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爆開關盒,針對防爆蓋與防爆殼為采用螺栓固定的單獨部件,防爆蓋拆下后容易散落丟失或因放置不善造成損壞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殼體以及翻蓋,還包括連接于殼體上的外套筒、與外套筒滑移連接的內套筒以及樞接于內套筒且連接于翻蓋的樞轉件,當拆卸下固定翻蓋的螺栓后,翻蓋通過外套筒與內套筒之間的滑移與殼體分離,分離后由于與翻蓋相連的樞轉件樞接于內套筒,翻蓋以及樞轉件樞轉至殼體一側,實現了翻蓋與殼體分離后仍舊相連一體,避免拆分為兩個單獨部件造成的部件散落和碰撞損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防爆用具,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防爆開關盒。
技術介紹
防爆開關盒是一種使用在易爆環境中用于電氣線路連接控制電路開斷的一種密封性能好的連接保護開關器件,通常包括設置于內部的防爆開關以及用于線纜連接的接線柱,盒體采用密封技術對電纜的連接部進行密封保護。常用于控制、照明或動力線路電纜分支的開關和接線。目前,申請號為CN203631373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防爆開關,它包括防爆殼、防爆蓋、開關,按壓桿,防爆殼呈一端開口的中空腔體,開關置于防爆殼內并與防爆殼固定連接且為行程開關,防爆蓋與防爆殼的開口端相配合且連接,使防爆殼和防爆蓋圍成封閉腔體,按壓桿呈柱狀,防爆蓋上設置有通孔,按壓桿沿長度方向的橫截面的直徑與通孔直徑相符,按壓桿與通孔套接,并控制所述開關。這種防爆開關雖然具有一定防爆功能,但其防爆蓋與防爆殼為采用螺栓固定的單獨部件,防爆蓋拆下后容易散落丟失,因此亟需改善。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拆卸后仍舊連接一體的防爆開關盒。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爆開關盒,包括殼體以及翻蓋,還包括連接于殼體上的外套筒、與外套筒滑移連接的內套筒以及樞接于內套筒且連接于翻蓋的樞轉件。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拆卸下固定翻蓋的螺栓后,翻蓋通過外套筒與內套筒之間的滑移與殼體分離,分離后,由于與翻蓋相連的樞轉件樞接于內套筒,翻蓋以及樞轉件可以至殼體一側,實現了翻蓋與殼體分離后仍舊相連一體,避免拆分為兩個單獨部件造成的部件散落和碰撞損壞。優選的,所述殼體內部設有第一螺孔,所述外套筒與第一螺孔對應設有第一穿孔,通過螺釘穿過第一穿孔與第一螺孔連接以將外套筒固定于殼體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螺釘穿過外套筒上的第一穿孔將外套筒固定于殼體之上,結構簡單容易實現,成本較低,且出現故障時拆卸方便。優選的,所述外套筒設置于殼體內邊側且外套筒一側緊貼殼體內表面。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外套筒設置于殼體內邊側,當翻蓋與殼體分離后即可樞轉至殼體一邊外側,為繼續對殼體內部進行安裝或者維護提供方便,同時由于外套筒一側緊貼于殼體的內表面,殼體能夠防止外套筒向靠近殼體的一側傾斜,從而有效增強了外套筒的穩固性。優選的,所述殼體在外套筒兩側設有用以增強外套筒穩固的外限位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于殼體上的外套筒承載著內套筒、樞轉件以及翻蓋,在外套筒的兩側設置了外限位塊能夠給外筒以固位力,限制外套筒向一側受力傾斜,進一步增強了外套筒的穩固性。優選的,所述外套筒與內套筒相連一端的內部設有防止內套筒滑出的的第一內限位塊,所述內套筒外側設有與第一限位塊相抵的第二內限位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翻蓋與盒體分離時,內套筒在外套筒內滑移,當滑移至一定位置時,設置于外套筒內的第一內限位塊和設置于內套筒外側的第二內限位塊相抵,從而有效限制了內套筒從外套筒內脫離。優選的,所述內套筒與樞轉件相連的一端設有第二穿孔,所述樞轉件包括第一樞轉面和與第一樞轉面相對的第二樞轉面、設置于第一樞轉面上的第一開孔、設置于第二樞轉面上的第二開孔以及依次穿射第一開孔、第二穿孔、第二開孔的樞轉軸。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樞轉軸穿過內套筒上的第二穿孔以及樞轉件上的第一開孔和第二開孔實現內套筒和樞轉件的樞接,當翻轉翻蓋時,只需以樞轉軸為軸轉動翻蓋即可,結構簡單,轉動時省力,操作方便。優選的,所述樞轉件上設有供螺釘將樞轉件固定于翻蓋的第三穿孔,所述翻蓋設有相應的第二螺孔。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翻蓋設有第二螺孔,采用螺釘將樞轉件固定于翻蓋之上,則可以在需要維護或者維修時候方便的將樞轉件取下,結構簡單,固定牢固。優選的,所述殼體與翻蓋相對應的位置均設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內設有密封條。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兩個單獨部件即殼體與翻蓋的結合處設置密封凹槽,密封凹槽內設置密封條,當殼體與翻蓋結合時,密封條充斥密封凹槽,從而能夠很好地實現殼體與翻蓋的密封,增強防爆開關盒的防爆性能。優選的,所述殼體內部設有防爆開關,所述翻蓋與防爆開關對應位置設有按壓防爆開關的操作裝置。