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翼身對接前梁接頭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4491986 閱讀: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14:36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翼身對接前梁接頭,包括接頭部分(1)和對接框側部(2),接頭部分(1)包括兩根相互平行的緣條(11)、兩根緣條(11)間連接的多根橫向立筋(12)和腹板一(13),兩根緣條(11)及腹板一(13)上布置有多個通孔,對接框側部(2)為弧形結構,包括外緣條(21)、內緣條(22)、外緣條(21)和內緣條(22)間連接的多條加強筋(23)及腹板二(24),腹板二(24)上開有多個系統通過孔(25),接頭部分(1)安裝在外緣條(21)一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翼身對接前梁接頭,安全快速地傳遞機翼與側壁間的載荷,避免應力集中,并且結構輕質,成本降低,還加工簡單可重復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飛機結構設計領域,具體涉及翼身對接前梁接頭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的運輸機一般為中小型飛機,某飛機翼身對接的型式是:機身對接框伸出四個接頭,與中央翼上設置的前后支臂對接,每個連接點通過四個或八個垂向布置的螺栓相連,連接螺栓受拉壓載荷。另一飛機的翼身對接也采用類似的方式,其翼身對接前梁框接頭為頂端封閉的盒狀結構,這種結構的特點為:因飛機尺寸較小、自重輕,所以翼身對接前梁框接頭上傳遞的載荷相對較小,雖技術相對成熟,但螺栓受拉的結構形式疲勞性能差,不是最佳的受力形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翼身對接前梁接頭,保證載荷傳遞的安全。本技術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翼身對接前梁接頭,用于連接飛機側壁和機翼前梁,包括接頭部分和對接框側部;所述接頭部分包括兩根相互平行的緣條、多根橫向立筋,以及腹板一,兩根所述緣條之間連接有所述腹板一,所述腹板一上連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所述橫向立筋,并且所述橫向立筋與兩根所述緣條垂直連接,其中,兩根所述緣條及所述腹板一上布置有多個通孔;所述對接框側部為弧形結構,包括外緣條、內緣條、多條加強筋及腹板二,所述外緣條與所述內緣條之間連接有所述腹板二,所述腹板二上連接有多根所述加強筋,并且所述加強筋與所述外緣條、所述內緣條都連接,所述腹板二上開有多個系統通過孔;所述接頭部分連接于所述外緣條一端。優選地是,所述腹板一布置于兩根所述緣條的同一側,在所述腹板一靠近所述橫向立筋一側布置有一凸臺,并且所述凸臺與兩根所述緣條都垂直相連,所述凸臺上沿垂直兩根所述緣條方向開有一排通孔,用于連接所述機翼前梁。優選地是,兩根所述緣條從所述緣條連接有所述橫向立筋一側向所述緣條另一側各開有一列通孔,用于連接所述機翼前梁。優選地是,兩根所述緣條連接有所述橫向立筋一側都按照階梯狀布置。優選地是,所述內緣條為變寬度、變厚度的條帶狀構件,其中,所述內緣條從靠近所述接頭部分一端向另一端緣條厚度逐漸變厚、緣條寬度逐漸變寬。優選地是,所述系統通過孔為帶凸緣的通孔。優選地是,所述翼身對接前梁接頭為鋁合金整體機加制造。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翼身對接前梁接頭的有益效果在于,安全快速地傳遞機翼與側壁間的載荷,避免應力集中,并且結構輕質,成本降低,加工簡單可重復使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翼身對接前梁接頭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翼身對接前梁接頭的接頭部分示意圖。附圖標記:1-接頭部分、2-對接框側部、11-緣條、12-橫向立筋、13-腹板一、21-外緣條、22-內緣條、23-加強筋、24-腹板二、25-系統通過孔、121-凸臺。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翼身對接前梁接頭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翼身對接前梁接頭,用于連接飛機側壁和機翼前梁,為鋁合金整體機加制造,包括接頭部分1和對接框側部2。接頭部分1包括兩根緣條11、多根橫向立筋12和腹板一13,兩根緣條11之間連接有腹板一13,該腹板一13優先選擇布置于兩根緣條11的同一側,腹板一13上連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橫向立筋12,該橫向立筋11優先布置三根,并且橫向立筋12與兩根緣條11垂直連接,垂直連接受力更均勻。兩根緣條11連接有橫向立筋12一側都按照階梯狀布置,即緣條11上端的內側按照階梯狀布置,用于連接機翼前梁,見圖2所示。在腹板一13靠近橫向立筋12一側上,布置一個凸臺121,該凸臺121優選選擇長方形,并且優先選擇布置于第二根橫向立筋12和第三根橫向立筋12之間(從圖2標注的方位,認定最上邊一根橫向立筋12為第一根橫向立筋12,再以此類推),該凸臺121與兩根緣條11都垂直相連,凸臺121上沿垂直兩根緣條11方向開有一排通孔,通孔用于連接機翼前梁,螺栓通孔的規格和數量根據實際安裝尺寸選擇,本實施例優選選擇共8個10的螺栓通孔。