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關于一種汽車攝影機支架,其包含一支撐元件、一固定座及一連接件。支撐元件包含一固持端及一卡接端;固定座具有一底部及一接合部;連接件安裝于支撐元件及固定座之間。其中,連接件由多個結構件可拆卸地組成,并定義一上端及一下端,該上端可與支撐元件可樞轉地相接合,該下端可與固定座可樞轉地相接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通過可彈性調整其長度及角度的特性,使攝影機裝置可順應不同的車型,自由選擇其安裝位置,以簡單地調整至最佳的拍攝角度,從而達到提供駕駛人更寬廣的可視范圍,消弭駕駛人視線死角,及增進行車安全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關于一種攝影機支架,特別是關于一種用于汽車的攝影機支架。
技術介紹
汽車乃為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由于車輛密度的增加,致使發生行車意外的頻率漸增,因而行車安全便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在目前常用的汽車中,除前方擋風玻璃所提供的觀看范圍外,駕駛人僅可通過后視鏡、左后照鏡及右后照鏡得知汽車后方、左方及右方的周邊狀況。即便近年來已有相關法規要求車輛需在后方安裝攝影機以消弭后視鏡的死角,然而這樣的配置對車輛的左側及右側死角仍未有解決之道,從而形成潛在的危險。為解決此問題,本案的申請人已于先前提出相關設計,通過將攝影機設置于車身兩側,使拍攝的影像顯示于車內屏幕,以便駕駛人可獲取更大的可視范圍,亦可將車子周圍的狀況記錄得更為全面。然而,由于各家廠商的車輛在車身寬度、車輪位置、車輪轉向角度等參數皆不盡相同,故導致前述攝影機的安裝位置與鏡頭可拍攝的角度、范圍等均有所限制,達成的功效便不如預期。有鑒于此,如何提供一種支架,使前述的攝影機可被通用地安裝于各式車輛上,且依舊能夠提供足夠的視角范圍供駕駛人觀看,乃為一重要且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攝影機支架,其可視需要改變支架的長度與角度,以供通用地安裝于各式車輛,確保攝影機可拍攝的角度與范圍,以有效消弭汽車左側與右側的死角。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包含一支撐元件、一固定座及一連接件。支撐元件具有一固持端及一卡接端,固定座具有一底部及一接合部,且連接件安裝于支撐元件及固定座之間。其中,連接件由多個結構件可拆卸地組成,連接件
具有一上端及一下端,使上端與支撐元件的卡接端相接合,而下端與固定座的接合部相接合。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所具有的支撐元件的固持端具有用以容納并固持一攝影機本體的一凹槽,且支撐元件的卡接端可樞轉地與連接件接合。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所具有的固定座的底部設置于一表面(如車體表面或板金表面等),且固定座的接合部可樞轉地與連接件接合。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所具有的固定座的底部通過黏合或鎖固方式設置于該表面。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所具有的連接件的多個結構件各具有一凸起部及與凸起部相對設置的一凹陷部,多個結構件的其中之一所具有的凸起部與多個結構件的其中另一所具有的凹陷部可拆卸地卡接。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所具有的連接件的各結構件的凸起部與凹陷部之間還具有一本體部,該本體部可為圓柱體、球體或多邊形體。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所具有的連接件的結構件所具有的本體部上設置有至少一C型扣環。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所具有的各結構件的凸起部及凹陷部使該些結構件彼此可樞轉地相互接合。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的優點是,通過可彈性調整其長度及角度的特性,使攝影機裝置可順應不同的車型,自由選擇其安裝位置,以簡單地調整至最佳的拍攝角度,從而達到提供駕駛人更寬廣的可視范圍,消弭駕駛人視線死角,及增進行車安全的效果。為讓上述目的、技術特征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以較佳的實施例配合所附附圖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技術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其中: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圖;及圖2為本技術的裝設位置示意圖。主要元件標號說明:100 汽車攝影機支架10 支撐元件11 凹槽12 固持端14 卡接端16 C型扣環20 連接件21 結構件211 凸起部212 上端213 本體部214 下端215 凹陷部30 固定座32 接合部34 底部40 攝影機裝置50 后照鏡60 顯示器70 車頭燈a 角度b 角度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對本技術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是關于一種汽車攝影機支架100,其包含一支撐元件10、一連接件20及一固定座30等組件。