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殘液回收裝置及包括其的制藥配液系統。所述殘液回收裝置,包括除菌過濾器、排氣管、隔膜閥和玻璃視鏡,所述排氣管的一端設置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且所述排氣管與所述除菌過濾器的內腔相連通,所述隔膜閥設置于所述排氣管中并位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的上方,所述玻璃視鏡設置于所述排氣管上并位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隔膜閥的上游;所述制藥配液系統包括如上所述的殘液回收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有效回收過濾器前料液管道中的殘液,從而提高產品的收率,尤其適用于附加值較高的產品的生產過程,在不影響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殘液回收裝置及包括其的制藥配液系統。
技術介紹
制藥配液系統中,通常會使用親水型液體過濾器來降低藥液的微生物負荷或進行除菌過濾,鑒于親水型過濾器濾芯的特性,氣體要想通過過濾器需要高于濾芯的泡點才行,以某品牌的0.22μm,PVDF濾芯液體過濾器為例,23℃時的泡點≥3.45bar(通空氣用水潤濕),也就是說,空氣需要大于3.45bar才能保證將水壓過去。在實際的制藥配液生產中,料液通過壓縮空氣從配液罐經除菌過濾器輸送至灌裝高位罐,為減少料液殘留,每級除菌過濾器前均有無菌壓縮空氣進行殘液吹掃。待配液罐中料液輸送完畢,過濾器前的料液管道中的料液通過壓縮空氣壓至過濾器以后,因壓縮空氣壓力低于過濾器濾芯的泡點,壓縮空氣不能穿過濾芯,此時壓縮空氣會停滯,過濾器前料液管道中仍會有部分的料液殘留,此部分只能廢棄;若采用泡點壓力以上的壓縮空氣則會對過濾器中濾芯的完整性有影響,風險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是現有技術中過濾器前料液管道中殘液無法回收、造成生產浪費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殘液回收裝置及包括其的制藥配液系統。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殘液回收裝置,包括除菌過濾器;所述殘液回收裝置還包括:排氣管,所述排氣管的一端設置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且所述排氣管與所述除菌過濾器的內腔相連通;隔膜閥,用于控制從所述除菌過濾器中進入所述排氣管內的壓縮空氣的流量,且所述隔膜閥設置于所述排氣管中并位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的上方;玻璃視鏡,用于觀察進入所述排氣管中的殘液的流動狀況,且所述玻璃視鏡設置于所述排氣管上并位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隔膜閥的上游。較佳地,所述隔膜閥為手動隔膜閥,以便于操作人員隨時調整玻璃視鏡中殘液的液面,保證殘液被壓縮空氣夾帶起來但又不至于吹至工藝排放管道,以最大程度的將殘液吹掃到濾芯后;較佳地,所述隔膜閥的進口通過所述排氣管與所述除菌過濾器相連通,所述隔膜閥的出口通過所述排氣管與所述廢液排放管道相連通,可通過調節該閥使壓縮空氣能夠流通;所述隔膜閥也可以作為排氣閥,在過濾料液時排氣以保證料液充滿過濾器套筒。較佳地,所述排氣管的位于所述隔膜閥之前的部分為不銹鋼管,可采用316L型不銹鋼,以保證足夠的潔凈級別要求。較佳地,所述玻璃視鏡為內裝鋼化玻璃管的玻璃視鏡,所述玻璃視鏡的兩端通過卡盤與所述排氣管相連接,在保證密封良好的同時使其安裝更簡單快捷。較佳地,所述除菌過濾器包括一濾芯,所述除菌過濾器的內腔通過所述濾芯被分隔成濾芯前區以及與所述濾芯前區相連通的濾芯后區,且所述濾芯前區與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進液口及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端排氣口相連通,所述濾芯后區與所述除菌過濾器的出液口相連通,殘液經深度吹掃從濾芯前區經濾芯進入濾芯后區并由出液口排出實現回收。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制藥配液系統,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殘液回收裝置。較佳地,其還包括呼吸器、氣體過濾器、配液罐和高位罐;所述呼吸器與所述配液罐的頂部通過輸料管相連通,以通入無菌壓縮空氣;所述配液罐的底部與所述高位罐的頂部通過輸料管相連通;所述殘液回收裝置設于所述配液罐與所述高位罐之間的輸料管上,且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進液口與所述配液罐、所述除菌過濾器的出液口與所述高位罐均通過輸料管相連通;所述氣體過濾器的出氣口與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進液口通過輸料管相連通,以通入無菌壓縮空氣進行吹掃。較佳地,所述制藥配液系統包括若干所述殘液回收裝置,若干所述殘液回收裝置間通過輸料管串行連接,上一級所述除菌過濾器的出液口與下一級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進液口通過輸料管相連通,以實現多級過濾;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上述各優選條件,可任意組合,即得本技術各較佳實例。本技術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技術能夠有效回收過濾器前料液管道中的殘液,從而提高產品的收率,尤其適用于附加值較高的產品的生產過程,在不影響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殘液回收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制藥配液系統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本技術,但并不因此將本技術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如圖1所示,一種殘液回收裝置,包括除菌過濾器5,以及:排氣管,所述排氣管的一端設置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且所述排氣管與所述除菌過濾器的內腔相連通;所述排氣管的位于所述隔膜閥之前的部分為不銹鋼管,可采用316L不銹鋼。