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4066294 閱讀: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12:11
    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包括:電池單元、正對設置的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第二冷卻液分配器;第一支撐架包括第一側板和第一冷卻管,第二支撐架包括第二側板和第二冷卻管;第一冷卻液分配器和第二冷卻液分配器均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擋板和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擋板;電池單元分別與第一冷卻管的側壁和第二冷卻管的側壁連接;第一冷卻管分別與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連接;第二冷卻管分別與第二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連接。該電池模塊實現了對每個電池單元的兩端同時進行降溫冷卻,保證了對電池單元的均勻降溫,進而提高了整個電池模塊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能源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
    技術介紹
    近年來,為了解決化石燃料燃燒帶來的諸如空氣污染等問題,能夠循環充放電的鋰離子電池已經被廣泛應用,例如用于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源。現有的作為汽車電源的電池模塊的容量較大,通常由多個電池單元堆疊而成。由于電池單元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進而使得由多個電池單元堆疊而成的電池模塊的內部積累的熱量更多,如果不及時散熱,會影響電池模塊的使用性能和安全。因此為了對電池模塊進行散熱,現有技術通過在電池模塊的頂部電池單元的外表面和底部電池單元的外表面上直接設置液冷板,使得液冷板通過電池模塊的金屬框架的導熱性來帶走電池模塊的溫度,進而實現對電池模塊的降溫。但是,現有通過液冷板來降低電池模塊溫度的方法,使得電池模塊中與液冷板接觸的地方溫度降低較快,而電池模塊內部與液冷板不接觸的地方溫度降低較慢,進而使得整個電池模塊的溫度不均勻,從而降低了電池模塊的使用壽命。因此,如何實現對電池模塊的有效、均勻散熱成為相關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解決現有技術無法對電池模塊中各電池單元進行均勻降溫,造成電池模塊的使用性能差、使用壽命短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包括:至少一個電池單元、正對設置的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第二冷卻液分配器;所述第一支撐架包括第一側板和至少一個沿所述第一側板內壁的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一冷卻管,所述第二支撐架包括第二側板和至少一個沿所述第二側板內壁的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二冷卻管;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和第二冷卻液分配器均包括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的第一擋板和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的第二擋板;所述電池單元的第一非電極端與所述第一冷卻管的側壁連接,所述電池單元的第二非電極端與所述第二冷卻管的側壁連接;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一冷卻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冷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二通孔連接;所述第二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冷卻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冷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二通孔連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通過設置具有第一冷卻管的第一支撐架、具有第二冷卻管的第二支撐架、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第二冷卻液分配器,并將電池單元的第一非電極端與第一冷卻管的側壁連接,將電池單元的第二非電極端與第二冷卻管的側壁連接,同時將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一通孔與第一冷卻管的第一端連接,將第一冷卻管的第二端與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二通孔連接,并將第二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一通孔與第二冷卻管的第一端連接,將第二冷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二通孔連接,使得冷卻液可以通過第一冷卻液分配器進入第一冷卻管,進而使得第一冷卻管對每個電池單元的第一非電極端進行降溫冷卻,同時,使得冷卻液通過第二冷卻液分配器進入第二冷卻管,進而使得第二冷卻管對每個電池單元的第二非電極端進行降溫冷卻,從而實現了對電池模組中每個電池單元的兩非電極端同時進行降溫冷卻,保證了對電池單元的均勻降溫,進而提高了整個電池模塊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1a為電池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1b為實施例一中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的結構示意圖;圖1c為實施例一中第一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d為實施例一中第二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2a為實施例二中第一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b為實施例二中第二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圖4a為實施例四中的第三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b為實施例四中的第四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五提供的第一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a為實施例五中第三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b為實施例五中第四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c為實施例五中第二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實施例六的結構示意圖;圖6a為第一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6b為第二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實施例七的結構示意圖;圖7a為第一PCB的結構示意圖;圖7b為第一PCB與第三支撐架的連接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電池單元;11:電芯;12:電池殼體;13:第一非電極端;14:第二非電極端;15:第一電極端;16:第二電極端;20:第一支撐架;21:第一側板;22:第一冷卻管;221:第一冷卻管的側壁;222:第一冷卻管的第一端;223:第一冷卻管的第二端;30:第二支撐架;31:第二側板;32:第二冷卻管;321:第二冷卻管的側壁;322:第二冷卻管的第一端;323:第二冷卻管的第二端;40:第一冷卻液分配器;50:第二冷卻液分配器;41:第一擋板;42:第一通孔;43:第二擋板;44:第二通孔;23:第一導熱板;33:第二導熱板;34:卡槽;45:第三擋板;46:第四擋板;47:第一腔體;48:第二腔體;49:第三腔體;51:第一進水口;52:第一出水口;60:第三支撐架;61:第三支撐架的第一端;62:第三支撐架的第二端;70:第四支撐架;71:第四支撐架的第一端;72:第四支撐架的第二端;63:安裝板;64:橫梁;65:安裝間隙;24:第一支撐架的第一端;25:第一支撐架的第二端;34:第二支撐架的第一端;35:第二支撐架的第二端;73:銅排;731:總電源引腳;74:第一凹槽;75:第三凹槽;76:第一凸起;77:第二凸起;78:遮擋板;641:橫梁的第一端;642:橫梁的第二端;80:第一殼體;90:第二殼體;81:第二進水口;82:第二出水口;83:第一PCB;84:第二PCB;86:數據采集線;87:電壓檢測部件;88:溫度檢測部件;91:第一接口;92:第二接口。