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上夾具和下夾具,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均包括連接件、夾具壁、夾具孔徑、風管;所述連接件與夾具壁連接;所述風管連通于夾具壁上;所述夾具孔徑間隔設于所述第一夾具壁體上。還包括孔徑板,所述孔徑板上均布有孔;所述夾具壁、夾具孔徑與孔徑板共同作用形成密封腔體。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架和連接頭,所述連接架的一端與連接頭連接,所述連接架的另一端與夾具壁連接。所述連接架上設有旋轉口,夾具壁通過插桿連接于連接架的旋轉口上。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作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采用負壓式原理,配合夾具可簡單有效實現旋轉的特殊結構,實現對試樣夾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
技術介紹
橡膠互粘性測試,即為相同或不同配方之間的未硫化橡膠試樣的粘合力測試。該粘合力測試是將待測試樣分成兩部分,分別固定在上、下夾具上,經壓合后以一定的速度進行分離,并記錄試樣分離時所需要的力值。現有測試技術中,多采用將試樣經過擠壓、卷曲等固定方式進行測試,試樣經過擠壓、卷曲后產生變形,由于橡膠材料自身特點,存在擠出脹大效應,導致變形的試樣之間粘合面積發生變化,與夾具起始控制面積出現偏差。同時,不同配方橡膠之間的粘合力差別較大,擠壓式的試樣固定方式無法根據粘合力之間的差別進行調整,對粘性測試結果有影響。因此,有必要提出有效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使用該夾具對粘性測試結果準確性高。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上夾具和下夾具,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結構相同,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均包括連接件、夾具壁、夾具孔徑、風管;所述連接件與所述夾具壁連接;所述風管連通于所述夾具壁上;所述夾具壁包括第一夾具壁體、與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相垂直的第二夾具壁體、與所述第二夾具壁體相垂直的第三夾具壁體、與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相垂直且與所述第三夾具壁體相垂直的第四夾具壁體,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第二夾具壁體、第三夾具壁體和第四夾具壁體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夾具孔徑間隔設于所述第一夾具壁體上;所述夾具壁和所述夾具孔徑共同作用形成密封腔體。優選地,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均還包括孔徑板,所述孔徑板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的外表面相連接;所述孔徑板上均布有孔;所述夾具壁、夾具孔徑與孔徑板共同作用形成密封腔體。優選地,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架和連接頭,所述連接架的一端與所述連接頭連接,所述連接架的另一端與所述夾具壁連接。優選地,所述連接架上設有旋轉口,所述夾具壁通過插桿連接于所述連接架的旋轉口上。優選地,所述夾具壁與連接架呈30°-60°的角度。優選地,所述夾具壁與連接架呈30°的角度。有益效果:本技術用作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采用負壓式原理,配合夾具可簡單有效實現旋轉的特殊結構,實現對試樣夾持。該夾具可以采用便于加工的方式,進行各部件之間的組裝。具體為,本技術調節吸附力的孔徑板,根據孔徑板的孔徑變化調節吸附力的大小。本技術進行密封腔旋轉,可以調節試樣的分離角度。附圖說明后文將參照附圖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詳細描述本技術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了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這些附圖未必是按比例繪制的。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矩形孔徑排列的孔徑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圓環形孔徑排列的孔徑板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矩陣孔徑排列的孔徑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側視圖;圖8為圖6中夾具壁與連接架呈30°的角度時的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的結構示意圖。在圖中,1、上夾具,2、下夾具,3、孔,4、夾具壁,4-1、第一夾具壁體,4-2、第二夾具壁體,4-3、第三夾具壁體,4-4、第四夾具壁體,5、連接件,5-1、連接架,5-2、連接頭,6、夾具孔徑,7、風口,8、風管,9、孔徑板,10、插桿,11、旋轉口。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圖1是本技術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上夾具1和下夾具2,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結構相同,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均包括連接件5、夾具壁4、夾具孔徑6、風管8。具體為:所述連接件5與所述夾具壁4連接;所述風管8連通于所述夾具壁4上;所述夾具壁4包括第一夾具壁體4-1、與所述第一夾具壁體4-1相垂直的第二夾具壁體4-2、與所述第二夾具壁體4-2相垂直的第三夾具壁體4-3、與所述第一夾具壁體4-1相垂直且與所述第三夾具壁體4-3相垂直的第四夾具壁體4-4,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第二夾具壁體、第三夾具壁體和第四夾具壁體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夾具孔徑6間隔設于所述第一夾具壁體上;所述夾具壁和所述夾具孔徑共同作用形成密封腔體。