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包括混凝土底板和至少一根沿板長方向設置的蜂窩鋼梁,所述蜂窩鋼梁包括上翼緣、下翼緣和鋼腹板,所述下翼緣嵌固于混凝土底板內,所述鋼腹板上設有蜂窩孔。施工階段現澆混凝土方便,使用階段受力合理、自重輕、承載力高、是十分理想的結構構件。蜂窩鋼梁增強了預制板剛度和強度,減小了疊合板的重量,減少或避免了施工階段臨時支撐的使用。蜂窩鋼梁在后期使用階段為隱藏于混凝土板內的扁梁,與混凝土板共同承擔外荷載。采用了蜂窩鋼梁肋,增強了新舊混凝土的粘結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結構
,特別涉及一種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
技術介紹
鋼筋混凝土疊合樓板是在預制板上加澆一層現澆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種裝配整體式樓板。裝配整體式樓板集現澆樓板和裝配式樓板的優點于一體,相比于現澆式樓板,該樓板實現了預制部分工業化生產,可減少支模和混凝土施工濕作業量,縮短施工周期;相比于裝配式樓板,該樓板的預制底板與上部現澆混凝土結合成一個整體,樓板整體剛度及抗震性能均大大提高,故對于某些荷載較大的多層工業廠房、高層建筑以及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也可采用這種結構形式。根據混凝土底板與后澆層接觸面的截面形狀可將混凝土疊合板分為平面型疊合板、抗剪連接型疊合板和帶肋底板型疊合板三類。其中平面型疊合板新舊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較低,新舊混凝土容易開裂而發生安全問題,且該種疊合板的剛度較低,施工階段需要設置臨時支撐,增加了工作量;抗剪連接型疊合板在平面型底板上表面設置短鋼筋或鋼筋桁架等類型的抗剪連接件,增強了新舊混凝土的粘結力,但該種疊合板的用鋼量偏高,許多鋼筋在后期無效造成了鋼材的浪費,且預制板厚較厚,堆放、運輸不方便;帶肋底板型疊合板在矩形底板上設置單向或雙向助而形成,預制帶肋底板的肋不但增加了底板的剛度,減少或避免了臨時支撐的使用,而且增加了新舊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和抗剪強度。因此該類板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造價經濟等特點。常見的帶肋底板型疊合板的肋為混凝土結構,截面形狀為矩形和T型兩種。該種疊合板一般自重較大,開孔不便且空洞位置容易產生裂縫,造成疊合板的內部缺陷,該種疊合板底板的施工時支模板較多,施工不便;目前也有學者提出各種鋼筋桁架肋疊合板,但現有的鋼筋桁架肋疊合板中的鋼筋桁架作用主要是增加新舊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強度,增強施工階段底板的剛度,在后期疊合板澆筑成型后基本不參與承載,造成鋼材的浪費。中國專利號CN201310297726.1公開的一種名稱為“一種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疊合板”的帶肋疊合板,采用鋼腹板和混凝土翼緣作加勁肋,充分利用了鋼腹板優良的平面外剛度和抗剪能力,減少結構自重。但鋼腹板和混凝土底板及翼緣之間的連接不牢固,尤其是波紋鋼腹板,而且兩塊混凝土由鋼腹板連接,不僅增加了模板的使用,而且增大了施工難度。中國專利號CN201520173691.5公開的一種名稱為“一種波形腹板鋼梁-混凝土組合扁梁”,在鋼筋混凝土疊合板中采用波形腹板鋼梁連接相鄰的兩塊預制混凝土板,增大了預制板之間及新舊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強度和抗剪承載力,降低了建筑層高。但波形腹板鋼梁并沒有澆筑在預制混凝土板中,施工階段時波形腹板鋼梁不參與承載,需要設置臨時支撐,施工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一種加工方便,安全可靠,性能優越的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該種疊合板實現了蜂窩鋼梁肋在施工階段和后期使用階段都能有效承載的作用。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種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包括混凝土底板和至少一根沿板長方向設置的蜂窩鋼梁,所述蜂窩鋼梁包括上翼緣、下翼緣和鋼腹板,所述下翼緣嵌固于混凝土底板內,所述鋼腹板上設有蜂窩孔。進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底板內部設置有鋼筋網片,所述鋼筋網片帶有預應力,鋼筋網片與所述下翼緣的下表面焊接固定。進一步地,所述蜂窩鋼梁的數量為兩條或以上,且蜂窩鋼梁的鋼腹板相互平行布置。進一步地,所述蜂窩鋼梁在混凝土疊合層澆筑后作為隱藏于混凝土板內承受承載力的扁梁。進一步地,所述蜂窩鋼梁的鋼腹板高度不大于上翼緣、下翼緣及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進一步地,所述鋼腹板上的蜂窩孔形為圓形或正多邊形或橢圓形。進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底板內預先設置和安裝線路管線。