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雙面膠,它解決了現有的雙面膠帶與面層的連接不牢靠的問題。本雙面膠包括呈長條狀的基層,該基層的上、下兩側分別粘連有涂膠層一和涂膠層二,涂膠層一上粘連有呈長條狀的表層且該表層沿基層的長度方向設置,表層的上側面上開設有若干通孔,且若干通孔沿表層的長度方向均布,每個通孔內均插設有呈圓柱狀的膠粒,膠粒的上端面與表層的上側壁相齊平且該膠粒的下端具有與涂膠層一相粘連的抵靠部,表層上側設有呈長條狀的密封層,密封層沿表層的長度方向設置且該密封層的橫截面積與表層的橫截面積相等,膠粒的上端面與密封層的下側面相粘連所述的膠粒的粘性小于涂膠層一的粘性。本雙面膠具有與面層連接牢靠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黏貼膠帶,特別是一種雙面膠。
技術介紹
目前在建筑和裝飾領域,對飾面材料的粘貼上越來越多地使用雙面膠帶,且相對于傳統的萬能膠噴涂或刷涂粘,使得施工過程更加干凈快捷。但雙面膠在施工過程中也存在一個問題,這主要表現在雙面膠的瞬間粘接性能,稍不注意就造成裝飾材料粘貼位置不準確,并且很難移動,反復粘貼又會破壞飾面層表面結構。對于上述的問題,人們已經意識到了不足,并加以了改進,如中國專利庫公開的一種雙面膠帶[申請號:201410379596.0;申請公布號 CN 104119815 A],包括基體、第一涂膠層和第二涂膠層,雙面膠帶自上而下為第一涂膠層、基體、第二涂膠層,在基體兩端設有凸起,所述基體與所述凸起構成L型結構,凸起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涂膠層的水平高度,所述凸起為可變形的軟材料制成的凸起;所述凸起為橡膠。上述的雙面膠帶通過設置凸起對面層進行支撐以方便面層位置的調整,接著對面層施加作用力使該面層克服凸起的彈性下移并與第一涂膠層相粘連,具有施工過程容易控制的優點。但該雙面膠帶存在一個問題:面層與第一涂膠層相粘連時,該面層始終受到凸起所施加的作用力,且該作用力使面層具有與第一涂膠層相脫離的趨勢,從而降低了第一涂膠層與面層粘連的牢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對面層提供支撐的前提下,仍能提高了面層和膠帶連接牢靠性的雙面膠。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雙面膠,包括呈長條狀的基層,該基層的上、下兩側分別粘連有均呈長條狀的涂膠層一和涂膠層二,所述的涂膠層一上粘連有呈長條狀的表層且該表層沿基層的長度方向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層的上側面上開設有若干通孔,且若干通孔沿表層的長度方向均布,每個通孔內均插設有呈圓柱狀的膠粒,膠粒的上端面與表層的上側壁相齊平且該膠粒的下端具有與涂膠層一相粘連的抵靠部,表層上側設有呈長條狀的密封層,密封層沿表層的長度方向設置且該密封層的橫截面積與表層的橫截面積相等,膠粒的上端面與密封層的下側面相粘連,所述的膠粒的粘性小于涂膠層一的粘性。使用時,涂膠層二與固定層相粘連,接著將表層和密封層撕掉并將面層放置在膠粒上,由于膠粒的粘性要小于涂膠層一的粘性,此時即可方便的調整面層的位置;當面層調整好位置后,向下按壓面層使膠粒完全進入到涂膠層一內,此時面層和涂膠層一相粘連從而達到通過雙面膠將固定層和面層穩定連接起來的目的。在外力的作用下,膠粒完全進入到涂膠層一內,有效避免膠粒對面層施加作用力,在保證對面層提供支撐的前提下,提高了面層和雙面膠連接的牢靠性。通過設置膠粒的上端面與表層的上側壁相齊平及密封層的橫截面積與表層的橫截面積相等,從而將膠粒及涂膠層一完全密封在密封層和基層之間,有效避免水、灰塵等雜質與膠粒或涂膠層一接觸,從而延長了本雙面膠的保質期及降低了存放的難度。在上述的雙面膠中,所述的通孔的內側壁為圓柱面,該圓柱面的中心軸線與膠粒的中心軸線共線,所述的圓柱面與膠粒側壁之間具有間隙。采用上述的結構,減小膠粒和表層的接觸面積,有效減少膠粒和表層之間的摩擦,使本雙面膠在使用時能夠較為輕松地將表層撕下。在上述的雙面膠中,所述的抵靠部為膠粒下端面上凸出的連接柱,連接柱呈圓錐形且該連接柱的直徑向下逐漸減小,所述的連接柱的中心軸線與膠粒的中心軸線共線。通過設置呈圓錐形的抵靠部,減小膠粒與涂膠層一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涂膠層一上與膠粒相接觸的接觸面受到的集中應力,使得膠粒在外力的作用下較為容易地進入到涂膠層一內,提高了本雙面膠工作時的穩定性。自然,抵靠部為膠粒的下端面也是可以的。在上述的雙面膠中,所述的連接柱和膠粒通過同一材料一體成型而成。即膠粒和連接柱為一體式結構,提高了膠粒和連接柱連接的牢靠性,使得膠粒能夠較為穩定地進入到涂膠層一內,提高了本雙面膠工作時的穩定性。在上述的雙面膠中,所述的涂膠層一的粘性和膠粒的粘性之比為3比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雙面膠具有以下優點:1、在外力的作用下,膠粒完全進入到涂膠層一內,有效避免膠粒對面層施加作用力,在保證對面層提供支撐的前提下,提高了面層和雙面膠連接的牢靠性。2、通過設置膠粒的上端面與表層的上側壁相齊平及密封層的橫截面積與表層的橫截面積相等,從而將膠粒及涂膠層一完全密封在密封層和基層之間,有效避免水、灰塵等雜質與膠粒或涂膠層一接觸,從而延長了本雙面膠的保質期及降低了存放的難度。