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顯示器模組及顯示器,其中,所述顯示器模組包括模組背板和設置在所述模組背板上的模組主板,所述模組主板上集成有紅外接收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紅外接收器直接集成在模板主板上,無需設置在顯示屏的下方邊沿處,信號接收角度不受限制,極大的提升了信號接收的性能。而且,無需傳統組裝方式中的連接線、連接器,大幅度節約了成本,使組裝、拆卸更方便,同時避免連接線受壓或組裝不到位引起的失控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顯示器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顯示器模組及顯示器。
技術介紹
在傳統液晶電視、具有紅外接收器的顯示器中,如圖1所示,紅外接收器30通常放置在顯示屏的下方邊沿處,信號接收角度受限。而且紅外接收器30還需另外安裝前鏡、顯示器面框(面框設置在模組背板10外側,圖中未示出)需設計特殊結構來組裝紅外接收器30,導致紅外接收器30安裝結構復雜,拆裝不便,生產成本較高。請一并參閱圖2,傳統的紅外線接收模塊包含紅鏡40、紅外接收器30、連接器310及連接線50。紅外接收器30需設置連接器310,并通過一根長連接線50連接顯示器的主板20。這種傳統方式需設置連接器310和連接線50,組裝繁瑣、成本較高,連接線50易影響信號的準確度。由于需單獨安裝紅外接收器30,組裝、拆卸時需人工插拔紅外連接器30,不利于組裝,實際生產中還可能因壓線、連接不可靠等因素影響接收效果。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器模組及顯示器,提升了信號接收性能,節約了顯示器成本,使顯示器或顯示器模組組裝拆卸時更方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顯示器模組,包括模組背板和設置在所述模組背板上的模組主板,所述模組主板上集成有紅外接收器。上述的顯示器模組中,所述模組背板對應所述紅外接收器的位置設置有用于加強信號接收的信號口。上述的顯示器模組中,所述紅外接收器設置在所述模組主板的邊緣。上述的顯示器模組中,所述紅外接收器設置在所述模組主板靠近模組背板的一側。上述的顯示器模組中,所述顯示器模組還包括用于過濾干擾信號的紅鏡,所述紅鏡與模組背板上的信號口卡接。上述的顯示器模組中,所述紅鏡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固定紅鏡的C形鉤,所述紅鏡的另一端設置有用于將紅鏡卡合在模組背板上的V形彈性件;所述模組背板對應所述C形鉤的位置上設置有與C形鉤適配的安裝孔,所述模組背板對應所述V形彈性件的位置上設置有與V形彈性件適配的安裝槽。上述的顯示器模組中,所述V形彈性件與所述安裝槽卡合的面上設置有防止紅鏡掉落的凸起。上述的顯示器模組中,所述信號口的長和寬均為20mm。上述的顯示器模組中,所述紅外接收器與所述模組主板焊接連接。本技術還提供一種顯示器,包括上述的顯示器模組。本技術所提供的顯示器模組及顯示器,其中,所述顯示器模組包括模組背板和設置在所述模組背板上的模組主板,所述模組主板上集成有紅外接收器。本技術將紅外接收器直接集成在模板主板上,無需設置在顯示屏的下方邊沿處,信號接收角度不受限制,極大的提升了信號接收的性能。而且,無需傳統組裝方式中的連接線、連接器,大幅度節約了成本,使組裝、拆卸更方便,同時避免連接線受壓或組裝不到位引起的失控風險。附圖說明圖1是傳統外紅接收器與主板有線連接的示意圖;圖2是傳統紅外線接收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中的紅外接收器安裝位置的示意圖;圖4是圖3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圖3中A處安裝有紅鏡的局部放大圖;圖6是本技術中紅鏡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中信號口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一種顯示器模組及顯示器,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閱圖3和圖4,本技術提供的顯示器模組,所述顯示器模組設置在顯示器內部,其包括模組背板10和設置在所述模組背板10上的模組主板20,所述模組主板20上集成有紅外接收器30。由此可知,本技術采用紅外接收器30與模組主板20集成技術,將紅外接收器30直接集成在模板主板20上,無需設置在顯示屏的下方邊沿處,信號接收角度不受限制,極大的提升了信號接收的性能。而且,無需傳統組裝方式中的連接線、連接器,極大的節約了所需材料的成本,同時減少了組裝工序,也提高了顯示器模組使用的可靠性,使組裝、拆卸更方便,同時避免連接線受壓或組裝不到位引起的失控風險。進一步的,所述模組背板10對應所述紅外接收器30的位置設置有用于加強信號接收的信號口60。