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稀鹽水配比裝置,包括軟水罐、軟水泵、飽和鹽水罐、計量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混合器,所述軟水罐與軟水泵連接,所述軟水泵與混合器通過第一管道連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設置有穩壓閥;所述飽和鹽水罐與計量泵連接,所述計量泵與混合器通過第二管道連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設置有背壓閥;所述第一管道上還設置有第一壓力表,所述第一壓力表用于測試第一管道內軟水壓力,所述第二管道上還設有第二壓力表,所述第二壓力表用于測試第二管道內飽和鹽水壓力。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稀鹽水配比裝置能夠保證軟水和飽和鹽水混合均勻得到濃度均勻的稀鹽水,稀鹽水的配比精度高、效率高、濃度穩定,配比設備占地面積小、運輸成本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液體配比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稀鹽水配比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是采用稀鹽水罐通過液位開關控制進液量的方式配比稀鹽水,即通過稀鹽水罐的液位開關控制飽和鹽水和軟水的進液量,從而實現將25%~30%的飽和鹽水配比成2.5%~3%的稀鹽水。采用這種配比方式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配比不均勻,所配比的稀鹽水的精度不穩定。采用此種方式配比,稀鹽水罐上部和下部的鹽水濃度不一致,下部的鹽水濃度會比上部的偏高,主要原因是軟水進口和飽和鹽水進口都在罐體上側,配比時飽和鹽水先進入罐體,當上升到低液位時,補水閥開啟,軟水再進入罐體(此時飽和鹽水不再進液),直至補水到高液位才停止進液,即由于軟水和飽和鹽水的混合不均勻造成。從發生器電解槽進口端測量的鹽度值觀察,稀鹽水的鹽度還會出現不穩定現象,不能完全控制在2.5%~3%濃度范圍內。(2)配比設備占地面積大。稀鹽水罐本身占地面積較大,而且隨著系統單位時間內產氯量的增加,單位時間內次氯酸鈉溶液的產液量也會增加,要求稀鹽水罐的容積要相應增大,所以稀鹽水罐的占地面積也隨之增加,導致加氯間內設備排布空間更加緊湊,不便于后期系統維護。(3)稀鹽水罐較大,運輸時很不方便,而且運費較高。(4)配比效率低下。稀鹽水罐在配比過程中,主機需要停止電解一段時間,待稀鹽水配比完成之后,稀鹽水泵才會啟動,主機開始電解,導致配比的時間延長,不能持續進行配比,最終體現為配比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新的一種稀鹽水配比裝置,以解決傳統的稀鹽水配比裝置,配比的稀鹽水混合不徹底導致的鹽水濃度不均
勻,配比效率低并且配比設備占地面積大不易存放,設備運輸費用高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稀鹽水配比裝置,包括軟水罐、軟水泵、飽和鹽水罐、計量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混合器,所述軟水罐與軟水泵連接,所述軟水泵與混合器通過第一管道連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設置有穩壓閥;所述飽和鹽水罐與計量泵連接,所述計量泵與混合器通過第二管道連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設置有背壓閥;所述第一管道上還設置有第一壓力表,所述第一壓力表用于測試第一管道內軟水壓力,所述第二管道上還是有第二壓力表,所述第二壓力表用于測試第二管道內飽和鹽水壓力。具體地,本技術所述的第一管道上還設置有單向閥。具體地,本技術所述的第二管道上還設置有阻尼器。進一步地,本技術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軟水罐與軟水泵之間設置有第一閥門,所述飽和鹽水罐與計量泵之間設置有第二閥門,所述控制單元與第一閥門連接,所述控制單元與第二閥門連接。進一步地,本技術的混合器包括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還設置有鹽度計和流量計,所述鹽度計與控制單元連接,所述流量計與控制單元連接。進一步地,本技術的控制單元為PLC控制器。具體地,本技術的第一管道上還設置有第三閥門,所述第二管道上還設置有第四閥門。具體地,本技術所述的軟水泵為壓力泵。本技術的一種稀鹽水配比裝置有以下優點:保證軟水和飽和鹽水混合均勻得到濃度均勻的稀鹽水,稀鹽水的配比精度高、效率高、濃度穩定,配比設備占地面積小、運輸成本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稀鹽水配比裝置一實施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1、軟水罐;102、飽和鹽水罐;103、第一閥門;104、第二閥門;105、軟水泵;106、計量泵;107、阻尼器;108、第一壓力表;109、第二壓力表;110第三閥門;111、第四閥門;112、單向閥;113、背壓閥;114、混合器;115、鹽度計;116、流量計;117、控制單元;121、第一管道;122、第二管道。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技術方案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稀鹽水配比裝置,包括軟水罐101、軟水泵105、飽和鹽水罐102、計量泵106、第一管道121、第二管道122和混合器114,所述軟水罐101與軟水泵105連接,所述軟水泵105與混合器114通過第一管道121連接,所述第一管道121上設置有穩壓閥;所述飽和鹽
