的狀態;3、1.9V和3.3V兩個不同電壓供電電路沒有相互制約,輸出電壓沒有考慮安全因素,一旦輸出電壓過大,容易燒毀芯片;4、對于電路所產生的各種諧波的過濾較差,例如高頻噪聲音、高頻紋波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DSP芯片供電電源電路,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夠輸出穩定的電壓,電路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對DSP芯片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能夠延長DSP芯片的使用壽命,提高了DSP芯片的使用便捷率,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DSP芯片供電電源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與開關電源的輸出端VCC連接的1.9V電源r>電路和3.3V電源電路,以及接在1.9V電源電路的輸出端與3.3V電源電路的輸入端之間的輸出開關控制電路;所述1.9V電源電路包括型號為LT1764AMPQ的芯片UP1,所述芯片UP1的第2引腳與開關電源的輸出端VCC連接,且通過并聯的極性電容C1和非極性電容C2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1引腳通過電阻R1與芯片UP1的第2引腳連接,且通過非極性電容C3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4引腳為1.9V電源電路的1.9V電壓輸出端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4、極性電容C5和極性電容C6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5引腳通過電阻R2與芯片UP1的第4引腳連接,且通過電阻R3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0引腳和第3引腳均接地;所述3.3V電源電路包括型號為LT1764AMPQ的芯片UP2,所述芯片UP2的第2引腳與開關電源的輸出端VCC連接,且通過并聯的極性電容C7和非極性電容C8接地,所述芯片UP2的第4引腳為3.3V電源電路的3.3V電壓輸出端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9、極性電容C10和極性電容C11接地,所述芯片UP2的第5引腳通過電阻R8與芯片UP2的第4引腳連接,且通過電阻R9接地,所述芯片UP2的第0引腳和第3引腳均接地;所述輸出開關控制電路包括三極管VT1和三極管VT2,所述三極管VT1的基極通過電阻R4與1.9V電源電路的1.9V電壓輸出端連接,所述三極管VT2的基極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連接且通過電阻R5與芯片UP2的第2引腳連接,所述芯片UP2的第1引腳通過電阻R7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連接,所述芯片UP2的第2引腳通過電阻R6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連接,所述三極管VT1的發射極和三極管VT2的發射極均接地。上述的一種DSP芯片供電電源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1.9V電源電路還包括穩壓二極管VP1,所述穩壓二極管VP1的陽極接地,所述穩壓二極管VP1的陰極與芯片UP1的第4引腳連接。上述的一種DSP芯片供電電源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3.3V電源電路還包括穩壓二極管VP2,所述穩壓二極管VP2的陽極接地,所述穩壓二極管VP2的陰極與芯片UP2的第4引腳連接。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本技術的電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焊接容易,所需元器件的種類較少。2、本技術的1.9V電源電路采用了型號為LT1764AMPQ的芯片UP1,3.3V電源電路采用了型號為LT1764AMPQ的芯片UP2,優化了快速瞬態響應和寬的輸入電壓范圍,相比于其他芯片輸出電壓差較小。3、本技術的1.9V電源電路和3.3V電源電路對高頻噪聲音和高頻紋波等諧波有較好的過濾性能,能夠輸出穩定的電壓。4、本技術的輸出開關控制電路能夠有效地控制3.3V電源電路的輸出,保證了1.9V電源電路和3.3V電源電路給DSP芯片供電的先后順序。5、本技術通過設置穩壓二極管VP1,能夠防止電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電壓波動時,1.9V電源電路輸出電壓過大燒毀DSP芯片,通過設置穩壓二極管VP2,能夠防止電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電壓波動時,3.3V電源電路輸出電壓過大燒毀DSP芯片,電路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6、本技術1.9V電源電路和3.3V電源電路輸出的電壓具有相當高的精確度,對DSP芯片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能夠延長DSP芯片的使用壽命。7、本技術1.9V電源電路和3.3V電源電路的輸入電壓,即所述開關電源4的輸出電壓可以為+5V~+18V,電壓范圍寬,有利于在多種電壓情況下使用,提高了DSP芯片的使用便捷率。8、本技術的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綜上所述,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夠輸出穩定的電壓,電路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對DSP芯片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能夠延長DSP芯片的使用壽命,提高了DSP芯片的使用便捷率,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電路原理框圖。圖2為本技術的電路原理圖(圖中未示出開關電源)。附圖標記說明:1—1.9V電源電路;2—3.3V電源電路;3—開關控制電路;4—開關電源。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包括的DSP芯片供電電源電路,包括均與開關電源4的輸出端VCC連接的1.9V電源電路1和3.3V電源電路2,以及接在1.9V電源電路1的輸出端與3.3V電源電路2的輸入端之間的輸出開關控制電路3;所述1.9V電源電路1包括型號為LT1764AMPQ的芯片UP1,所述芯片UP1的第2引腳與開關電源4的輸出端VCC連接,且通過并聯的極性電容C1和非極性電容C2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1引腳通過電阻R1與芯片UP1的第2引腳連接,且通過非極性電容C3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4引腳為1.9V電源電路1的1.9V電壓輸出端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4、極性電容C5和極性電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DSP芯片供電電源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與開關電源(4)的輸出端VCC連接的1.9V電源電路(1)和3.3V電源電路(2),以及接在1.9V電源電路(1)的輸出端與3.3V電源電路(2)的輸入端之間的輸出開關控制電路(3);所述1.9V電源電路(1)包括型號為LT1764AMPQ的芯片UP1,所述芯片UP1的第2引腳與開關電源(4)的輸出端VCC連接,且通過并聯的極性電容C1和非極性電容C2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1引腳通過電阻R1與芯片UP1的第2引腳連接,且通過非極性電容C3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4引腳為1.9V電源電路(1)的1.9V電壓輸出端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4、極性電容C5和極性電容C6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5引腳通過電阻R2與芯片UP1的第4引腳連接,且通過電阻R3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0引腳和第3引腳均接地;所述3.3V電源電路(2)包括型號為LT1764AMPQ的芯片UP2,所述芯片UP2的第2引腳與開關電源(4)的輸出端VCC連接,且通過并聯的極性電容C7和非極性電容C8接地,所述芯片UP2的第4引腳為3.3V電源電路(2)的3.3V電壓輸出端且通過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DSP芯片供電電源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與開關電源(4)
的輸出端VCC連接的1.9V電源電路(1)和3.3V電源電路(2),以及接
在1.9V電源電路(1)的輸出端與3.3V電源電路(2)的輸入端之間的輸
出開關控制電路(3);所述1.9V電源電路(1)包括型號為LT1764AMPQ
的芯片UP1,所述芯片UP1的第2引腳與開關電源(4)的輸出端VCC連接,
且通過并聯的極性電容C1和非極性電容C2接地,所述芯片UP1的第1引
腳通過電阻R1與芯片UP1的第2引腳連接,且通過非極性電容C3接地,
所述芯片UP1的第4引腳為1.9V電源電路(1)的1.9V電壓輸出端且通
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4、極性電容C5和極性電容C6接地,所述芯片UP1
的第5引腳通過電阻R2與芯片UP1的第4引腳連接,且通過電阻R3接地,
所述芯片UP1的第0引腳和第3引腳均接地;所述3.3V電源電路(2)包
括型號為LT1764AMPQ的芯片UP2,所述芯片UP2的第2引腳與開關電源(4)
的輸出端VCC連接,且通過并聯的極性電容C7和非極性電容C8接地,所
述芯片UP2的第4引腳為3.3V電源電路(2)的3.3V電壓輸出端且通過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賀虎成,行俊鋒,周建華,崔斌,周奇勛,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科技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