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該調頻外殼包括孔狀圓盤以及設置于孔狀圓盤外圍的槽狀圓盤;所述孔狀圓盤的中心設有用于固定曲軸的軸孔,所述孔狀圓盤沿軸孔的四周設有多個柱銷孔;所述槽狀圓盤的兩側端面上分別設有第一環形槽和第二環形槽,所述第一環形槽與第二環形槽的外環側壁上均設有用于對平衡裝置的定位柱進行限位的限位結構;所述第一環形槽與第二環形槽的槽口處分別設有槽蓋。該調頻外殼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通用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
,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
技術介紹
目前,各種機械設備在工作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振動問題,振動抑制一直以來都是汽車制造領域的一項核心和關鍵技術。在各種不同機構的振動抑制中,轉動軸系的振動抑制是汽車制造人員最為關心的問題。轉動軸系振動抑制問題比較復雜,曲軸作為內燃機中主要的運動部件之一,它的強度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內燃機工作的可靠性,它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扭振,而在共振狀態,扭振剪切力特別大,超過軸系所能承受的應力時,軸系將發生斷裂。因此,抑制轉動軸系振動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通過改變固有頻率來避免共振。目前,一般使用減振器降低軸系扭振。但是這種結構的制作工藝復雜,尤其殼體的結構復雜,制作成本較高,而且還存在減振器硅油或者橡膠老化問題,工作可靠性差。而對于其他減振設備而言,其殼體一般只能安裝一種用于配重的平衡裝置,其通用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結構復雜、制作成本較高、通用性差的技術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包括孔狀圓盤以及設置于孔狀圓盤外圍的槽狀圓盤;所述孔狀圓盤的中心設有用于固定曲軸的軸孔,所述孔狀圓盤沿軸孔的四周設有多個柱銷孔;所述槽狀圓盤的兩側端面上分別設有第一環形槽和第二環形槽,所述第一環形槽和第二環形槽分別與軸孔為同心設置;所述第一環形槽的內環側壁與所述孔狀圓盤的一側端面形成第一法蘭盤容納空間;所述第二環形槽的內環側壁與所述孔狀圓盤的另一側端面形成第二法蘭盤容納空間;所述第一環形槽與第二環形槽的外環側壁上均設有用于對平衡裝置的定位柱進行限位的限位結構;所述第一環形槽與第二環形槽的槽口處分別設有槽蓋。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環形槽的槽寬大于第二環形槽的槽寬。進一步地,所述限位結構為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用于與平衡裝置的定位柱進行插接限位。進一步地,所述插接孔的底部設有用于與定位柱粘性連接的粘結部件。進一步地,所述插接孔的底部設有用于與定位柱彈性卡接的彈性卡爪。進一步地,所述插接孔的底部設有用于與定位柱磁性連接的磁鐵部件。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環形槽的槽口處的內環側壁上設有卡扣,所述第一環形槽的槽口處的外環側壁上設有鉸鏈結構,所述槽蓋的一側與鉸鏈結構鉸接,另一側與卡扣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環形槽的槽口處的內環側壁上設有卡扣,所述第二環形槽的槽口處的外環側壁上設有滑道,所述槽蓋的一側穿過滑道后與卡扣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環形槽與第二環形槽的外環側壁上均設有環形導向槽。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該調頻外殼結構簡單,對各個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較低,成本低。該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采用可裝配有兩個用于配重的平衡裝置,可滿足不同軸系的需要,通用性強。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發動機軸系調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發動機軸系調頻裝置的側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二提供的調頻外殼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三提供的環形配重體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孔狀圓盤 2-槽狀圓盤 3-軸孔4-柱銷孔 5-第一環形槽 6-第二環形槽7-限位結構 8-槽蓋 9-環形配重體10-彈性機構 11-定位柱 12-第一孔13-第二孔 15-配重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