隔膜閥6,用于控制從所述除菌過濾器中進入所述排氣管內的壓縮空氣的流量,且所述隔膜閥6設置于所述排氣管中并位于所述除菌過濾器5的頂部的上方;所述隔膜閥6為手動隔膜閥;隔膜閥6的進口通過所述排氣管與所述除菌過濾器5的內腔相連通,所述隔膜閥6的出口通過所述排氣管與廢液排放管道相連通。玻璃視鏡7,用于觀察進入所述排氣管中的所述殘液的流動狀況,且所述玻璃視鏡7設置于所述排氣管上并位于所述除菌過濾器5的頂部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隔膜閥6的上游;所述玻璃視鏡為內裝鋼化玻璃管玻璃視鏡,其兩端通過卡盤與所述排氣管相連接;玻璃視鏡規格選擇DN25,隔膜閥選擇DN15,卡盤選擇316L衛生級卡接,均為本領域常規選擇。所述除菌過濾器5具有進液口、出液口、頂端排氣口和濾芯,所述除菌過濾器5的內腔通過所述濾芯被分隔成濾芯前區以及與所述濾芯前區相連通的濾芯后區,且所述濾芯前區與所述進液口及所述頂端排氣口相連通,所述濾芯后區與所述出液口相連通。如圖2所示,一種制藥配液系統,其包括呼吸器1、配液罐2、氣體過濾器3、高位罐4以及殘液回收裝置;所述呼吸器1與所述配液罐2的頂部通過輸料管相連通,所述配液罐2的底部與所述高位罐4的頂部通過輸料管相連通;所述殘液回收裝置設于所述配液罐2與所述高位罐4之間的輸料管上,且所述除菌過濾器5的進液口與所述配液罐2、所述除菌過濾器5的出液口與所述高位罐4或下一級除菌過濾器5均通過輸料管相連通;若干所述殘液回收裝置間通過輸料管串行連接;所述氣體過濾器3的出氣口與所述除菌過濾器5的進液口通過輸料管相連通。本技術物料輸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是正常的物料輸送階段,配液罐2通入無菌壓縮空氣,料液通過壓縮空氣從配液罐2經除菌過濾器5輸送至灌裝高位罐;其次為殘液吹掃階段,待配液罐2物料輸送完畢后,為減少管道料液殘留,每級除菌過濾器5前均有無菌壓縮空氣從氣體過濾器3通入進行殘液吹掃,主要將管道中的料液吹掃至灌裝高位罐4;最后為殘液深度吹掃回收階段,當殘液處理結束后,開始進入到殘液深度吹掃回收階段,將無菌壓縮空氣通入所述除菌過濾器5,打開除菌過濾器5頂端的隔膜閥7,同時觀察玻璃視鏡6的料液情況,通過調整隔膜閥7的開度控制壓縮空氣的流量,使得料液能夠在玻璃視鏡6處翻騰,而又不至于被吹至排放管路,這時被壓縮空氣吹掃的料液就會達到濾芯處,從而通過親水型濾芯到達除菌過濾器5的出口端,并最終被吹掃至所述高位罐4回收;待除菌過濾器6頂部玻璃視鏡6不能觀察到料液時,關閉過濾器后的隔膜閥7,殘液深度吹掃完成。以附加值較高的產品為例,原料液為10L,若應用現有的常規裝置料液在系統中的殘留量為1L以上,而通過本技術則可將料液殘留量控制在600mL左右,料液的回收率提高了40%,產品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殘液回收裝置,包括除菌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殘液回收裝置還包括:排氣管,所述排氣管的一端設置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且所述排氣管與所述除菌過濾器的內腔相連通;隔膜閥,用于控制從所述除菌過濾器中進入所述排氣管內的壓縮空氣的流量,所述隔膜閥設置于所述排氣管中并位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的上方;玻璃視鏡,用于觀察進入所述排氣管中的殘液的流動狀況,所述玻璃視鏡設置于所述排氣管中并位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隔膜閥的上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殘液回收裝置,包括除菌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殘液回收裝置還包括:排氣管,所述排氣管的一端設置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且所述排氣管與所述除菌過濾器的內腔相連通;隔膜閥,用于控制從所述除菌過濾器中進入所述排氣管內的壓縮空氣的流量,所述隔膜閥設置于所述排氣管中并位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的上方;玻璃視鏡,用于觀察進入所述排氣管中的殘液的流動狀況,所述玻璃視鏡設置于所述排氣管中并位于所述除菌過濾器的頂部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隔膜閥的上游。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殘液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閥為手動隔膜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殘液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閥的進口通過所述排氣管與所述除菌過濾器的內腔相連通,所述隔膜閥的出口通過所述排氣管與廢液排放管道相連通。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殘液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管的位于所述隔膜閥之前的部分為不銹鋼管。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殘液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視鏡為內裝鋼化玻璃管的玻璃視鏡,所述玻璃視鏡的兩端通過卡盤與所述排氣管相連接。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殘液回收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亮,張麗琴,張功臣,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奧星制藥技術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