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方法及系統,運送至施工現場的構件,根據施工圖紙做出的編碼系統進行編號,并與安裝位置一一對應,經過編碼的構件,按照施工順序運至施工現場塔吊的起吊范圍內;由塔吊按照順序將構件吊運到運輸小車上,構件由運輸小車橫移運送至每個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的上件位置,由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吊起構件送至安裝工位,空載的運輸小車返回去接下一個構件,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每完成一層或兩層樓房施工,可爬升支撐底座在智能控制裝置的控制下自行向上爬升至新的施工位,進行下一輪施工。本發明專利技術由構件輸送裝置和智能化控制系統組成,通過縱梁和橫梁的交叉設置,能夠將建筑模板構件運送到安裝位置,省時省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建筑領域的裝配式房屋的建造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方法及系統。
技術介紹
:裝配式建筑作為綠色建筑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實際施工中,工業化構件生產出來運至施工現場,如何把構件準確、快速地運送到安裝位置,已經成為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的瓶頸。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施工現場把工業化生產的構件快速、準確地運送至安裝位置的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方法及系統。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系統,包括構件輸送裝置和智能化控制裝置,所述構件輸送裝置包括可爬升支撐底座、支撐鋼架、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和工藝小車,所述可爬升支撐底座由鋼架平臺、頂升機構和人行走道組成,所述頂升機構的上端固定在鋼架平臺上,其下端固定在建筑房屋主結構上的若干支撐平臺上,能夠自行向上頂升,所述鋼架平臺上鋪設花紋鋼板組成人行走道,供人員工作、檢修使用;所述鋼架平臺上設置支撐鋼架,所述支撐鋼架的上端設置頂架,所述頂架上設置所述智能懸掛起重機組,該智能懸掛起重機組能夠做縱向和橫向移動;所述支撐鋼架或建筑房屋主結構上設置軌道,所述軌道上設置所述運輸小車,該運輸小車具有自動定位功能,在房屋建筑主結構上設置定位傳感器;所述頂升機構、運輸小車、定位傳感器和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分別與所述智能化控制裝置連接。所述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包括起重機,所述起重機通過行走座與橫梁連接且能夠沿橫梁移動,所述橫梁通過吊掛座與縱梁連接且能夠在縱梁上移動,所述縱梁固定在所述頂架上。所述支撐鋼架為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的支撐系統,采用模塊化拼裝結構,每9m為一個單元,跨度按照房屋的寬度設計,總單元數量根據房屋的長度計算,并且支撐鋼架由鋼結構組成。所述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為智能運輸的核心系統,每個支撐單元設一臺智能懸掛起重機組,每相鄰兩臺起重機可聯合工作,所有智能懸掛起重機組采用群控系統,可自主起降和定位。運送至施工現場的構件,根據施工圖紙做出的編碼系統進行編號,并與安裝位置一一對應,經過編碼的構件,按照施工順序運至施工現場塔吊的起吊范圍內進行順序起吊;所述智能化控制裝置作為整個施工場地的信息中心,由智能起重機群控機構、監控機構、定位機構、編碼機構、驅動機構、能效管理機構組成,實現施工現場生產調度管理,構件、設備的定位管理,設備運行狀態、工作狀態的監控,實現24小時監控。