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微波或毫米波電路與系統的小型化封裝
,尤其涉及一種LTCC基板的交錯層疊三維封裝結構。
技術介紹
微波微組裝技術(MMCM)是實現雷達和通信等電子整機小型化、輕量化、高性能和高可靠的關鍵技術,LTCC(低溫共燒陶瓷)基板由于微波信號傳輸性能好、可實現無源器件的基板內埋置,因此基于LTCC基板和微組裝的技術是實現微波模塊和系統小型化的重要途徑。為了進一步減小體積,提高組裝密度,三維封裝的微組裝技術(3D-MMCM)成為國內外研究和應用的熱點。目前,3D-MMCM的主要實現方式有兩類:插裝型和基板疊層型。插裝型3D-MMCM先把芯片焊接到基板上形成2D-MMCM模塊,再把多個2D-MMCM模塊垂直插裝在一塊公共基板上,形成一個子系統或系統。然而插裝型具有對組裝工藝要求高、垂直微帶線和水平微帶線不易焊接、封裝體積較大等缺點。基板疊層式3D-MMCM即先把多種芯片焊接到基板上形成2D-MMCM模塊,再把多個2D-MMCM模塊疊壓在一起,形成一個子系統或系統。通常的上下層基板間采用焊球的方式實現機械和電氣連接,然而該種方式具有工藝復雜、焊球對位精度要求高、且焊球連接的機械強度低、且各層之間不能實現完全電磁分隔等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插裝型和基板疊層型存在的組裝工藝復雜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LTCC基板的交錯層疊三維封裝結構,該封裝結構組裝工藝簡單,而且對位精度要求低,機械強度高。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LTCC基板的交錯層疊三維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層LTCC基板、中間層LTCC基板和頂層LTCC基 ...
【技術保護點】
一種LTCC基板的交錯層疊三維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層LTCC基板(1)、中間層LTCC基板(2)和頂層LTCC基板(3),中間層LTCC基板(2)包括至少兩層LTCC基板,每層LTCC基板上均設置有可放置芯片的芯片腔槽(10);所述底層LTCC基板(1)、中間層LTCC基板(2)呈階梯型上下層交錯設置,各層之間電磁封閉;底層LTCC基板(1)和中間層的每層LTCC基板上均設置有用于各層互聯及信號輸入輸出的輸出電連接凸臺(12)、錯位電連接區(13)、輸入電連接凹槽(11),輸出電連接凸臺(12)上設置有用于鍵合的凹槽;頂層LTCC基板(3)上均設置有用于與中間層LTCC基板(2)互聯及信號輸入輸出的輸出焊盤連接點、錯位電連接區(13)和輸入電連接凹槽(11);底層LTCC基板(1)的輸出電連接凸臺(12)通過金絲或金帶(4)與中間層最底層的LTCC基板的輸入電連接凹槽(11)電連接;中間層相鄰的兩層LTCC基板通過金絲或金帶(4)互聯,金絲或金帶(4)位于輸入電連接凹槽(11)中;中間層最頂層的LTCC基板的輸出電連接凸臺(12)通過金絲或金帶(4)與頂層LTCC基板(3)的輸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LTCC基板的交錯層疊三維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層LTCC基板(1)、中間層LTCC基板(2)和頂層LTCC基板(3),中間層LTCC基板(2)包括至少兩層LTCC基板,每層LTCC基板上均設置有可放置芯片的芯片腔槽(10);所述底層LTCC基板(1)、中間層LTCC基板(2)呈階梯型上下層交錯設置,各層之間電磁封閉;底層LTCC基板(1)和中間層的每層LTCC基板上均設置有用于各層互聯及信號輸入輸出的輸出電連接凸臺(12)、錯位電連接區(13)、輸入電連接凹槽(11),輸出電連接凸臺(12)上設置有用于鍵合的凹槽;頂層LTCC基板(3)上均設置有用于與中間層LTCC基板(2)互聯及信號輸入輸出的輸出焊盤連接點、錯位電連接區(13)和輸入電連接凹槽(11);底層LTCC基板(1)的輸出電連接凸臺(12)通過金絲或金帶(4)與中間層最底層的LTCC基板的輸入電連接凹槽(11)電連接;中間層相鄰的兩層LTCC基板通過金絲或金帶(4)互聯,金絲或金帶(4)位于輸入電連接凹槽(11)中;中間層最頂層的LTCC基板的輸出電連接凸臺(12)通過金絲或金帶(4)與頂層LTCC基板(3)的輸入電連接凹槽(11)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TCC基板的交錯層疊三維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層LTCC基板(1)和中間層LTCC基板(2)上的輸出電連接凸臺(12)和輸入電連接凹槽(11)分別位于LTCC基板的兩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TCC基板的交錯層疊三維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層LTCC基板(2)的相鄰兩LTCC基板之間,下面的LTCC基板的輸入電連接凹槽(11)中焊盤與上層LTCC基板的輸出電連接凸臺(12)的凹槽中的焊盤通過金絲或金帶(4)鍵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TCC基板的交錯層疊三維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層LTCC基板(1)的上表面與中間層LT...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偉,黃祥,黃學驕,王平,凌源,曾榮,龍雙,惠力,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