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黨參30?45份、茯苓30?60份、白術30?120份、炙甘草30?45份、生黃芪30?60份、澤瀉15?60份、藿香10?15份、酒大黃5?20份、砂仁10?15份、五味子10?15份、制附片10?30份、桂枝45?75份、當歸10?30份、肉桂10?15份、薏苡仁30?60份,按制藥領域的常規輔料和工藝制備成內服制劑。本發明專利技術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專利技術選用純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配伍嚴謹,辯證立法,方藥得當對癥,能有效治療氮質血癥,可使血肌酐、尿素氮顯著降低,明顯減輕和延緩腎衰病情。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中藥領域,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介紹
慢性腎衰竭也叫慢性腎功能不全,是由多種原發或繼發腎臟疾患導致腎實質慢性進行性損害,是腎臟的基本功能難以維持,如水鹽代謝平衡失調、機體代謝廢物不能正常排泄,各種激素的分泌和調節受損,引起氮質血癥為主要矛盾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臨床表現惡心、嘔吐、腹脹、乏力、飲食減少、尿少,嚴重者出現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壓、貧血、出血、昏迷等癥狀導致死亡,其病理機制復雜。目前對此病西醫藥物較少,治療措施主要以透析為主,費用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藥物,從中醫治療上開辟一條路,降低病人的治療痛苦,花費比透析低。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黨參30-45份、茯苓30-60份、白術30-120份、炙甘草30-45份、生黃芪30-60份、澤瀉15-60份、藿香10-15份、酒大黃5-20份、砂仁10-15份、五味子10-15份、制附片10-30份、桂枝45-75份、當歸10-30份、肉桂10-15份、薏苡仁30-60份,按制藥領域的常規輔料和工藝制備成內服制劑。進一步的,本專利技術優選重量份配比為:黨參30份、茯苓60份、白術60份、炙甘草30份、生黃芪45份、澤瀉45份、藿香15份、酒大黃10份、砂仁10份、五味子10份、制附片10份、桂枝45份、當歸10份、肉桂10份、薏苡仁45份。進一步的,其水劑的加工方法是稱量、混合各藥物后,每份組合物用6-9倍的清水浸泡1小時以上,煎熬3-4小時,過濾后飲服。進一步的,其丸劑的加工方法是將中藥組合物各組分分別粉碎后混合,過千目篩,細粉加熬制蜂蜜,制成藥丸,每丸重6-9g。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選用純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配伍嚴謹,辯證立法,方藥得當對癥,能有效治療氮質血癥,可使血肌酐、尿素氮顯著降低,明顯減輕和延緩腎衰病情。本申請人認為慢性腎衰竭屬于中醫癃閉、關格、水腫等范疇,其主要病因是由外感內傷及他病轉化,“窮必及腎”,致脾腎衰敗,水谷精微不從正化,“水反為濕,谷反為滯”,脾不能運化水濕,腎不能化氣行水,水濕內停,清者不能升而漏泄,濁者不能降而內聚,蘊積而成毒,濕毒內停,五臟失養而見多種癥狀,后天胃氣乃先天生氣之根,肝腎同源,三陰統于太陰,“土生萬物,無土不生世界”,所以健運中氣,是治療關鍵,健運中氣,條達肝氣,肅降肺氣,承降胃氣,溫心陽,中焦斡旋失職,無法灌溉,滋養四旁,肝失條達疏泄,肺失宣發肅降,腎失化氣行水。本專利技術本著健脾助運,斡旋中氣,使水濕毒邪有路可排,五臟得以灌溉,腎之化氣行水功能可復。方中黨參、茯苓、白術、炙甘草健脾助運。大量白術健脾利濕,斡旋中氣,生黃芪補氣利水,內經云:“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轉軸運輪,為君藥;茯苓、澤瀉淡滲利濕,砂仁、藿香芳香化濕,薏苡仁清熱利濕,酒大黃瀉陽明、胃經蘊久之濕毒,上藥利濕解毒祛邪共為臣藥;肉桂溫補命門之火,化氣行水,溫通血脈,靈動下焦,桂枝溫補心陽,虛則補其母,補火以生土,防陰寒之邪上乘,助膀胱化氣行水,肝為罷極之本,還入厥陰肝經,助厥陰風木和緩有序生發,五味子性溫,五味具備,酸咸為多,故專斂肺氣而滋腎水,益氣生津,當歸活血補血,小劑量附子溫補脾腎陽氣,通行十二經,增加釜底之火,溫脾助運,為佐使之藥。全方健運中焦,斡旋中氣,祛邪與扶正并用,通過祛邪恢復土生萬物,脾為后天之本功能,益后天以養先天,恢復腎之主水功能。