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及顯示裝置,其中的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具體包括:具有用于承載顯示模組的承載面的主體,所述承載面上布置有用于粘附所述顯示模組的第一粘連部件;和與所述主體連接的用于限定顯示模組的安裝區域的邊框,所述邊框具有高于所述承載面的頂表面,所述頂表面上布置有第二粘連部件;其中,所述頂表面與所述承載面之間的高度差與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的厚度之和適配于所述第一粘連部件的厚度與待承載的顯示模組的厚度之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保留了邊框,保證了顯示模組的安全性,降低了顯示模組發生破屏事件的概率,并且將第二粘連部件作為前框,采用視覺無邊框設計,實現了顯示裝置的薄型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實施例涉及顯示裝置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及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當今,由于人們對于用戶體驗有了更高的追求,進而導致了人們在使用各類顯示裝置時,要求顯示裝置的邊框盡可能薄一些,相應地顯示區域的面積開機或黑屏時看起來盡可能的大一些。為了滿足用戶的這一需求,一些設備的廠商使用了窄邊框或無邊框的設計,以將顯示裝置上的空間更多的留給液晶模組,進而使得顯示裝置上的液晶模組的尺寸更大一些。現有的一種無邊框設計方案是顯示裝置的框架僅具有中框主體,不存在邊框,在安裝液晶模組時,將液晶模組的背板與中框進行卡合,以使得液晶模組固定在中框上,而液晶模組的邊緣直接暴露在框架外,這樣雖然整體看起來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會顯得較大,但是當顯示裝置意外跌落時發生破屏事件的概率較高。現有的另一種無邊框設計方案是顯示裝置以中框主體的邊框作為整個顯示設備的邊框,在安裝液晶模組時,在液晶模組與中框主體之間的縫隙內點膠,這樣以中框主體的邊框作為顯示裝置的邊框的方式雖然整體看起來顯示裝置的邊框較窄,但是點膠的成本昂貴,增加了顯示裝置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及顯示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顯示裝置發生破屏事件的概率較高、顯示裝置的成本昂貴的缺陷,降低顯示裝置的顯示裝置發生破屏的概率,降低顯示裝置的成本,實現顯示裝置的薄型化,且簡化顯示裝置的組裝工藝。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包括:具有用于承載顯示模組的承載面的主體,所述承載面上布置有用于粘附所述顯示模組的第一粘連部件;和與所述主體連接的用于限定顯示模組的安裝區域的邊框,所述邊框具有高于所述承載面的頂表面,所述頂表面上布置有第二粘連部件;其中,所述頂表面與所述承載面之間的高度差與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的厚度之和適配于所述第一粘連部件的厚度與待承載的顯示模組的厚度之和。可選的,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為涂覆有粘附膠體的剛性片材;所述粘附膠體的材料為丙烯酸樹脂;所述剛性片材的材料為聚碳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第二粘連部件的材料成本較低,可以降低框架組件的成本。可選的,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的形狀與待承載的顯示模組的上偏光片的形狀互補,以完整覆蓋所述安裝區域;這樣一來,能夠使得顯示裝置的外觀看起來更美觀,且對安裝區域完全覆蓋后,可以起到防塵防水等作用。可選的,所述主體與所述邊框一體成型。可選的,所述第一粘連部件為雙面膠帶,其能夠將顯示模組粘附于主體上。另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模組,以及上述框架組件;其中,所述顯示模組通過所述第一粘連部件粘附在在所述框架組件的主體上,并通過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粘附于所述框架組件的邊框。可選的,所述顯示模組包括基板及設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上偏光片,其中,所述上偏光片的尺寸小于所述基板的尺寸,以在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凸臺;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的一端粘附在所述凸臺上,另一端粘附在所述邊框的頂表面上,這樣第二粘連部件將顯示模組固定在框架組件的同時,還圍繞在上偏光片周圍,在顯示模組脫落等情況下能夠對顯示模組起到保護作用,進而降低了顯示模組發生破屏事件的概率。可選的,所述上偏光片的厚度與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的厚度相適配,以在所述安裝區域形成平整的表面,這樣一來,在視覺效果上可以使得顯示裝置的邊框更窄一點,以實現窄邊框的設計。