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防爆開關設置與防爆開關盒內,防爆效果更好,翻蓋上對應于防爆開關的位置設有操作裝置,通過操作裝置從而可以實現在防爆開關盒的外部對防爆開關進行操作。優選的,所述操作裝置包括設置于翻蓋上的通孔、穿過通孔抵壓防爆開關的按壓柱、位于按壓柱與翻蓋之間的彈性件以及設置于通孔與按壓柱之間的密封圈。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操作防爆開關時,只需按壓抵壓在防爆開關上的按壓住即能開啟或關閉防爆開關,之后彈性件給按壓柱彈力令按壓柱恢復原位,此外,按壓柱與通孔之間設有的密封圈可以有效的增強防爆開關盒的密封性,從而進一步增強防爆效果。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拆卸分離后翻蓋與殼體仍舊相連一體,避免拆分為兩個單獨部件造成的部件散落和碰撞損壞;2.盒體與翻蓋連接結構簡單,操作方便;3.密封效果好,防爆性能優越。附圖說明圖1為防爆開關盒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部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防爆開關盒的爆炸示意圖;圖4為圖3中B部的局部放大圖;圖5為圖3中C部的局部放大圖。圖中:1、殼體;11、外套筒;111、第一穿孔;112、第一內限位塊;12、內套筒;121、第二內限位塊;122、第二穿孔;13、第一螺孔;14、外限位塊;2、翻蓋;21、樞轉件;211、第一樞轉面;2111、第一開孔;212、第二樞轉面;2121、第二開孔;213、樞轉軸;214、第三穿孔;22、第二螺孔;23、密封凹槽;24、密封條;3、防爆開關;4、操作裝置;41、通孔;42、按壓柱;43、彈性件;44、密封圈。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實施例一:一種防爆開關盒,參照圖1,包括殼體1以及翻蓋2,還包括連接于殼體1上的外套筒11、與外套筒11滑移連接的內套筒12以及樞接于內套筒12且連接于翻蓋2的樞轉件21。當拆卸下固定翻蓋2的螺栓后,翻蓋2通過外套筒11與內套筒12之間的滑移與殼體1分離,分離后由于與翻蓋2相連的樞轉件21樞接于內套筒12,翻蓋2以及樞轉件21樞轉至殼體1一側,實現了翻蓋2與殼體1分離后仍舊相連一體,避免拆分為兩個單獨部件造成的部件散落和碰撞損壞。參照圖2及圖5,殼體1內部底面靠邊側的位置處設有第一螺孔13,相應的外套筒11與第一螺孔13對應的位置也設有開孔,螺釘穿過開孔與第一螺孔13連接以將外套筒11固定于殼體1內邊側上,且外套筒11一側緊貼殼體1內表面,此外殼體1在外套筒11兩側設有用以增強外套筒11穩固的外限位塊14。通過螺釘穿過外套筒11上的穿孔將外套筒11固定于殼體1之上,結構簡單容易實現,成本較低,且出現故障時拆卸方便,由于外套筒11設置于殼體1內邊側,當翻蓋2與殼體1分離后即可樞轉至殼體1一邊外側,為繼續對殼體1內部進行安裝或者維護提供方便,設置于殼體1上的外套筒11承載著內套筒12、樞轉件21以及翻蓋2,由于外套筒11一側緊貼于殼體1的內表面,殼體1能夠防止外套筒11向靠近殼體1的一側傾斜,從而有效增強了外套筒11的穩固性,同時在外套筒11的兩側設置了外限位塊14,限位塊與殼體1的內側壁將外套筒11形成卡住外套筒11的槽,能夠給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爆開關盒,包括殼體(1)以及翻蓋(2),其特征是:還包括連接于殼體(1)上的外套筒(11)、與外套筒(11)滑移連接的內套筒(12)以及樞接于內套筒(12)且連接于翻蓋(2)上的樞轉件(2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爆開關盒,包括殼體(1)以及翻蓋(2),其特征是:還包括連接于殼體(1)上的外套筒(11)、與外套筒(11)滑移連接的內套筒(12)以及樞接于內套筒(12)且連接于翻蓋(2)上的樞轉件(2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開關盒,其特征是:所述殼體(1)內部設有第一螺孔(13),所述外套筒(11)與第一螺孔(13)對應設有第一穿孔(111),通過螺釘穿過第一穿孔(111)與第一螺孔(13)螺紋連接以將外套筒(11)固定于殼體(1)上。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爆開關盒,其特征是:所述外套筒(11)設置于殼體(1)內邊側且外套筒(11)的一側緊貼殼體(1)的內表面。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爆開關盒,其特征是:所述殼體(1)在外套筒(11)兩側設有用以增強外套筒(11)穩固的外限位塊(14)。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爆開關盒,其特征是:所述外套筒(11)與內套筒(12)相連一端的內部設有防止內套筒(12)滑出的第一內限位塊(112),所述內套筒(12)外側設有與第一限位塊相抵的第二內限位塊(12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開關盒,其特征是:所述內套筒(12)與樞轉件(21)相連的一端設有第二穿孔(12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林松,
申請(專利權)人:燎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