水罐102與計量泵106連接,所述計量泵106與混合器114通過第二管道122連接,所述第二管道122上設置有背壓閥113;所述第一管道121上還設置有第一壓力表108,所述第一壓力表108用于測試第一管道121內軟水壓力,所述第二管道122上還是有第二壓力表109,所述第二壓力表109用于測試第二管道122內飽和鹽水壓力。軟水指的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軟水罐101用做盛放容納配制稀鹽水所需要的軟水;軟水泵105用來將軟水從軟水罐101內抽出,提高水的壓力,使其變成動力水,方便后續配比;所述第一管道121用來運輸配比稀鹽水所用的軟水;混合器114作為軟水與飽和濃鹽水進行混合的容置裝置,將軟水和飽和鹽水充分混合均勻,精確控制稀鹽水配比精度在2.5%—3%之間;軟水罐101與軟水泵105連接,所述軟水泵105與混合器114通過第一管道121連接,這種連接方式可以將軟水罐101內容納的軟水通過軟水泵105加壓變成流速較高的動力水,通過第一管道121運輸到混合器114中與飽和濃鹽水混合;穩壓閥用來穩定軟水泵105出水管道壓力,使軟水泵105的出液量保持恒定,從而精確控制參與配比的軟水流量。飽和鹽水罐102用于盛放容納配制稀鹽水所需要的飽和鹽水;計量泵106可以精確控制飽和鹽水的出液量,使飽和鹽水變成動力水,方便后續配比;所述第二管道122用來運輸配比稀鹽水所用的飽和濃鹽水;飽和鹽水罐102與計量泵106連接,所述計量泵106與混合器114通過第二管道122連接,這種連接方式可以將飽和鹽水罐102內容納的飽和濃鹽水通過計量泵106加壓變成流速較高的動力水,通過第二管道122運輸到混合器114中與軟水混合,并且計量泵106還可以精確控制飽和鹽水的出液量;背壓閥113用來保持飽和鹽水計量泵106出液端到背壓閥113進口端之間管道壓力恒定,精確控制飽和鹽水出液量,同時還可以防止虹吸現象。整體的稀鹽水配比過程說明:軟水泵105將軟水罐101軟水變成動力水,通過出液端的穩壓閥,控制其流量,通過第一管道121將具有動力的軟水注入混合器114中;計量泵106將飽和濃鹽水罐中飽和濃鹽水變成動力水,通過計量泵106本身出液量調節和出液端的背壓閥113控制管道壓力,從而精確控制管道內飽和濃水流量,通過第二管道122將具有動力的飽和濃鹽水同時注入到混合器114中;軟水和飽和濃鹽水在混合器114內有充分的混合時間,通過混合器114出液端設置鹽度計115測量鹽度值,進而對配比效果進行在線調試,最終保證稀鹽水濃度控制在2.5%—3%之間。具體的實施例中,本技術所述的第一管道121上還設置有單向閥112。單向閥112用來保證軟水泵105出水管內液體只能夠單向流出,不會因為飽和鹽水計量泵106的出液端壓力較大,而出現逆流現象,影響裝置的使用。具體的實施例中,本技術所述的第二管道122上還設置有阻尼器107。由于飽和鹽水計量泵106出液端壓力較大,使用阻尼器107可以對出液進行緩沖,降低瞬時沖擊壓力,防止出液管道震動過大,影響裝置的使用。進一步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稀鹽水配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軟水罐、軟水泵、飽和鹽水罐、計量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混合器,所述軟水罐與軟水泵連接,所述軟水泵與混合器通過第一管道連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設置有穩壓閥;所述飽和鹽水罐與計量泵連接,所述計量泵與混合器通過第二管道連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設置有背壓閥;所述第一管道上還設置有第一壓力表,所述第一壓力表用于測試第一管道內軟水壓力,所述第二管道上還是有第二壓力表,所述第二壓力表用于測試第二管道內飽和鹽水壓力。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稀鹽水配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軟水罐、軟水泵、飽和鹽水罐、計量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混合器,所述軟水罐與軟水泵連接,所述軟水泵與混合器通過第一管道連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設置有穩壓閥;所述飽和鹽水罐與計量泵連接,所述計量泵與混合器通過第二管道連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設置有背壓閥;所述第一管道上還設置有第一壓力表,所述第一壓力表用于測試第一管道內軟水壓力,所述第二管道上還是有第二壓力表,所述第二壓力表用于測試第二管道內飽和鹽水壓力。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稀鹽水配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還設置有單向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稀鹽水配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上還設置有阻尼器。4.如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文凱,劉文崇,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浩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