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全封閉式自平衡電動機車腳架,包括定位板、手柄連接板、操作手柄、連桿、以及支撐架;所述定位板的前端具有凸齒,所述手柄連接板通過轉軸與定位板轉動連接,在定位板上方設有一棘爪,其上端與一拉桿轉動連接,下端卡入凸齒之間;在操作手柄內設有一按壓柄,所述按壓柄的一端從操作手柄的前端伸出,另一端與拉桿固定連接,在按壓柄與操作手柄之間設有復位彈簧;所述支撐架包括一支撐桿和兩支撐臂,兩支撐臂分別于支撐桿的兩端固定連接,在支撐桿上設有一傳動臂,所述連桿的上端與手柄連接板的后端轉動連接,下端與傳動臂轉動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機械效率高,并能夠有效提高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兩輪車腳架,尤其涉及一種全封閉式自平衡電動機車腳架。
技術介紹
摩托車在城市及農村作為一種代步和運輸工具,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但由于普通的摩托車缺乏遮風擋雨的工具,實用性受到限制。因此,全封閉式自平衡電動機車憑借其封閉式時尚造型,遮風擋雨的功能以及不受外界激勵影響的特性越來越受歡迎。但是,由于封閉式電動機車的封閉外殼將駕駛員與外界環境隔離開,駕駛員利用雙腳穩定車身并停車的傳統穩定駐車方式受到限制。因此,開展全封閉式自平衡電動機車腳架的研究,以為現有的全封閉式機車提供方便,安全和舒適的穩定支撐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研究顯示在全封閉式自平衡電動機車中,由于有陀螺儀起到平衡車身的作用,在等待紅綠燈等短時間的不斷電停車工況并不需要放下支撐架來穩定車身,機車腳架主要是用在長時間斷電停車的工況中。為此,有人設計了全封閉式機車腳架裝置, 如CN1676403公開的新型全封閉式摩托車,其腳架主要后輪兩側裝有兩只與后輪不同一水平面的離地輪,利用繩索將手動操作桿的轉動傳遞到支撐架。CN2525014公開了一種封閉式摩托車,其主要特征是在車底盤的中部下面設兩個減震支撐輪,通過油壓腳踏板控制,開動時可稍收起,停車時可降落著地以穩定車體。CN2310717Y 公布了全封閉式摩托車,腳架的特征是利用汽缸或油缸及桿件組成的平衡輪子升降系統實現平衡輪的升降。但上述裝置,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結構復雜、機械效率低、耐久可靠性差,甚至由于利用汽缸或者油缸或者繩索控制平衡輪,導致結構復雜,需要較為精確的配合才能完成動作。如何簡化平衡輪升價系統,同時提高系統機械效率,增強系統耐久可靠性,已成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的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怎樣解決現有封閉式摩托車腳架結構復雜、機械效率低、耐久可靠性差的問題,提供一種全封閉式自平衡電動機車腳架,結構簡單,機械效率高,并能夠有效提高可靠性。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全封閉式自平衡電動機車腳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手柄連接板、操作手柄、連桿、以及支撐架;所述定位板的前端呈弧形并具有凸齒,使定位板的前端形成棘輪結構;所述手柄連接板通過轉軸與定位板轉動連接,在定位板前端的上方設有一棘爪,所述棘爪的中部與手柄連接板轉動連接,其上端與一拉桿轉動連接,下端卡入凸齒之間;所述操作手柄與手柄連接板的前端固定連接,該操作手柄為空腔結構,在操作手柄內設有一按壓柄,所述按壓柄的一端從操作手柄的前端伸出,另一端與拉桿固定連接,通過該按壓柄能帶動棘爪轉動;在按壓柄與操作手柄之間設有復位彈簧,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按壓柄伸出操作手柄,且棘爪的下端始終卡在凸齒之間;所述支撐架包括一支撐桿和兩支撐臂,兩支撐臂分別于支撐桿的兩端固定連接,使支撐架整體呈U形;在支撐桿上設有一傳動臂,所述傳動臂與支撐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桿的上端與手柄連接板的后端轉動連接,下端與傳動臂轉動連接。進一步地,在兩支撐臂的下端分別設有一支撐輪。進一步地,在支撐桿上還設有兩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與支撐桿可轉動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廉,通過操作手柄與支撐架的配合,能夠有效對全封閉式電動車進行支撐,并且通過棘輪機構進行支撐架的鎖死定位,能夠有效提高支撐架的穩定性。