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結構簡化的新型編織袋切套縫一體機,包括水平放置的機架、垂直設置在機架一側的內膜制袋機和外袋放卷切斷裝置,內膜制袋機與外袋放卷切斷裝置設置在機架的同一側,在機架上且位于內膜制袋機出料端的部位設有開袋套袋裝置,機架上沿長度方向設有交替移袋裝置,開袋套袋裝置包括內膜整平管、內膜折邊機構、上吸嘴機構以及下吸嘴機構,上吸嘴機構與下吸嘴機構上下對應設置,內膜整平管設于內膜制袋機的出料端,內膜折邊機構設置在開袋套袋裝置的進料端;通過改進套袋方式,將拉內膜機構去掉,簡化設備,減少設備操作空間;提高套內袋質量,提高套袋產量,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提高了套袋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編織袋加工
,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化的新型編織袋切套縫一體機。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的名稱為“二合一塑料編織袋塞縫機201320661862.X”,“塑料編織袋全自動套內膜袋切縫兩用一體機201520627482.3”,“普通編織袋開袋、輸送設備201520648932.7”;“塑料編織袋全自動套內膜袋切縫兩用一體機201520627482.3”,上述幾篇專利是已公開專利,上述公開專利中的編織袋一體機的結構中均設有拉內膜機,拉內膜機就是將切好的內膜袋拉進外袋中進行套袋操作,但是設置拉內膜機后的缺陷是:一體機的設備較多,容易產生故障,并且使用久了會影響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行,需要的人工相對較多,設備比較發雜,而且該一體機所占用額設備操作空間較大,能源輸出較多,并且編織袋的套袋效率也比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化的新型編織袋切套縫一體機,該編織袋切套縫一體機通過改進套袋方式,將拉內膜機構去掉,簡化設備,減少設備操作空間;與此同時,還提高套內袋質量,提高套袋產量,原設備產量16條左右每分鐘,經過改進后超過20條,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提高了套袋質量。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結構簡化的新型編織袋切套縫一體機,包括水平放置的機架、垂直設置在所述機架一側的內膜制袋機和外袋放卷切斷裝置,所述內膜制袋機與所述外袋放卷切斷裝置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同一側,在所述機架上且位于所述內膜制袋機出料端的部位設有開袋套袋裝置,所述機架上沿長度方向設有交替移袋裝置,所述開袋套袋裝置包括內膜整平管、內膜折邊機構、上吸嘴機構以及下吸嘴機構,所述上吸嘴機構與所述下吸嘴機構上下對應設置,所述內膜整平管設于所述內膜制袋機的出料端,所述內膜折邊機構設置在所述開袋套袋裝置的進料端。優選的,所述開袋套袋裝置還包括內膜輸送滾輪,所述內膜折邊機構包括兩個折邊條,兩個所述折邊條分別對稱設置在所述內膜輸送滾輪的兩側。優選的,兩個所述折邊條均傾斜設置,且兩個所述折邊條所形成的折邊區域為上窄下寬的等腰梯形形狀。優選的,所述上吸嘴機構以及下吸嘴機構兩者均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上吸嘴機構與下吸嘴機構的自由端均滑動連接在滑軌上,通過自由端的設置靈活調整套袋尺寸。優選的,所述交替移袋裝置包括兩平行設置的導軌,每個導軌上設有三個抓手固定架,每個所述抓手固定架上均設置抓手,每個所述抓手固定架底部均通過滑塊滑動連接在所述導軌上,所述抓手與驅動機構連接。優選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驅動帶以及從動輪,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驅動帶與所述從動輪傳動連接。優選的,所述交替移袋裝置貫穿所述開袋套袋裝置。優選的,在所述交替移袋裝置的前端還依次設有縫紉裝置、輸送裝置、翻袋疊袋裝置以及成品收袋裝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改進套袋方式,將拉內膜機構去掉,簡化設備,減少設備操作空間;與此同時,還提高套內袋質量,提高套袋產量,原設備產量16條左右每分鐘,經過改進后超過20條,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提高了套袋質量;具體是通過開袋套袋裝置實現套袋功能,內膜袋經內膜制袋機制成后,經內膜輸送滾輪向前輸送,同時開袋套袋裝置的上吸嘴機構和下吸嘴機構將外袋打開,在內膜袋向前輸送的過程中通過內膜折邊機構將內膜袋的兩側向內折,直至張開后的外袋中,通過上述機構不僅實現內膜袋自動套入外袋中,還能在內膜袋進入外袋之前進行折邊,防止內膜袋在外袋中有折皺現象,進而還能通過上吸嘴機構和下吸嘴機構的自由端靈活且方便的調節套袋尺寸。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俯視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開袋套袋裝置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交替移袋裝置的示意圖。其中:1-成品收袋裝置、2-翻袋疊袋裝置、3-輸送裝置、4-縫紉機、5-開袋套袋裝置、6-內膜制袋機、7-機架、8-外袋放卷切斷裝置、9-移袋裝置,10-內膜整平管、11-內膜輸送滾輪、121-上吸嘴固定端,122-上吸嘴自由端、13-開好口的外袋、14-內膜袋、15-內膜折邊機構、161-下吸嘴固定端,162-下吸嘴自由端、17-切好的外袋、18-整好的外袋、19-套好內袋的外袋、20-從動輪、21-壓輪、22-驅動電機、23-驅動帶、24-導軌、25-滑塊、26-抓手固定架、27-抓手。