換而言之,所述紅外接收器30接收信號的位置沒有模組背板10(金屬材料)的阻擋,有利于信號的接收。而且,所述信號口60的設置增加了紅外接收器30的信號接收視角,繼而有利于所述紅外接收器30接收信號,加強了紅外接收器的信號接收。所述紅外接收器30設置在所述模組主板20的邊緣,優選的,所述紅外接收器30設置在所述模組主板20最靠近模組背板10中心的邊緣。這樣,用戶只需將遙控器對準顯示器中央即可,無需尋找紅外接收器。所述紅外接收器30與所述模組主板20焊接連接,即,所述紅外接收器30直接焊接在模組主板20上,當然,也可以如圖4所示,通過設置在模組主板20邊緣的接口210與模組主板20電連接,只要設置在模組主板20上、無需連接線即可,本技術不作限定。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紅外接收器30還可以設置在所述模組主板20靠近模組背板10的一側,即,所述紅外接收器30設置在所述模組主板20內。優選的,所述紅外接收器30設置在模組主板20最靠近模組背板10中心的位置上,這樣,用戶只需將遙控器對準顯示器中央即可,無需尋找紅外接收器。請參閱圖5,所述顯示器模組還包括用于過濾干擾信號的紅鏡40,所述紅鏡40與模組背板10上的信號口60卡接。紅鏡40的設置,進一步提高了紅外接收器30接收信號的能力,而且,采用卡接的方式,有利于拆裝紅鏡,提高了生產效率。請一并參閱圖6和圖7,所述紅鏡40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固定紅鏡40的C形鉤410,所述紅鏡40的另一端設置有用于將紅鏡40卡合在模組背板10上的V形彈性件420;所述模組背板10對應所述C形鉤410的位置上設置有與C形鉤410適配的安裝孔610,所述模組背板10對應所述V形彈性件420的位置上設置有與V形彈性件420適配的安裝槽620。所述V形彈性件420與所述安裝槽620卡合的面上設置有防止紅鏡40掉落的凸起421。安裝紅鏡40時,先將所述C形鉤410置入安裝孔610內,固定住紅鏡40的一端;再按壓V形彈性件420,將其壓入安裝槽620內,由此卡合住紅鏡40的另一端。凸起421的設置,有效的防止紅鏡40掉落,增加了紅鏡安裝的牢固性。由此可知,所述紅鏡40與模組背板10上的信號口60采用卡扣的形式連接,代替了傳統螺釘的連接方式,使得組裝、拆卸更方便。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槽620與所述信號口60連接,換而言之,所述信號口60為“凸”形,所述信號口60的長和寬均為20mm。由此可知,本技術提供的顯示器模組,將紅外接收器30與模組主板20集成,將紅鏡40通過卡扣結構卡合在模組背板10上,實現了紅外接收器30與模組主板20的近距離安裝,從而無需傳統組裝方式中的連接線、連接器等部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顯示器模組,包括模組背板和設置在所述模組背板上的模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組主板上集成有紅外接收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顯示器模組,包括模組背板和設置在所述模組背板上的模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組主板上集成有紅外接收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器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組背板對應所述紅外接收器的位置設置有用于加強信號接收的信號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顯示器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接收器設置在所述模組主板的邊緣。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顯示器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接收器設置在所述模組主板靠近模組背板的一側。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器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器模組還包括用于過濾干擾信號的紅鏡,所述紅鏡與模組背板上的信號口卡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器模組,其特征在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德福,沈思寬,王永博,鄒文聰,王玉年,王博,吳海清,楊勇,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創維平面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