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可以為現有的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設備提供電源,用于解決現有技術無法對電池模塊中各電池單元進行均勻降溫,造成電池模塊的使用性能差、使用壽命短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通過在電池模塊中設置冷卻液通道,使得每個電池單元都可以通過冷卻液通道來進行冷卻降溫,進而實現了對電池模塊中每個電池單元的均勻高效降溫,從而提高了電池模塊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圖1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1a為電池單元的結構示意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電池單元、正對設置的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第二冷卻液分配器;所述第一支撐架包括第一側板和至少一個沿所述第一側板內壁的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一冷卻管,所述第二支撐架包括第二側板和至少一個沿所述第二側板內壁的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二冷卻管;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和第二冷卻液分配器均包括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的第一擋板和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的第二擋板;所述電池單元的第一非電極端與所述第一冷卻管的側壁連接,所述電池單元的第二非電極端與所述第二冷卻管的側壁連接;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一冷卻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冷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二通孔連接;所述第二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冷卻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冷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二通孔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有冷卻裝置的電池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電池單元、正對設置的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第二冷卻液分配器;所述第一支撐架包括第一側板和至少一個沿所述第一側板內壁的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一冷卻管,所述第二支撐架包括第二側板和至少一個沿所述第二側板內壁的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二冷卻管;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和第二冷卻液分配器均包括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的第一擋板和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的第二擋板;所述電池單元的第一非電極端與所述第一冷卻管的側壁連接,所述電池單元的第二非電極端與所述第二冷卻管的側壁連接;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一冷卻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冷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二通孔連接;所述第二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冷卻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冷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冷卻液分配器的第二通孔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架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冷卻管的側壁水平連接的第一導熱板,所述第二支撐架還包括與所述第二冷卻管的側壁水平連接的第二導熱板;所述電池單元放置在所述第一導熱板和所述第二導熱板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和所述第二冷卻液分配器還分別包括第三擋板和第四擋板;所述第一擋板與所述第三擋板連接形成第一腔體和與所述第一腔體隔離的第二腔體,所述第二擋板與所述第四擋板連接形成第三腔體;所述第三擋板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腔體連通的第一進水口、與所述第二腔體連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冷卻液分配器中的所述第一腔體內的第一通孔與部分第一冷卻管連通,所述部分第一冷卻管通過所述第三腔體的部分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三腔體連通,所述第三腔體通過所述第三腔體的剩余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二腔體連通,所述第二腔體通過所述第二腔體的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所述第二冷卻液分配器中的所述第一腔體內的第一通孔與部分第二冷卻管連通,所述部分第二冷卻管通過所述第三腔體的部分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三腔體連通,所述第三腔體通過所述第三腔體的剩余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二腔體連通,所述第二腔體通過所述第二腔體的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熱板和所述第二導熱板的表面為凹凸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電池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春剛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海博思創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 性色av无码不卡中文字幕|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无码八A片人妻少妇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特级小箩利无码毛片|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秋霞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