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黨參30份、茯苓60份、白術60份、炙甘草30份、生黃芪45份、澤瀉45份、藿香15份、酒大黃10份、砂仁10份、五味子10份、制附片10份、桂枝 45份、當歸10份、肉桂10份、薏苡仁45份,按制藥領域的常規輔料和工藝制備成內服制劑。實施例2重量份配比:黨參45份、茯苓60份、白術120份、炙甘草45份、生黃芪30份、澤瀉50份、藿香10份、酒大黃20份、砂仁15份、五味子15份、制附片30份、桂枝75份、當歸30份、肉桂15份、薏苡仁60份,按制藥領域的常規輔料和工藝制備成內服制劑。實施例3重量份配比:黨參30份、茯苓60份、白術100份、炙甘草30份、生黃芪45份、澤瀉45份、藿香15份、酒大黃15份、砂仁10份、五味子10份、制附片10份、桂枝45份、當歸10份、肉桂10份、薏苡仁45份,按制藥領域的常規輔料和工藝制備成內服制劑。實施例4重量份配比:黨參30份、茯苓60份、白術100份、炙甘草30份、生黃芪60份、澤瀉60份、藿香10份、酒大黃20份、砂仁10份、五味子10份、制附片10份、桂枝75份、當歸12份、肉桂10份、薏苡仁60份,按制藥領域的常規輔料和工藝制備成內服制劑。實施例5重量份配比:黨參30份、茯苓30份、白術60份、炙甘草30份、生黃芪45份、澤瀉30份、藿香10份、酒大黃10份、砂仁10份、五味子10份、制附片10份、桂枝45份、當歸10份、肉桂10份、薏苡仁30份,按制藥領域的常規輔料和工藝制備成內服制劑。治療水劑的方法是加入上述中藥6-9倍的清水浸泡1小時,煎熬3小時,晾涼后過濾用塑料袋密封、滅菌、包裝,每劑3袋,每袋100ml,飯前空腹服,每日3次,每4小時一次。如作丸散劑型可將中藥組合物分別粉碎后混合用千目篩篩過后,用蜂蜜和成蜜丸,每丸重6-9g。如果做膠囊劑型可以裝入大號膠囊(每粒重1.0g)。服用期間:連服一月為一周期,三月為一療程。服藥禁忌:忌食生冷、植物蛋白、損腎藥物、豆腐、啤酒。臨床實驗一、中醫辯證標準符合診斷脾腎陽衰、濕濁停滯,脾不能運化水濕,腎不能化氣行水致慢性腎衰竭的患者。臨床癥見惡心、嘔吐、食欲較差、小便減少、疲乏無力、浮腫等癥狀,病人體型黃胖,面色晄白或黧黑,白天小便較少,夜間小便較多,逐漸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動則氣短汗出,部分患者口中有尿味,舌質淡,苔白膩,舌體胖大滿口,邊有齒印,雙手寸關脈沉細而數。二、治療方法1.選取50例,采取隨機分組自身對照比較法,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體征和結果的變化。2.立法:健脾運中、健脾燥濕、淡滲利濕、芳香化濕、清熱利濕、益氣利水、溫陽利濕,疏泄肝氣、肅降肺氣、清瀉陽明、溫補心陽及命門之火,通過健運中焦、斡旋中氣,恢復土氣,最終達到恢復脾能運化水濕,腎能化氣行水之目的。3.服藥方法:服用本專利技術中劑量藥物,每日三次,每次服大號膠囊10-15粒(每粒為1.0g),連服一月為一周期,六月為一療程。主癥狀沒有其它兼癥,服用小劑量藥物;主癥重病發癥多,服用大劑量藥物。三、療效觀察指標:經3-5個療程治療,臨床癥狀消失或改善,血肌酐、尿素氮在正常范圍或接近正常范圍。四、療效判斷標準1.治愈:臨床癥狀改善,血肌酐、尿素氮在正常范圍或接近正常范圍,停藥一年再無反復;2.顯效:服藥控制,血肌酐、尿素氮接近正常范圍,一年以上沒有復發;3.有效:癥狀減輕,血肌酐、尿素氮指數下降。4.無效:癥狀無明顯改變,血肌酐、尿素氮指數無改善。五、治療效果本藥物在臨床應用中未見明顯的毒副作用,上五十例患者服用未發現不良反應。用以上方案治療三個療程,治療50例,治愈率70%,有效率100%。總體療效見下表一。表一 五十例患者療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黨參30?45份、茯苓30?60份、白術30?120份、炙甘草30?45份、生黃芪30?60份、澤瀉15?60份、藿香10?15份、酒大黃5?20份、砂仁10?15份、五味子10?15份、制附片10?30份、桂枝45?75份、當歸10?30份、肉桂10?15份、薏苡仁30?60份,按制藥領域的常規輔料和工藝制備成內服制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黨參30-45份、茯苓30-60份、白術30-120份、炙甘草30-45份、生黃芪30-60份、澤瀉15-60份、藿香10-15份、酒大黃5-20份、砂仁10-15份、五味子10-15份、制附片10-30份、桂枝45-75份、當歸10-30份、肉桂10-15份、薏苡仁30-60份,按制藥領域的常規輔料和工藝制備成內服制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黨參30份、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炳章,朱珍菊,鄧萬睿,
申請(專利權)人:鄧炳章,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甘肅;6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