支撐元件10用以固持一攝影機裝置40(如圖2所示),其具有一固持端12及一卡接端14。其中,固持端12上設有一凹槽11,以用于安裝并固定攝影機裝置40;卡接端14較佳地設置于凹槽11下方,用以與連接件20可樞轉地接合。需提醒的是,于附圖所示的實施例中,雖是以固持端12設有凹槽11的內容進行說明,然并非以此作為限制。亦即,本技術的固持端12亦可具有設置多個凹槽11的樣態(即樣式),且凹槽11的形狀亦可因應攝影機裝置40的形狀外觀,可選地更換為圓形、方形或多邊形等形狀。此外,卡接端14相對于凹槽11的位置亦可選擇性設置于其他位置,只要不影響到攝影機裝置40的走線即可。請繼續參閱圖1,汽車攝影機支架100所具有的固定座30用以將汽車攝影機支架100穩固地設置于一表面,以達到支撐及固定的作用。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固定座30具有一底部34及一接合部32,底部34可通過黏合、鎖固、卡扣等方式固定于表面上,且接合部32較佳地相對于底部34設置,并與連接件20可樞轉地接合。當然,接合部32亦可設置于底部34的側邊,但并非以此作為限制。需說明的是,上述供固定座30固定于其上的表面,乃為車體任一處的表面,諸如板金表面、車燈表面或擋泥板表面等。連接件20用以連接固定座30與支撐元件10。連接件20由多個結構件21可拆卸地組成,多個結構件21各具有一上端212、一下端214及一本體部213,且多個結構件21彼此(或依次)可樞轉地相互接合。上端212設有一凸起部211,下端214設有一凹陷部215,使凸起部211與凹陷部215的大小可相互配合,且較佳地為相互對應的圓形。如此一來,多個結構件21其中之一所具有的凸起部211可與多個結構件21其中的另一的凹陷部215可拆卸地卡接,從而達到可依據使用需求可拆卸地組成的目的。如圖所示,本體部213較佳地與凸起部211及凹陷部215一體成形,且本體部213可依據不同的使用需求而為圓柱體、球體或多邊型體等,前述多邊形體例如為棱柱或棱臺等形狀,以提供如方便調整、增加結構穩定性等優勢。附圖所示的結構件21雖為凸起部211設置于上端212,凹陷部215設于下端214的態樣,然并非以此作為限制。亦即,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100所具有的結構件21亦可具有凸起部211設置于下端214,凹陷部215設置于上端212的態樣。另外,除本體部213與凸起部211及凹陷部215一體成形的態樣外,凸起部211與凹
陷部215亦可存在與本體部213相互獨立的態樣,且彼此間采用膠合、鎖固等方式連結,并且使凸起部211與凹陷部215相對于本體部213較大、較小或等大。多個結構件21的各本體部213上可進一步設置有至少一C型扣環16,用以固定攝影機裝置的電源線及信號傳輸線,使當攝影機裝置裝設于固持端12上的凹槽11時,其所具有的電源線及信號傳輸線可順沿著多個結構件21所定義的外輪廓進行走線及固定收納,避免其所具有的電源線及信號傳輸線于汽車行駛時受風力或其他外力的拉扯而損害。請參閱圖2,其為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100的裝設位置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技術的汽車攝影機支架100可較佳地設置于前車頭燈70與后照鏡50之間,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攝影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攝影機支架包含:一支撐元件,包含一固持端及一卡接端;一固定座,具有一底部及一接合部;以及一連接件,安裝于所述支撐元件及所述固定座之間;其中,所述連接件由多個結構件可拆卸地組成,所述連接件具有一上端及一下端,所述上端與所述支撐元件的所述卡接端相接合,且所述下端與所述固定座的所述接合部相接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攝影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攝影機支架包含:一支撐元件,包含一固持端及一卡接端;一固定座,具有一底部及一接合部;以及一連接件,安裝于所述支撐元件及所述固定座之間;其中,所述連接件由多個結構件可拆卸地組成,所述連接件具有一上端及一下端,所述上端與所述支撐元件的所述卡接端相接合,且所述下端與所述固定座的所述接合部相接合。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攝影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元件的所述固持端具有用以容納并固持一攝影機本體的一凹槽,所述支撐元件的所述卡接端可樞轉地與所述連接件接合。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攝影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所述底部設置于一表面,且所述固定座的所述接合部可樞轉地與所述連接件接合。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志宗,
申請(專利權)人:國絡多媒體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