一種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設置可爬升支撐底座,該可爬升支撐底座由鋼架平臺、頂升機構和人行走道組成,頂升機構的上端固定在鋼架平臺上,其下端固定在建筑房屋主結構上的若干支撐平臺上,能夠自行向上頂升,鋼架平臺上鋪設花紋鋼板組成人行走道,供人員工作、檢修使用;b、在鋼架平臺上設置支撐鋼架,在支撐鋼架的上端設置頂架,頂架上設置智能懸掛起重機組,該智能懸掛起重機組能夠做縱向和橫向移動;c、在支撐鋼架或建筑房屋主結構上設置軌道,軌道上設置運輸小車,該運輸小車具有自動定位功能,在房屋建筑主結構上設置定位傳感器;d、由塔吊將構件吊運到運輸小車上,構件由運輸小車橫移運送至每個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的上件位置,由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吊起構件送至安裝工位,空載的運輸小車返回去接下一個構件,完成一個工作循環;e、每完成一層或兩層樓房施工,可爬升支撐底座在智能控制裝置的控制下自行向上爬升至新的施工位,進行下一輪施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由構件輸送裝置和智能化控制系統組成,通過縱梁和橫梁的交叉設置,能夠將建筑模板構件運送到安裝位置,省時省力。2、本專利技術支撐平臺由固定在房屋主結構的若干支撐平臺組成,強度高且安全性好;頂升機構固定在支撐平臺上,可自行向上頂升,提高工作效率。支撐平臺上鋪設花紋鋼板組成人行走道,供人員工作、檢修使用,方便快捷。3、本專利技術支撐鋼架為懸掛起重機的支撐系統,采用模塊化拼裝結構,每9m為一個單元,跨度按照房屋的寬度設計,總單元數量根據房屋的長度計算,便于拆裝,效率高,另外支撐鋼架由鋼結構組成,整體強度高。4、本專利技術懸掛起重機為智能運輸的核心系統,每個支撐單元設一臺智能懸掛起重機組,每相鄰兩臺起重機可聯合工作,提高起吊的穩度和承載能力,所有智能懸掛起重機組采用群控系統,可自主起降和定位。5、本專利技術運輸小車為構件的橫向運輸工具,具有自動定位功能,并且智能控制裝置作為整個施工場地的信息中心,由起重機群控系統、監控系統、定位系統、編碼系統、驅動系統、能效管理系統組成,可實現施工現場生產調度管理,構件、設備的定位管理,設備運行狀態、工作狀態的監控,可實現24小時監控。6、本專利技術設計合理、容易實施,并且自動化程度高,其適用范圍廣,易于推廣實施,經濟效益明顯。附圖說明:圖1為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系統的側視圖;圖3為圖1所示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系統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參見圖1—圖3,圖中,1-建筑房屋,2-支撐平臺,3-頂升機構,4-鋼架平臺,5-支撐鋼架,6-頂架,7-橫梁,8-縱梁,9-行走座,10-起重機,11-吊掛鉤,12-塔吊,13-運輸小車,14-智能控制裝置,15-定位傳感器。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系統包括構件輸送裝置和智能化控制裝置,其中:構件輸送裝置包括可爬升支撐底座、支撐鋼架5、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和工藝小車14,可爬升支撐底座由鋼架平臺4、頂升機構3和人行走道組成,頂升機構3的上端固定在鋼架平臺4上,其下端固定在建筑房屋1主結構上的若干支撐平臺2上,能夠自行向上頂升,鋼架平臺4上鋪設花紋鋼板組成人行走道,供人員工作、檢修使用;鋼架平臺4上設置支撐鋼架5,支撐鋼架5的上端設置頂架6,頂架6上設置智能懸掛起重機組,該智能懸掛起重機組能夠做縱向和橫向移動;支撐鋼架5或建筑房屋1主結構上設置軌道,軌道上設置運輸小車13,該運輸小車13具有自動定位功能,在房屋建筑主結構上設置定位傳感器15;頂升機構3、運輸小車13、定位傳感器15和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分別與智能化控制裝置14連接。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包括起重機10,起重機10通過行走座9與橫梁7連接且能夠沿橫梁7移動,橫梁7通過吊掛座與縱梁8連接且能夠在縱梁8上移動,縱梁8固定在頂架6上,上述移動均可通過電機和傳動機構實現。支撐鋼架5為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的支撐系統,采用模塊化拼裝結構,每9m為一個單元,跨度按照房屋的寬度設計,總單元數量根據房屋的長度計算,并且支撐鋼架由鋼結構組成。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為智能運輸的核心系統,每個支撐單元設一臺智能懸掛起重機組,每相鄰兩臺起重機10可聯合工作,所有智能懸掛起重機組采用群控系統,可自主起降和定位。