2、支撐架采用棘輪機構定位,從而通過純機械結構的方式完成,不僅機械效率高,并且可有效提高整個腳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3、采用支撐輪可以有效減低使用該腳架時產生的沖擊震動。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側視圖。圖3為本技術使用時支撐輪放下到與地面接觸前的狀態圖。圖4為本技術使用時支撐輪放下到與地面接觸后的狀態圖。圖中:1—定位板,2—手柄連接板,3—操作手柄,4—連桿,51—支撐桿,52—支撐臂,6—傳動臂,7—支撐輪,8—連接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參見圖1、圖2,一種全封閉式自平衡電動機車腳架,包括定位板1、手柄連接板2、操作手柄3、連桿4、以及支撐架。所述定位板1的前端呈弧形并具有凸齒,使定位板1的前端形成棘輪結構。所述手柄連接板2通過轉軸與定位板1轉動連接,在定位板1前端的上方設有一棘爪,所述棘爪的中部與手柄連接板2轉動連接,其上端與一拉桿轉動連接,下端卡入凸齒之間。所述操作手柄3與手柄連接板2的前端固定連接,該操作手柄3為空腔結構。在操作手柄3內設有一按壓柄,所述按壓柄的一端從操作手柄3的前端伸出,另一端與拉桿固定連接,通過該按壓柄能帶動棘爪轉動;其中,所述拉桿遠離棘爪的一端伸入按壓手柄內。在按壓柄與操作手柄3之間設有復位彈簧,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按壓柄伸出操作手柄3,且棘爪的下端始終卡在凸齒之間。所述支撐架包括一支撐桿51和兩支撐臂52,兩支撐臂52分別于支撐桿51的兩端固定連接,使支撐架整體呈U形;在兩支撐臂52的下端分別設有一支撐輪7。在支撐桿51上設有一傳動臂6,所述傳動臂6與支撐桿51固定連接;所述連桿4的上端與手柄連接板2的后端轉動連接,下端與傳動臂6轉動連接。在支撐桿51上還設有兩連接件8,所述連接件8與支撐桿51可轉動連接;以便于與全封閉式電動車的車底連接。參見圖3、圖4,使用時,通過定位板1將本腳架安裝于全封閉式電動側的一側(通常為駕駛員右側),同時,通過連接件8將支撐桿51與全封閉電動車底部固定連接。這樣,操作手柄3能夠帶動支撐架轉動,從而改變支撐架的狀態,并且,通過棘輪機構能夠將支撐架進行定位,從而有效地對全封閉式電動車進行支撐。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封閉式自平衡電動機車腳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手柄連接板、操作手柄、連桿、以及支撐架;所述定位板的前端呈弧形并具有凸齒,使定位板的前端形成棘輪結構;所述手柄連接板通過轉軸與定位板轉動連接,在定位板前端的上方設有一棘爪,所述棘爪的中部與手柄連接板轉動連接,其上端與一拉桿轉動連接,下端卡入凸齒之間;所述操作手柄與手柄連接板的前端固定連接,該操作手柄為空腔結構,在操作手柄內設有一按壓柄,所述按壓柄的一端從操作手柄的前端伸出,另一端與拉桿固定連接,通過該按壓柄能帶動棘爪轉動;在按壓柄與操作手柄之間設有復位彈簧,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按壓柄伸出操作手柄,且棘爪的下端始終卡在凸齒之間;所述支撐架包括一支撐桿和兩支撐臂,兩支撐臂分別于支撐桿的兩端固定連接,使支撐架整體呈U形;在支撐桿上設有一傳動臂,所述傳動臂與支撐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桿的上端與手柄連接板的后端轉動連接,下端與傳動臂轉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全封閉式自平衡電動機車腳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手柄連接板、操作手柄、連桿、以及支撐架;所述定位板的前端呈弧形并具有凸齒,使定位板的前端形成棘輪結構;所述手柄連接板通過轉軸與定位板轉動連接,在定位板前端的上方設有一棘爪,所述棘爪的中部與手柄連接板轉動連接,其上端與一拉桿轉動連接,下端卡入凸齒之間;所述操作手柄與手柄連接板的前端固定連接,該操作手柄為空腔結構,在操作手柄內設有一按壓柄,所述按壓柄的一端從操作手柄的前端伸出,另一端與拉桿固定連接,通過該按壓柄能帶動棘爪轉動;在按壓柄與操作手柄之間設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西,梁銳,胡遠志,蔣成約,劉俊生,廖高健,王珂,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理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