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伸縮油缸控制系統及起重機,其中,伸縮油缸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二平衡閥和油缸切換閥;油缸切換閥用于控制液壓油換向進入第一油缸的無桿腔或進入第一油缸的芯管;第一油缸的有桿腔通過第二油路連通第二油缸的有桿腔;第二平衡閥設于第二油缸的無桿腔與第一油缸的芯管之間的油路,第二平衡閥的開啟端通過第四油路連通第二油路;所述第二平衡閥的開啟端設有第一緩沖裝置,在所述第一油缸快速伸出時,所述第一緩沖裝置能夠對第一油缸的有桿腔產生的背壓進行緩沖,以緩沖開啟壓力對所述第二平衡閥造成的沖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緩沖第一油缸伸出時產生的背壓對第二平衡閥的造成沖擊,消除臂架抖動現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伸縮油缸控制系統及起重機。
技術介紹
伸縮臂架是大多數工程機械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機械的執行機構通常連接在伸縮臂架的端部,因此伸縮臂架的伸縮動作需要滿足準確性等方面的要求。以中小噸位起重機為例,伸縮臂架的動作由伸縮油缸控制系統進行控制,臂架伸縮回路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其中的第一油缸用于控制伸縮臂第一臂節相對于基本臂的伸縮,第二油缸用于控制伸縮臂架的第三、第四和第五節臂相對于第二節臂的伸縮。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動作理論上應該是互不影響,但是現有技術中的第一油缸活塞桿的伸出動作在一定條件下會造成對第二油缸所在油路的平衡閥的沖擊,造成臂架抖動現象,甚至引起第二油缸所在油路的平衡閥的開啟,造成第二油缸的回縮,影響預期的伸縮臂架的伸出動作。因此,希望有一種技術方案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至少一個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伸縮油缸控制系統及起重機,其能夠減緩沖擊,避免抖動現象。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伸縮油缸控制系統,其包括: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二平衡閥和油缸切換閥;所述油缸切換閥用于控制液壓油換向進入所述第一油缸的無桿腔或進入所述第一油缸的芯管;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桿腔通過第二油路連通所述第二油缸的有桿腔;所述第二平衡閥設于所述第二油缸的無桿腔與所述第一油缸的芯管之間的油路,所述第二平衡閥的開啟端通過第四油路連通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二平衡閥的開啟端設有第一緩沖裝置,在所述第一油缸快速伸出時,所述第一緩沖裝置能夠對第一油缸的有桿腔產生的背壓進行緩沖,以緩沖開啟壓力對所述第二平衡閥造成的沖擊。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緩沖裝置包括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所述第一阻尼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阻尼的孔徑,所述第一阻尼設于所述第四油路,所述第二阻尼設于第五油路,所述第五油路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一阻尼與所述第二平衡閥的開啟端之間的第四油路,所述第五油路的另一端連通所述第二平衡閥與所述第一油缸的芯管之間的油路,所述第五油路還設有單向閥,所述第二阻尼和所述第一阻尼共同作用,避免在伸所述第一油缸時所述第二平衡閥開啟,所述單向閥用于防止在所述第二油缸伸出時,進入所述第二油缸無桿腔的液壓油進入所述第二油缸的有桿腔。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緩沖裝置包括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所述第一阻尼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阻尼的孔徑,所述第一阻尼設于所述第四油路,所述第二阻尼設于第五油路,所述第五油路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一阻尼與所述第二平衡閥的開啟端之間的第四油路,所述第五油路的另一端連通油箱,所述第二阻尼和所述第一阻尼共同作用,避免在伸所述第一油缸時所述第二平衡閥開啟。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伸縮油缸控制系統還包括第一平衡閥,所述第一平衡閥設于所述油缸切換閥與所述第一油缸的無桿腔之間的油路,所述第一平衡閥的開啟端通過第三油路連通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桿腔與油箱之間的油路;所述第三油路上設有第二緩沖裝置,所述第二緩沖裝置用于防止在縮回第一油缸時造成的抖動。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緩沖裝置為第三阻尼。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伸縮油缸控制系統還包括主閥,所述主閥的第一油口連通所述油缸切換閥的進油口,所述主閥的第二油口連通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桿腔。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伸縮油缸控制系統還包括雙聯單向閥,所述雙聯單向閥設于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桿腔與所述主閥之間的油路。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起重機,所述起重機包括如上所述的伸縮油缸控制系統。附圖說明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伸縮油缸控制系統的示意圖。