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手動碎土裝置,包括一底座,所述的手動碎土裝置還包括一操作部;所述的底座包括一“冂”形框、多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擋桿和兩個第一連接筒,所述的“冂”形框的開口朝后布置,所述的“冂”形框的前端與所述的擋桿的后端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筒與所述的“冂”形框的前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的操作部包括一連接橫桿、多個相互平行布置的翻土釬、兩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操作桿、一操作柄和兩個第二連接筒。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手動碎土裝置的優點是:帶有交叉布置的擋桿和翻土釬,能夠翻起土壤并粉碎,翻起土壤的深度較為穩定,極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依靠用戶的雙臂的雙腿進行作業,用戶不容易感到疲勞且碎土效率較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手動碎土裝置。
技術介紹
在土壤中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為了使農作物能夠更好的生長,需要使用碎土裝置將大塊的土塊進行粉碎。現有技術中有較多的碎土機械可以快速的粉碎土塊,但是種機械設備不適合在小塊的田地中使用,例如用戶在自家門前的小花園中種植花草就不適合用這種大型的價格昂貴的碎土機械。中國技術專利CN201410107658.2公開了一種碎土器,包括承接片、鐵釘和手柄,承接片下設有鐵釘,承接片和鐵釘固定連接,承接片和手柄固定連接為一整體構造。但是這種碎土器需要用戶先使用其它工具將土塊翻起才能夠進行粉碎作業,粉碎的過程中依靠人的雙手進行粉碎作業,效率較低,用戶極容易感到疲勞,鐵釘容易被損壞;只能對表層的土塊進行粉碎,粉碎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帶有交叉布置的擋桿和翻土釬,能夠翻起土壤并粉碎,翻起土壤的深度較為穩定,極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依靠用戶的雙臂的雙腿進行作業,用戶不容易感到疲勞且碎土效率較高的手動碎土裝置。本專利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一種手動碎土裝置,包括一底座,所述的手動碎土裝置還包括一操作部;所述的底座包括一“冂”形框、多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擋桿和兩個第一連接筒,所述的“冂”形框的開口朝后布置,所述的“冂”形框的前端與所述的擋桿的后端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筒與所述的“冂”形框的前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的操作部包括一連接橫桿、多個相互平行布置的翻土釬、兩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操作桿、一操作柄和兩個第二連接筒,所述的連接翻土釬下端具有尖銳端部、上端與所述的連接橫桿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操作桿的下端與所述的連接橫桿相互垂直連接、上端與所述的操作柄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第二連接筒固定設置在所述的連接橫桿的底部;所述的第一連接筒與所述的第二連接筒通過銷柱轉動連接,所述的擋桿與所述的翻土釬相互交叉布置。作為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冂”形框及所述的連接橫桿均由角鋼制成,所述的“冂”形框的后端具有向上翹起的弧形板。作為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操作桿具有“L”形結構。本專利技術的手動碎土裝置的優點是:帶有交叉布置的擋桿和翻土釬,能夠翻起土壤并粉碎,翻起土壤的深度較為穩定,極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依靠用戶的雙臂的雙腿進行作業,用戶不容易感到疲勞且碎土效率較高。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手動碎土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手動碎土裝置的右視圖;圖3為圖1中的底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的操作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的操作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其中:1、底座;11、“冂”形框;111、弧形板;12、擋桿;13、第一連接筒;2、操作部;21、連接橫桿;22、翻土釬;23、操作桿;24、操作柄;25、第二連接筒。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本專利技術的手動碎土裝置的優點是:帶有交叉布置的擋桿和翻土釬,能夠翻起土壤并粉碎,翻起土壤的深度較為穩定,極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依靠用戶的雙臂的雙腿進行作業,用戶不容易感到疲勞且碎土效率較高。如圖1、圖2所示,一種手動碎土裝置,包括一底座1和一操作部2;如圖3所示,該底座1包括一“冂”形框11、多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擋桿12和兩個第一連接筒13,該“冂”形框11的開口朝后布置,該“冂”形框11的前端與該擋桿12的后端相互垂直連接,該第一連接筒13與該“冂”形框11的前端的頂部固定連接;如圖4、圖5所示,該操作部2包括一連接橫桿21、多個相互平行布置的翻土釬22、兩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操作桿23、一操作柄24和兩個第二連接筒25,該連接翻土釬22下端具有尖銳端部、上端與該連接橫桿21相互垂直連接,該操作桿23的下端與該連接橫桿21相互垂直連接、上端與該操作柄24相互垂直連接,該第二連接筒25固定設置在該連接橫桿21的底部;如圖1、圖2所示,該第一連接筒13與該第二連接筒25通過銷柱轉動連接,該擋桿12與該翻土釬22相互交叉布置。該“冂”形框11及該連接橫桿21均由角鋼制成,該“冂”形框11的后端具有向上翹起的弧形板111。該弧形板111即可以防止該“冂”形框11的后端插入土壤中,又可以防止人在操作該手動碎土裝置的過程中腳被該“冂”形框11的后端損傷。如圖1、圖2、科4、圖5所示,該操作桿23具有“L”形結構。這種結構能夠方便用戶操作該手動碎土裝置。使用該手動碎土裝置碎土的方法如下:a、手扶該操作柄24、腳踩在該連接橫桿21上將該翻土釬22插入土壤中,將該底座放置在土壤的表面;b、雙手向下按壓該操作柄24,使插入土壤的該翻土釬22向上翻起,翻起的土塊被該翻土釬22及該擋桿12擠碎;c、手握該操作柄24向后拉動該手動碎土裝置至合適位置進行一下輪碎土操作。以上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部分實施方式的設計思路,在系統允許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可以擴展為同時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塊,從而最大限度擴展其功能。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動碎土裝置,包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動碎土裝置還包括一操作部(2);所述的底座(1)包括一“冂”形框(11)、多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擋桿(12)和兩個第一連接筒(13),所述的“冂”形框(11)的開口朝后布置,所述的“冂”形框(11)的前端與所述的擋桿(12)的后端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筒(13)與所述的“冂”形框(11)的前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的操作部(2)包括一連接橫桿(21)、多個相互平行布置的翻土釬(22)、兩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操作桿(23)、一操作柄(24)和兩個第二連接筒(25),所述的連接翻土釬(22)下端具有尖銳端部、上端與所述的連接橫桿(21)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操作桿(23)的下端與所述的連接橫桿(21)相互垂直連接、上端與所述的操作柄(24)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第二連接筒(25)固定設置在所述的連接橫桿(21)的底部;所述的第一連接筒(13)與所述的第二連接筒(25)通過銷柱轉動連接,所述的擋桿(12)與所述的翻土釬(22)相互交叉布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手動碎土裝置,包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動碎土裝置還包括一操作部(2);所述的底座(1)包括一“冂”形框(11)、多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擋桿(12)和兩個第一連接筒(13),所述的“冂”形框(11)的開口朝后布置,所述的“冂”形框(11)的前端與所述的擋桿(12)的后端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筒(13)與所述的“冂”形框(11)的前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的操作部(2)包括一連接橫桿(21)、多個相互平行布置的翻土釬(22)、兩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操作桿(23)、一操作柄(24)和兩個第二連接筒(25),所述的連接翻土釬(22)下端具有尖銳端部、上端與所述的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鼎興,
申請(專利權)人:王鼎興,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