本技術的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在使用時,將上、下夾具均通過風管外接于真空裝置(圖中未示出),使夾具壁4和夾具孔徑6共同作用形成密封腔體,將分成兩部分的待測試樣分別置于上、下夾具上處,使用負壓將兩部分的待測試樣分別吸附于上、下夾具的帶有夾具孔徑6的第一夾具壁體4-1上,從而起到固定待測試樣的作用,且保持試樣不發生變形,將上、下夾具均通過連接件與拉力試驗機或可記錄位移和力的裝置進行連接使用。實施例2圖2為本技術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實施例2所述夾具的結構與實施例1所述夾具的結構相同。本技術的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上夾具和下夾具,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結構相同,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均包括連接件5、夾具壁4、夾具孔徑6、風管8。如圖2所示,實施例2所述夾具的結構與實施例1所述夾具的結構不同之處僅在于,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均還包括孔徑板9。所述孔徑板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的外表面相接觸。進一步的,所述孔徑板上均布有孔3。所述夾具對待測試樣的吸附力大小根據廣義公式F=P×S計算,其中F代表吸附力,單位N;P代表真空裝置的壓力,單位MPa;S代表孔徑板上所有孔的面積之和,如有n個孔,每個的面積為s,則S=n×s。以壓力為0.2Mpa、孔徑個數為36個、孔徑的直徑為4mm為例,吸附力F=P×S=P×n×s=P×n×π×1/4×D2=0.2MPa×36×3.14×1mm2=22.608N。因此,試樣的吸附力影響因素有孔徑個數、孔徑面積(或直徑)。不同的孔徑板具有不同的孔徑個數、孔徑面積,本技術通過選擇不同孔徑的孔徑板,可以對待測試樣吸附力進行調整,從而實現根據不同試樣粘合力的大小調節吸附力。而孔徑板上孔的形狀為有利于計算孔面積的形狀,如可以是圓形、三角形、矩形等。孔徑排列方式可按照一定的規則(矩形、圓環形、矩陣)進行分布,矩形、圓環形、矩陣分別如圖3、圖4、圖5所示。需要理解的是,本技術外接的真空裝置的輸出壓力一般為恒壓,即一般通過孔徑板調節吸附力的大小,而不通過調節真空裝置的輸出壓力來調節吸附力的大小。其原因在于,一是通過孔徑板調節吸附力的大小,此穩定性大于通過調節真空裝置的輸出壓力來調節吸附力的大小。本技術將風管8通過風口7外接于真空裝置(圖中未示出),使夾具壁4、夾具孔徑6與孔徑板9共同作用形成密封腔體,將分成兩部分的待測試樣分別置于上、下夾具上處,使用負壓將兩部分的待測試樣分別吸附于上、下夾具的孔徑板上,從而起到固定待測試樣的作用,且保持試樣不發生變形。實施例3圖6為本技術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側視圖。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夾具包括上夾具和下夾具,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結構相同,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均包括連接件5、夾具壁4、夾具孔徑6、風管8、孔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上夾具和下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結構相同,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均包括連接件、夾具壁、夾具孔徑、風管;所述連接件與所述夾具壁連接;所述風管連通于所述夾具壁上;所述夾具壁包括第一夾具壁體、與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相垂直的第二夾具壁體、與所述第二夾具壁體相垂直的第三夾具壁體、與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相垂直且與所述第三夾具壁體相垂直的第四夾具壁體,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第二夾具壁體、第三夾具壁體和第四夾具壁體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夾具孔徑間隔設于所述第一夾具壁體上;所述夾具壁和所述夾具孔徑共同作用形成密封腔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上夾具和下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結構相同,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均包括連接件、夾具壁、夾具孔徑、風管;所述連接件與所述夾具壁連接;所述風管連通于所述夾具壁上;所述夾具壁包括第一夾具壁體、與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相垂直的第二夾具壁體、與所述第二夾具壁體相垂直的第三夾具壁體、與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相垂直且與所述第三夾具壁體相垂直的第四夾具壁體,所述第一夾具壁體、第二夾具壁體、第三夾具壁體和第四夾具壁體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夾具孔徑間隔設于所述第一夾具壁體上;所述夾具壁和所述夾具孔徑共同作用形成密封腔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未硫化橡膠互粘性測試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具和下夾具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鋒,周兵,張麗麗,劉娟,張麗杰,欒德文,朱舒東,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