綜上,本專利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施工階段現澆混凝土方便,使用階段受力合理、自重輕、承載力高、是十分理想的結構構件。2.本專利技術中蜂窩鋼梁增強了預制板剛度和強度,減小了疊合板的重量,減少或避免了施工階段臨時支撐的使用。3.本專利技術中蜂窩鋼梁在后期使用階段為隱藏于混凝土板內的扁梁,與混凝土板共同承擔外荷載。4.本專利技術中采用了蜂窩鋼梁肋,增強了新舊混凝土的粘結強度。5.本專利技術中蜂窩鋼梁的鋼腹板上可以按需求開孔,既增加了粘結面積又方便管線布置。6.本專利技術中蜂窩鋼梁可以在施工階段作為板面負筋的支架,避免了設置鋼筋支架,方便施工。附圖說明圖1為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雙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的橫截面圖;圖4為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后期澆筑完成后的橫截面圖;圖中:1蜂窩鋼梁,101上翼緣,102下翼緣,103鋼腹板,104蜂窩孔,2混凝土底板,3底板橫向鋼筋,4底板縱向鋼筋,5后澆混凝土層。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1-4對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和原理進行詳細說明,所舉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非以此限定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如圖1-4所示,該專利技術包括混凝土底板2和至少一根沿板長方向設置的蜂窩鋼梁1,所述蜂窩鋼梁包括上翼緣101、下翼緣102和鋼腹板103,所述下翼緣嵌固于混凝土底板內,所述鋼腹板上設有蜂窩孔。混凝土底板2內部設置有鋼筋網片,鋼筋網片由底板橫向鋼筋3和底板縱向鋼筋4相互垂直固定組成。鋼筋網片帶有預應力,鋼筋網片與蜂窩鋼梁的下翼緣的下表面焊接固定。如圖2所示,蜂窩鋼梁1的數量為兩條或以上,且蜂窩鋼梁的鋼腹板相互平行布置。蜂窩鋼梁的數量根據實際使用要求來設計。蜂窩鋼梁在混凝土疊合層澆筑后作為隱藏于混凝土板內承受承載力的扁梁,蜂窩鋼梁在后期使用階段為隱藏于混凝土板內的扁梁,與混凝土板共同承擔外荷載。蜂窩鋼梁的腹板高度不大于上翼緣、下翼緣及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即蜂窩鋼梁的梁高在滿足上下翼緣及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前提下,還要取盡可能大值。混凝土底板內預先設置和安裝線路管線。腹板上的蜂窩孔形為圓形或正多邊形或橢圓形,該蜂窩孔除了可以用于管線的布置外,還增加了粘結面積、增強了新舊混凝土的粘結強度、增強了預制板剛度和強度,減小了疊合板的重量,減少或避免了施工階段臨時支撐的使用。如圖3所示,制作時,在混凝土底板上方靠近蜂窩鋼板一側澆注后澆混凝土層5。首先在工廠生產預制底板,綁扎底板橫向鋼筋3和底板縱向鋼筋4,底板縱向鋼筋4分布在底板橫向鋼筋3之上,并保證底板橫向鋼筋3下面有充分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通過蜂窩鋼梁1下翼緣的下表面與底板橫向鋼筋3焊接把蜂窩鋼梁1固定在板的中央。開始澆筑混凝土底板2,澆筑厚度不小于30mm。保養完成后,預制板生產完畢。然后在施工現場先布置、拼接預制底板,然后在底板上面再澆筑一層混凝土,后澆混凝土層5超過蜂窩鋼梁2上翼緣,并滿足上層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要求,如圖4.上述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的描述,并非對本專利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對本專利技術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擴入本專利技術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底板和至少一根沿板長方向設置的蜂窩鋼梁,所述蜂窩鋼梁包括上翼緣、下翼緣和鋼腹板,所述下翼緣嵌固于混凝土底板內,所述鋼腹板上設有蜂窩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底板和至少一根沿板長方向設置的蜂窩鋼梁,所述蜂窩鋼梁包括上翼緣、下翼緣和鋼腹板,所述下翼緣嵌固于混凝土底板內,所述鋼腹板上設有蜂窩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內部設置有鋼筋網片,所述鋼筋網片帶有預應力,鋼筋網片與所述下翼緣的下表面焊接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鋼梁肋混凝土疊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鋼梁的數量為兩條或以上,且蜂窩鋼梁的鋼腹板相互平行布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培軍,胡樹青,李陽,馬國潤,
申請(專利權)人:中通鋼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