3、通過設置膠粒外側壁與通孔內側壁之間具有間隙,減小膠粒和表層的接觸面積,有效減少膠粒和表層之間的摩擦,使本雙面膠在使用時能夠較為輕松地將表層撕下。4、通過設置呈圓錐形的抵靠部,減小膠粒與涂膠層一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涂膠層一上與膠粒相接觸的接觸面受到的集中應力,使得膠粒在外力的作用下較為容易地進入到涂膠層一內,提高了本雙面膠工作時的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雙面膠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雙面膠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基層;2、涂膠層一;3、涂膠層二;4、表層;4a、通孔;5、膠粒;5a、抵靠部;6、密封層;7、底層;8、固定層;9、面層。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專利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雙面膠由基層1、涂膠層一2、涂膠層二3、表層4、膠粒5、密封層6等組成。其中,基層1呈長條狀且涂膠層一2和涂膠層二3分別粘連在基層1的上下兩側。涂膠層一2和涂膠層二3均呈長條狀且均沿基層1的長度方向設置。涂膠層一2上粘連有呈長條狀的表層4且該表層4沿基層1的長度方向設置;涂膠層二3上粘連有呈長條狀的底層7且該底層7也沿基層1的長度方向設置。如圖1和圖2所示,表層4的上側面上開設有若干通孔4a,且若干通孔4a沿表層4的長度方向均布。每個通孔4a內均插接有上述的膠粒5。具體來說,如圖2所示,膠粒5呈圓柱狀,通孔4a的內側壁為圓柱面且該圓柱面的中心軸線與膠粒5的中心軸線共線。膠粒5側壁與上述的圓柱面之間具有間隙。膠粒5的上端面與表層4的上側壁相齊平且該膠粒5的下端具有與涂膠層一2相粘連的抵靠部5a。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至圖3所示,抵靠部5a為膠粒5下端面上凸出的連接柱,連接柱呈圓錐形且該連接柱的直徑向下逐漸減小,以減小膠粒5與涂膠層一2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涂膠層一2上與膠粒5相接觸的接觸面受到的集中應力。連接柱的中心軸向與膠粒5的中心軸線共線。進一步優化,連接柱和膠粒5通過同一材料一體成型而成。即膠粒5和連接柱為一體式結構,提高了膠粒5和連接柱連接的牢靠性。自然,抵靠部5a為膠粒5的下端面也是可以的。表層4上側設有呈長條狀的密封層6,密封層6沿表層4的長度方向設置且該密封層6的橫截面積與表層4的橫截面積相等。膠粒5的上端面與密封層6的下側面相粘連,從而使膠粒5及涂膠層一2完全密封在密封層6和基層1之間,有效避免水、灰塵等雜質與膠粒5或涂膠層一2接觸,以延長了本雙面膠的保質期及降低了存放的難度。膠粒5的粘性小于涂膠層一2的粘性,在本實施例中,涂膠層一2的粘性和膠粒5的粘性之比為3比1。基層1、表層4、底層7及密封層6均由牛皮紙制成。使用時,如圖3所示,先將底層7撕掉并使涂膠層二3與固定層8相粘連,接著將表層4和密封層6撕掉并將面層9放置在膠粒5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面膠,包括呈長條狀的基層,該基層的上、下兩側分別粘連有均呈長條狀的涂膠層一和涂膠層二,所述的涂膠層一上粘連有呈長條狀的表層且該表層沿基層的長度方向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層的上側面上開設有若干通孔,且若干通孔沿表層的長度方向均布,每個通孔內均插設有呈圓柱狀的膠粒,膠粒的上端面與表層的上側壁相齊平且該膠粒的下端具有與涂膠層一相粘連的抵靠部,表層上側設有呈長條狀的密封層,密封層沿表層的長度方向設置且該密封層的橫截面積與表層的橫截面積相等,膠粒的上端面與密封層的下側面相粘連,所述的膠粒的粘性小于涂膠層一的粘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面膠,包括呈長條狀的基層,該基層的上、下兩側分別粘連有均呈長條狀的涂膠層一和涂膠層二,所述的涂膠層一上粘連有呈長條狀的表層且該表層沿基層的長度方向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層的上側面上開設有若干通孔,且若干通孔沿表層的長度方向均布,每個通孔內均插設有呈圓柱狀的膠粒,膠粒的上端面與表層的上側壁相齊平且該膠粒的下端具有與涂膠層一相粘連的抵靠部,表層上側設有呈長條狀的密封層,密封層沿表層的長度方向設置且該密封層的橫截面積與表層的橫截面積相等,膠粒的上端面與密封層的下側面相粘連,所述的膠粒的粘性小于涂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會剛,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凱利達膠粘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