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起重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包括配重板、抱箍、安裝支架,電控箱和車架;所述安裝支架一端與車架連接,所述安裝支架之間設有可豎直疊加的配重板,該配重板和抱箍上均設有相應的通孔,所述抱箍卡在安裝支架上且兩端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配重板上,所述電控箱固定在配重板上,所述克服了原有技術起重設備的配重裝置更換復雜耗時長的缺陷,具有結構緊湊拆裝方便的優點,便于配重裝置安裝和配重結構的更新,降低了裝配難度增加了穩定性,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實用價值極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起重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結構配重裝置。
技術介紹
起重設備作為一種物料搬運設備,通常結構龐大,機構復雜,能完成起升運動、水平運動,所吊運的重物多種多樣,載荷是變化的,有的重物重達幾百噸乃至上千噸,有的物體長達幾十米,形狀也很不規則,有散粒、熱融狀態、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等,現在起重設備主要用于搬運成件物品,配備抓斗后可搬運煤炭、礦石、糧食之類的散狀物料,配備盛桶后可吊運鋼水等液態物料,有些起重機械如電梯也可用來載人,在某些使用場合,起重設備還是主要的作業機械,例如在港口和車站裝卸物料的起重機就是主要的作業機械,其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在其相關的配套部件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其經濟性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配重是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并澆進鑄型里,經冷卻凝固、清整處理后得到有預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件的工藝過程,配重鐵是現代機械制造工業的基礎工藝之一,有很好的綜合性能,更高的精度,更少的余量和更光潔的表面,配重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有上千年的歷史,配重作為平衡起重設備的重要裝置,普遍存在于各個行業的起重設備的配重裝置中;目前起重設備配重裝置比較普遍存以下結構形式,配重與車架直接相連,多使用的是攻絲,配重之間可拆裝性不好,這樣制作成本大,裝配精度要求高,配重更換通常要進行配重重新拆卸,耗時長,同時配重和車架直接相連也占用了車輛上方的大量空間,安裝難度大,穩定性以及安全性不是很高,在制造方面存在成本高,裝配難度大,在配重更新方面不便捷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公開一種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在于解決成本大,裝配精度要求高以及配重更新方面不便捷等問題,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種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包括配重板、抱箍、安裝支架,電控箱和車架;所述安裝支架一端與車架連接,所述安裝支架之間設有可豎直疊加的配重板,該配重板和抱箍上均設有相應的通孔,所述抱箍卡在安裝支架上且兩端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配重板上,所述電控箱固定在配重板上。優選的,所述通孔、螺栓、抱箍均為4個。優選的,所述安裝支架未卡有抱箍一端焊接在車架上。優選的,所述的安裝支架材質為角鋼。優選的,所述安裝支架角鋼的尺寸規格是邊長63毫米厚度10毫米。優選的,所述抱箍材質為不銹鋼,內墊材質為樹脂橡膠。優選的,所述安裝支架焊接時加一根角鋼使得安裝支架、車架和角鋼的焊接節點之間部分構成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克服了原有技術起重設備的配重裝置更換復雜耗時長的缺陷,具有結構緊湊拆裝方便的優點,便于配重裝置安裝和配重結構的更新,降低了裝配難度增加了穩定性,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實用價值極高。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起重設備所需配重可通過抱箍2進行增減,提高了安裝效率,安裝支架3上的抱箍2通過4個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配重板I上,抱箍2內墊材質是樹脂橡膠伸縮性附著性都比較好,安裝支架3材質是高規格角鋼且與車架5和角鋼條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穩定性和安全牢靠性,安裝支架3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車架5上,減少了攻絲的使用,比較牢固,降低成本的同時裝配精度也降低了,在提高安裝效率的同時又比較安全緊湊,從而使配重裝置的安裝更加方便快捷高效。【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如圖所示一種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包括:配重板1、抱箍2、安裝支架3,電控箱4和車架5;所述安裝支架3—端與車架5連接,所述安裝支架3之間設有可豎直疊加的配重板I,所述配重板I和抱箍2上均設有相應的通孔,所述抱箍2卡在安裝支架3上且兩端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配重板I上,所述電控箱4固定在配重板I上,所述安裝支架3為角鋼尺寸規格是邊長63毫米厚度10毫米,所述抱箍2為不銹鋼材質內墊材質為樹脂橡膠。如圖所示本技術包括:配重板1、抱箍2、安裝支架3,電控箱4和車架5。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如下:a、將抱箍2卡在安裝支架3上,個數為4個;b、將安裝支架3焊接在車架5上,安裝支架3帶有抱箍2—面方向向下;C、抱箍2兩端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配重板I上,個數為4個;d、將電控箱4固定在配重板I設有抱箍2—面的反面;起重設備所需配重可通過抱箍2進行增減,提高了安裝效率,安裝支架3上的抱箍2通過4個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配重板I上,抱箍2內墊材質是樹脂橡膠伸縮性附著性都比較好,安裝支架3材質是高規格角鋼且與車架5和角鋼條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穩定性和安全牢靠性,安裝支架3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車架5上,減少了攻絲的使用,比較牢固,降低成本的同時裝配精度也降低了,在提高安裝效率的同時又比較安全緊湊,從而使配重裝置的安裝更加方便快捷高效。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技術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主權項】1.一種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板、抱箍、安裝支架,電控箱和車架;所述安裝支架一端與車架連接,所述安裝支架之間設有可豎直疊加的配重板,該配重板和抱箍上均設有相應的通孔,所述抱箍卡在安裝支架上且兩端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配重板上,所述電控箱固定在配重板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螺栓、抱箍均為4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支架未卡有抱箍一端焊接在車架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支架材質為角鋼。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支架角鋼的尺寸規格是邊長63暈米厚度10暈米。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材質為不銹鋼,內墊材質為樹脂橡膠。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支架焊接時加一根角鋼使得安裝支架、車架和角鋼的焊接節點之間部分構成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起重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包括配重板、抱箍、安裝支架,電控箱和車架;所述安裝支架一端與車架連接,所述安裝支架之間設有可豎直疊加的配重板,該配重板和抱箍上均設有相應的通孔,所述抱箍卡在安裝支架上且兩端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配重板上,所述電控箱固定在配重板上,所述克服了原有技術起重設備的配重裝置更換復雜耗時長的缺陷,具有結構緊湊拆裝方便的優點,便于配重裝置安裝和配重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結構配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板、抱箍、安裝支架,電控箱和車架;所述安裝支架一端與車架連接,所述安裝支架之間設有可豎直疊加的配重板,該配重板和抱箍上均設有相應的通孔,所述抱箍卡在安裝支架上且兩端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配重板上,所述電控箱固定在配重板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兵,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庫力鐵重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