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及顯示裝置,適用于移動顯示終端、尤其適用于大型的固定顯示終端(例如智能電視),對于比現有的無邊框設計的方案采用卡合的方式固定顯示裝置,本技術通過粘附的方式將顯示模組固定于主體及邊框上,由于粘附的方式工藝簡單,故簡化了工藝流程,而由于第二粘連部件的材料成本較低,故節省了顯示裝置的制造成本;且上述第二粘連部件將待承載的顯示模組固定在邊框上時,上述第二粘連部件的部分可以圍繞在顯示模組的周圍,使得顯示裝置能夠保留邊框,進而保證了顯示模組的安全性,并且將第二粘連部件作為前框,降低了顯示模組產生破屏事件的概率。不僅如此,由于所述邊框的頂表面與主體的承載面之間的高度差與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的厚度之和與所述第一粘連部件的厚度與待承載的顯示模組的厚度之和相適配,也即上述第二粘連部件在視覺上低于待承載的顯示模組,或者第二粘連部件與上述待承載的顯示模組在同一平面,這樣采用視覺無邊框設計,實現了顯示裝置的薄型化,能夠保證用戶的觀感,使得能夠提高用戶體驗。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一種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用于顯示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參照圖1,示出了本技術一種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可以包括:具有用于承載顯示模組的承載面的主體11,所述承載面上布置有用于粘附所述顯示模組的第一粘連部件13,其中,該第一粘連部件可以為雙面膠帶;和與所述主體11連接的用于限定顯示模組的安裝區域的邊框12,其中,該主體11與邊框12一體成型,且所述邊框12具有高于所述承載面的頂表面,所述頂表面上布置有第二粘連部件14,其中,上述第二粘連部件14具體可以為涂覆有粘附膠體的剛性片材;且上述粘附膠體的材料具體可以為丙烯酸樹脂;上述剛性片材的材料具體可以為聚碳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本技術實施例中,上述第二粘連部件的質地輕薄且原材料成本低,因此本技術可以降低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的成本。本技術實施例中,與主體11連接的邊框12的頂表面上布置有第二粘連部件14,該第二粘連部件14的一面可以粘附在頂表面上,另一面的第一端可以粘附在待承載的顯示模組上,進而可以通過粘附的方式將待承載的顯示模組固定在邊框12上,并且上述第二粘連部件14的另一面的另一端可以圍繞在上述顯示模組的邊緣,這樣一來,使得可以保留顯示裝置的邊框,并且將上述第二粘連部件14作為前框,對上述顯示模組起了一定的保護作用,保證了顯示模組的安全性,進而降低了上述顯示模組發生破屏事件的概率。本技術實施例中,在待承載的顯示模組中包括上偏光片時,上述第二粘連部件14的形狀與待承載的顯示模組的上偏光片的形狀互補,以完整覆蓋所述安裝區域,也即第二粘連部件14的形狀與顯示模組的上偏光片的形狀互補后,即為上述邊框顯示的顯示模組的安裝區域的形狀,例如:上述邊框區域限制的顯示模組的安裝區域為圓形,且顯示模組的形狀也為圓形,則上述第二粘連部件14的形狀為具有一定寬度的圓環形,其寬度與顯示模組的半徑之和即為安裝區域的半徑;或者上述顯示模組的形狀為矩形,則上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組件包括:具有用于承載顯示模組的承載面的主體,所述承載面上布置有用于粘附所述顯示模組的第一粘連部件;和與所述主體連接的用于限定顯示模組的安裝區域的邊框,所述邊框具有高于所述承載面的頂表面,所述頂表面上布置有第二粘連部件;其中,所述頂表面與所述承載面之間的高度差與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的厚度之和適配于所述第一粘連部件的厚度與待承載的顯示模組的厚度之和。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顯示模組的框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組件包括:具有用于承載顯示模組的承載面的主體,所述承載面上布置有用于粘附所述顯示模組的第一粘連部件;和與所述主體連接的用于限定顯示模組的安裝區域的邊框,所述邊框具有高于所述承載面的頂表面,所述頂表面上布置有第二粘連部件;其中,所述頂表面與所述承載面之間的高度差與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的厚度之和適配于所述第一粘連部件的厚度與待承載的顯示模組的厚度之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為涂覆有粘附膠體的剛性片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附膠體的材料為丙烯酸樹脂;所述剛性片材的材料為聚碳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框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連部件的形狀與待承載的顯示模組的上偏光片的形狀互補,以完整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昆鵬,孟獻雷,張金南,
申請(專利權)人: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