運送至施工現場的構件,根據施工圖紙做出的編碼系統進行編號,并與安裝位置一一對應,經過編碼的構件,按照施工順序運至施工現場塔吊12的起吊范圍內進行順序起吊;由塔吊12將構件吊運到運輸小車13上,構件由運輸小車13橫移運送至每個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的上件位置,由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吊起構件送至安裝工位,空載的運輸小車13返回去接下一個構件,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每完成一層或兩層樓房施工,可爬升支撐底座在智能控制裝置的控制下自行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設置可爬升支撐底座,該可爬升支撐底座由鋼架平臺、頂升機構和人行走道組成,頂升機構的上端固定在鋼架平臺上,其下端固定在建筑房屋主結構上的若干支撐平臺上,能夠自行向上頂升,鋼架平臺上鋪設花紋鋼板組成人行走道,供人員工作、檢修使用;b、在鋼架平臺上設置支撐鋼架,在支撐鋼架的上端設置頂架,頂架上設置智能懸掛起重機組,該智能懸掛起重機組能夠做縱向和橫向移動;c、在支撐鋼架或建筑房屋主結構上設置軌道,軌道上設置運輸小車,該運輸小車具有自動定位功能,在房屋建筑主結構上設置定位傳感器;d、由塔吊將構件吊運到運輸小車上,構件由運輸小車橫移運送至每個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的上件位置,由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吊起構件送至安裝工位,空載的運輸小車返回去接下一個構件,完成一個工作循環;e、每完成一層或兩層樓房施工,可爬升支撐底座在智能控制裝置的控制下自行向上爬升至新的施工位,進行下一輪施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設置可爬升支撐底座,該可爬升支撐底座由鋼架平臺、頂升機構和人行走道組成,頂升機構的上端固定在鋼架平臺上,其下端固定在建筑房屋主結構上的若干支撐平臺上,能夠自行向上頂升,鋼架平臺上鋪設花紋鋼板組成人行走道,供人員工作、檢修使用;b、在鋼架平臺上設置支撐鋼架,在支撐鋼架的上端設置頂架,頂架上設置智能懸掛起重機組,該智能懸掛起重機組能夠做縱向和橫向移動;c、在支撐鋼架或建筑房屋主結構上設置軌道,軌道上設置運輸小車,該運輸小車具有自動定位功能,在房屋建筑主結構上設置定位傳感器;d、由塔吊將構件吊運到運輸小車上,構件由運輸小車橫移運送至每個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的上件位置,由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吊起構件送至安裝工位,空載的運輸小車返回去接下一個構件,完成一個工作循環;e、每完成一層或兩層樓房施工,可爬升支撐底座在智能控制裝置的控制下自行向上爬升至新的施工位,進行下一輪施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方法,其特征是:運送至施工現場的構件,根據施工圖紙做出的編碼系統進行編號,并與安裝位置一一對應,經過編碼的構件,按照施工順序運至施工現場塔吊的起吊范圍內進行順序起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方法,其特征是:支撐鋼架為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的支撐系統,采用模塊化拼裝結構,每9m為一個單元,跨度按照房屋的寬度設計,總單元數量根據房屋的長度計算,并且支撐鋼架由鋼結構組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方法,其特征是:智能懸掛起重機組為智能運輸的核心系統,每個支撐單元設一臺智能懸掛起重機組,每相鄰兩臺起重機可聯合工作,所有智能懸掛起重機組采用群控系統,可自主起降和定位。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方法,其特征是:智能懸掛起重機組包括起重機,所述起重機通過行走座與橫梁連接且能夠沿橫梁移動,所述橫梁通過吊掛座與縱梁連接且能夠在縱梁上移動,所述縱梁固定在所述頂架上;房屋建筑上設置有定位傳感器,便于指引智能懸掛起重機組運動。6.一種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智能運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慶喜,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暖樹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