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實施例一結合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一提供一種發動機軸系調頻裝置,其包括該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和平衡裝置;其中,該調頻外殼包括孔狀圓盤1以及設置于孔狀圓盤1外圍的槽狀圓盤2;孔狀圓盤1的中心設有用于固定曲軸的軸孔3,孔狀圓盤1沿軸孔3的四周設有多個柱銷孔4,優選地,柱銷孔4采用等間距地均勻分布;槽狀圓盤2的兩側端面上分別設有第一環形槽5和第二環形槽6,第一環形槽5和第二環形槽6分別與軸孔3為同心設置,即,三者共圓心;第一環形槽5的內環側壁與孔狀圓盤1的一側端面形成第一法蘭盤容納空間,其區域可理解為呈圓形內凹的部分;第二環形槽6的內環側壁與孔狀圓盤1的另一側端面形成第二法蘭盤容納空間,其區域也可理解為呈圓形內凹的部分,這個區域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與曲軸法蘭盤更好的連接;第一環形槽5與第二環形槽6的外環側壁上分別設有用于對平衡裝置的定位柱11進行限位的限位結構7,用于對平衡裝置的定位柱11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而且,第一環形槽5與第二環形槽6的槽口處分別設有槽蓋8。因此,該調頻外殼結構簡單,對各個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較低,成本低。該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采用可裝配有兩個用于配重的平衡裝置,可滿足不同軸系的需要,通用性強。參照圖4所示,平衡裝置包括環形配重體9、彈性機構10、定位柱11以及若干個配重塊15;環形配重體9可滑動地設置于第一環形槽5和/或第二環形槽6內,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
擇。環形配重體9的外表面設有潤滑層,保證其能在各個環形槽內自由滑動。在環形配重體9的端面上設有多個同心設置的環狀的固定槽,配重塊15可拆卸地安裝于固定槽內,從而調整配重塊15質量;環形配重體9的外邊緣設有徑向階梯孔,徑向階梯孔的開孔方向垂直于軸孔3的軸心線,徑向階梯孔包括用于容納定位柱11的第一孔12和用于容納彈性機構10的第二孔13,第一孔12的直徑大于第二孔13的直徑;彈性機構10的一端連接于第二孔13的底部,另一端與定位柱11的底部連接;彈性機構10根據曲軸的轉速進行伸長或縮短,從而可帶動定位柱11伸出第一孔12后,并與對應環形槽的外環側壁接觸,直至滑動至限位結構7所在位置。可見,該平衡裝置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其特征在于,包括孔狀圓盤以及設置于孔狀圓盤外圍的槽狀圓盤;所述孔狀圓盤的中心設有用于固定曲軸的軸孔,所述孔狀圓盤沿軸孔的四周設有多個柱銷孔;所述槽狀圓盤的兩側端面上分別設有第一環形槽和第二環形槽,所述第一環形槽和第二環形槽分別與軸孔為同心設置;所述第一環形槽的內環側壁與所述孔狀圓盤的一側端面形成第一法蘭盤容納空間;所述第二環形槽的內環側壁與所述孔狀圓盤的另一側端面形成第二法蘭盤容納空間;所述第一環形槽與第二環形槽的外環側壁上均設有用于對平衡裝置的定位柱進行限位的限位結構;所述第一環形槽與第二環形槽的槽口處分別設有槽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其特征在于,包括孔狀圓盤以及設置于孔狀圓盤外圍的槽狀圓盤;所述孔狀圓盤的中心設有用于固定曲軸的軸孔,所述孔狀圓盤沿軸孔的四周設有多個柱銷孔;所述槽狀圓盤的兩側端面上分別設有第一環形槽和第二環形槽,所述第一環形槽和第二環形槽分別與軸孔為同心設置;所述第一環形槽的內環側壁與所述孔狀圓盤的一側端面形成第一法蘭盤容納空間;所述第二環形槽的內環側壁與所述孔狀圓盤的另一側端面形成第二法蘭盤容納空間;所述第一環形槽與第二環形槽的外環側壁上均設有用于對平衡裝置的定位柱進行限位的限位結構;所述第一環形槽與第二環形槽的槽口處分別設有槽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形槽的槽寬大于第二環形槽的槽寬。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振的調頻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為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用于與平衡裝置的定位柱進行插接限位。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抑制汽車軸系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訓成,
申請(專利權)人:劉訓成,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