附圖標記:1第一油缸9第二油路2第二油缸10第三油路3第一平衡閥11第四油路4第二平衡閥12第一阻尼5雙聯單向閥13第二阻尼6油缸切換閥14第三阻尼7主閥15單向閥8第一油路具體實施方式在附圖中,使用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在本技術的描述中,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如圖1所示,為本技術提供的伸縮油缸控制系統的示意性實施例,在該示意性實施例中,伸縮油缸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油缸1、第二油缸2、第一平衡閥3、第二平衡閥4、雙聯單向閥5、油缸切換閥6和主閥7(主換向閥)。主閥7的第一油口A1連通油缸切換閥6的進油口P,主閥7的第二油口B1連通雙聯單向閥5的第一油口。油缸切換閥6的第一油口A通過第一油缸1的缸桿內設置的油路連通第一油缸1的無桿腔,油缸切換閥6的第二油口B連通第一油缸1的芯管,第一油缸1的芯管穿設于第一油缸1的缸桿;油缸切換閥6的第二油口B與第一油缸1的芯管之間的油路還通過分支油路連通油箱,分支油路上可以設置液控單向閥,液控單向閥的進油口連通油箱,液控單向閥的出油口連通油缸切換閥6的第二油口B與第一油缸1的芯管之間的油路。油缸切換閥6至少包括兩個工作位,油缸切換閥6在第一工作位,油缸切換閥6的進油口P與油缸切換閥6的第一油口A連通,油缸切換閥6的第二油口B與油缸切換閥6的回油口T連通;油缸切換閥6在第二工作位,油缸切換閥6的進油口P與油缸切換閥6的第二油口B連通,油缸切換閥6的第一油口A和回油口T截止。油缸切換閥6可以通過先導來油控制切換工作位。第一油缸1的有桿腔通過第一油缸1的缸桿內設置的油路和第一油路8連通雙聯單向閥5的第二油口,第一油缸1的有桿腔通過第二油路9和第二油缸2的缸桿內設置的油路連通第二油缸2的有桿腔。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通過第二油缸2的缸桿內設置的油路及連接油路連通第一油缸1的芯管。第一平衡閥3設于油缸切換閥6的第一油口A與第一油缸1的無桿腔之間的油路,第一平衡閥3的開啟端通過第三油路10連通第一油路8。第一平衡閥3未開啟狀態下,液壓油能夠通過第一平衡閥3進入第一油缸1的無桿腔,第一平衡閥3開啟狀態下,第一油缸1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能夠通過第一平衡閥3流出。第二平衡閥4設于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與第一油缸1的芯管之間的油路,第二平衡閥4的開啟端通過第四油路11連通第二油路9。第二平衡閥4未開啟狀態下,液壓油能夠通過第二平衡閥4進入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第二平衡閥4開啟狀態下,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能夠通過第二平衡閥4流出。第二平衡閥4的開啟端設有第一緩沖裝置,在第一油缸1快速伸出時,通過第一緩沖裝置能夠對第一油缸1的有桿腔產生的背壓進行緩沖,以緩解開啟壓力對第二平衡閥4造成的沖擊。本技術通過設置第一緩沖裝置來控制第二平衡閥的開啟壓力,使第二平衡閥的開啟過程平穩且壓力沖擊小,并且很好的控制其開啟壓力,可消除由于壓力沖擊造成臂架抖動現象。在上述伸縮油缸控制系統的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第一緩沖裝置可以包括第一阻尼12和第二阻尼13,第一阻尼12的孔徑大于第二阻尼13的孔徑,第一阻尼12設于第四油路11,第二阻尼13設于第五油路,第五油路的一端連通第四油路11,第五油路的另一端連通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伸縮油缸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油缸(1)、第二油缸(2)、第二平衡閥(4)和油缸切換閥(6);所述油缸切換閥(6)用于控制液壓油換向進入所述第一油缸(1)的無桿腔或進入所述第一油缸(1)的芯管;所述第一油缸(1)的有桿腔通過第二油路(9)連通所述第二油缸(2)的有桿腔;所述第二平衡閥(4)設于所述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與所述第一油缸(1)的芯管之間的油路,所述第二平衡閥(4)的開啟端通過第四油路(11)連通所述第二油路(9);所述第二平衡閥(4)的開啟端設有第一緩沖裝置,在所述第一油缸(1)快速伸出時,所述第一緩沖裝置能夠對第一油缸(1)的有桿腔產生的背壓進行緩沖,以緩沖開啟壓力對所述第二平衡閥(4)造成的沖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伸縮油缸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油缸(1)、第二油缸(2)、第二平衡閥(4)和油缸切換閥(6);所述油缸切換閥(6)用于控制液壓油換向進入所述第一油缸(1)的無桿腔或進入所述第一油缸(1)的芯管;所述第一油缸(1)的有桿腔通過第二油路(9)連通所述第二油缸(2)的有桿腔;所述第二平衡閥(4)設于所述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與所述第一油缸(1)的芯管之間的油路,所述第二平衡閥(4)的開啟端通過第四油路(11)連通所述第二油路(9);所述第二平衡閥(4)的開啟端設有第一緩沖裝置,在所述第一油缸(1)快速伸出時,所述第一緩沖裝置能夠對第一油缸(1)的有桿腔產生的背壓進行緩沖,以緩沖開啟壓力對所述第二平衡閥(4)造成的沖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油缸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緩沖裝置包括第一阻尼(12)和第二阻尼(13),所述第一阻尼(12)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阻尼(13)的孔徑,所述第一阻尼(12)設于所述第四油路(11),所述第二阻尼(13)設于第五油路,所述第五油路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一阻尼(12)與所述第二平衡閥(4)的開啟端之間的第四油路(11),所述第五油路的另一端連通所述第二平衡閥(4)與所述第一油缸(1)的芯管之間的油路,所述第五油路還設有單向閥(15),所述第二阻尼(13)和所述第一阻尼(12)共同作用,避免在伸所述第一油缸(1)時所述第二平衡閥(4)開啟,所述單向閥(15)用于防止在所述第二油缸(2)伸出時,進入所述第二油缸(2)無桿腔的液壓油進入所述第二油缸(2)的有桿腔。3.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學鋒,
申請(專利權)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