兩根相互平行的緣條11從緣條11連接有橫向立筋12一側向緣條11外側各開有一列螺紋通孔,螺紋通孔用于連接機翼前梁,螺栓通孔的規格和數量根據實際安裝尺寸選擇,本實施例優選選擇共8個20的螺栓通孔,該螺紋通孔沿著緣條11的長度方向布置(長度方向即圖2中緣條11的上下方向)。對接框側部2為弧形結構,包括外緣條21、內緣條22、加強筋23及腹板二24,外緣條21、內緣條22都為條帶狀構件,其中內緣條22優選為變寬度、變厚度的條帶狀構件,內緣條22從靠近接頭部分1一端向另一端緣條厚度逐漸變厚、緣條寬度逐漸變寬。外緣條21和內緣條22上都開有多個螺栓通孔,用于連接飛機側壁。外緣條21與內緣條22之間連接有腹板二24,該腹板二24優先選擇布置于外緣條21與內緣條22的同一側,腹板二24上連接有多根加強筋23,并且加強筋23與外緣條21、內緣條22都連接,并且腹板二24上開有多個帶凸緣的系統通過孔25。接頭部分1連接在對接框側部2中的外緣條21的上端,其中,接頭部分1中的兩緣條11與外緣條21選擇垂直連接,進而兩個緣條11、橫向立筋12、外緣條21、內緣條22、加強筋23構成一個在同一平面的框架,腹板一13與腹板二24位于該框架的同側。安裝時,先將外緣條21通過螺栓群與前機身側壁、中機身側壁及長桁接頭連接,機身裝配完畢后,再將機翼前梁上的接頭通過螺栓與本技術接頭部分1中的緣條11上的16個20螺栓通孔和腹板一13上的8個10螺栓通孔相連。本技術的翼身對接前梁接頭結構重量為90Kg,可以承載并傳遞60t的載荷,可用于大型飛機上,從機翼前梁上的接頭上傳遞來的60t載荷,通過本技術翼身對接前梁接頭結構能夠快速的擴散到飛機側壁結構上,避免應力集中,保證載荷傳遞的快速安全。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一種翼身對接前梁接頭

    【技術保護點】
    一種翼身對接前梁接頭,用于連接飛機側壁和機翼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頭部分(1)和對接框側部(2);所述接頭部分(1)包括兩根相互平行的緣條(11)、多根橫向立筋(12),以及腹板一(13),兩根所述緣條(11)之間連接有所述腹板一(13),所述腹板一(13)上連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所述橫向立筋(12),并且所述橫向立筋(12)與兩根所述緣條(11)垂直連接,其中,兩根所述緣條(11)及所述腹板一(13)上布置有多個通孔;所述對接框側部(2)為弧形結構,包括外緣條(21)、內緣條(22)、多條加強筋(23)及腹板二(24),所述外緣條(21)與所述內緣條(22)之間連接有所述腹板二(24),所述腹板二(24)上連接有多根所述加強筋(23),并且所述加強筋(23)與所述外緣條(21)、所述內緣條(22)都連接,所述腹板二(24)上開有多個系統通過孔(25);所述接頭部分(1)連接于所述外緣條(21)一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翼身對接前梁接頭,用于連接飛機側壁和機翼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頭部分(1)和對接框側部(2);所述接頭部分(1)包括兩根相互平行的緣條(11)、多根橫向立筋(12),以及腹板一(13),兩根所述緣條(11)之間連接有所述腹板一(13),所述腹板一(13)上連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所述橫向立筋(12),并且所述橫向立筋(12)與兩根所述緣條(11)垂直連接,其中,兩根所述緣條(11)及所述腹板一(13)上布置有多個通孔;所述對接框側部(2)為弧形結構,包括外緣條(21)、內緣條(22)、多條加強筋(23)及腹板二(24),所述外緣條(21)與所述內緣條(22)之間連接有所述腹板二(24),所述腹板二(24)上連接有多根所述加強筋(23),并且所述加強筋(23)與所述外緣條(21)、所述內緣條(22)都連接,所述腹板二(24)上開有多個系統通過孔(25);所述接頭部分(1)連接于所述外緣條(21)一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翼身對接前梁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一(13)布置于兩根所述緣條(1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博郭超張利琴劉磊馮潔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天天看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大胆日本无码裸体日本动漫|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资源网| 人妻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欧美性生交xxxxx无码影院∵|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熟妇人妻无码xxx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