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更好的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描述。參照附圖1-3所示的一種結構簡化的新型編織袋切套縫一體機,包括水平放置的機架7、垂直設置在所述機架7一側的內膜制袋機6和外袋放卷切斷裝置8,所述內膜制袋機6與所述外袋放卷切斷裝置8設置在所述機架7的同一側,在所述機架7上且位于所述內膜制袋機6出料端的部位設有開袋套袋裝置5,所述機架7上沿長度方向設有交替移袋裝置9,所述開袋套袋裝置5包括內膜整平管10、內膜折邊機構15、上吸嘴機構以及下吸嘴機構,所述上吸嘴機構與所述下吸嘴機構上下對應設置,所述內膜整平管10設于所述內膜制袋機6的出料端,所述內膜折邊機構15設置在所述開袋套袋裝置5的進料端;在所述交替移袋裝置9的前端還依次設有縫紉裝置4、輸送裝置3、翻袋疊袋裝置2以及成品收袋裝置1。外袋放卷切斷裝置8將成卷的編織袋外袋按設定程序送出編織袋外袋;經過交替移袋裝置9移動,移動到套袋工位;此時,開袋套袋裝置5的開袋部位將外袋打開,開袋套袋裝置5的套袋部位將內膜制袋機6制好的內膜袋14送進外袋;套好內膜袋14的外袋再次經過交替移袋裝置9的移動,移動到輸送裝置3,輸送裝置3便將套好內膜袋14的編織袋輸送至縫紉裝置4進行縫底;封好的編織袋經過翻袋疊袋裝置2疊成一定數量的成品,達到一定數量后,由成品收袋裝置1輸送出來,供人收取。優選的,所述開袋套袋裝置5還包括內膜輸送滾輪11,所述內膜折邊機構15包括兩個折邊條,兩個所述折邊條分別對稱設置在所述內膜輸送滾輪11的兩側,兩個所述折邊條均傾斜設置,且兩個所述折邊條所形成的折邊區域為上窄下寬的等腰梯形形狀,所述上吸嘴機構以及下吸嘴機構兩者均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上吸嘴固定端對應下吸嘴固定端161,上吸嘴自由端對應下吸嘴自由端162,所述上吸嘴機構與下吸嘴機構的自由端均滑動連接在滑軌上,通過自由端的設置靈活調整套袋尺寸;上吸嘴機構與下吸嘴機構分別吸外袋上面和下面,將外袋開口;待外袋開好口后,內膜輸送滾輪11便滾動,將內膜袋14輸送進外袋;同時內膜折邊機構15工作,將內膜袋14折邊,具體是通過折邊條頂端的擠壓操作將內膜袋14兩側面向內折邊,實現內膜袋14的尺寸小于外袋的尺寸,這樣就會避免內膜袋14折皺的現象發生,并且方便將內膜袋14送入外袋;內膜整平管10也工作,將內膜袋14吹平整;內膜袋14移動到位后,內膜輸送滾輪11便停止工作,上吸嘴機構與下吸嘴機構釋放外袋,交替移袋裝置9便將套好內膜袋14的外袋移動進輸送裝置3。優選的,所述交替移袋裝置9貫穿所述開袋套袋裝置5,所述交替移袋裝置9包括兩平行設置的導軌24,每個導軌24上設有三個抓手固定架26,每個所述抓手固定架26上均設置抓手27,每個所述抓手固定架26底部均通過滑塊25滑動連接在所述導軌24上,所述抓手27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驅動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結構簡化的新型編織袋切套縫一體機,包括水平放置的機架、垂直設置在所述機架一側的內膜制袋機和外袋放卷切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膜制袋機與所述外袋放卷切斷裝置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同一側,在所述機架上且位于所述內膜制袋機出料端的部位設有開袋套袋裝置,所述機架上沿長度方向設有交替移袋裝置,所述開袋套袋裝置包括內膜整平管、內膜折邊機構、上吸嘴機構以及下吸嘴機構,所述上吸嘴機構與所述下吸嘴機構上下對應設置,所述內膜整平管設于所述內膜制袋機的出料端,所述內膜折邊機構設置在所述開袋套袋裝置的進料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結構簡化的新型編織袋切套縫一體機,包括水平放置的機架、垂直設置在所述機架一側的內膜制袋機和外袋放卷切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膜制袋機與所述外袋放卷切斷裝置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同一側,在所述機架上且位于所述內膜制袋機出料端的部位設有開袋套袋裝置,所述機架上沿長度方向設有交替移袋裝置,所述開袋套袋裝置包括內膜整平管、內膜折邊機構、上吸嘴機構以及下吸嘴機構,所述上吸嘴機構與所述下吸嘴機構上下對應設置,所述內膜整平管設于所述內膜制袋機的出料端,所述內膜折邊機構設置在所述開袋套袋裝置的進料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簡化的新型編織袋切套縫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開袋套袋裝置還包括內膜輸送滾輪,所述內膜折邊機構包括兩個折邊條,兩個所述折邊條分別對稱設置在所述內膜輸送滾輪的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結構簡化的新型編織袋切套縫一體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折邊條均傾斜設置,且兩個所述折邊條所形成的折邊區域為上窄下寬的等腰梯形形狀。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結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衛國,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萬樂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