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按摩椅的手臂按摩裝置,包括:上翻蓋按摩總成,上翻蓋按摩總成的上表面為手臂支撐面;下翻蓋按摩總成,用于嵌裝于按摩椅的扶手的上端內部,上翻蓋按摩總成的平行于扶手的長度方向且靠近按摩椅外側的一側邊緣與下翻蓋按摩總成的對應側邊緣鉸接;按摩氣囊組,安裝于上翻蓋按摩總成和/或下翻蓋按摩總成上。本手臂按摩裝置使用時,將上翻蓋按摩總成向外側翻轉打開;不使用時,直接將上翻蓋按摩總成翻轉關閉,不需拆卸,由于下翻蓋按摩總成嵌裝于扶手的上端內部,因此手臂按摩裝置不占用扶手的上部空間,不會限制手臂的自由活動,手臂可放置于上翻蓋按摩總成的上表面上。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包含該手臂按摩裝置的按摩椅。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按摩保健器材
,特別涉及一種按摩椅的手臂按摩裝置。本技術還涉及一種包含該手臂按摩裝置的按摩椅。
技術介紹
按摩椅通常由座面、靠背和扶手組成,有的按摩椅的扶手上還設置有手臂按摩機,用于對前臂進行按摩。手臂按摩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壓縮空氣使空氣囊膨脹,實現對人體手臂的按壓。現有的一種手臂按摩機通過鎖定機構可拆卸地安裝于按摩椅的扶手上部,當用戶使用按摩椅的手臂按摩功能時,將手臂按摩機安裝在按摩椅的扶手上部,用戶可以將手臂插入手臂按摩機內,進行按摩;當用戶不使用按摩椅的手臂按摩功能時,需要將手臂按摩機從扶手上拆下,這樣用戶的姿勢才不會受到手臂按摩機的約束,方便手臂的放置。可見,現有的按摩椅需要用戶根據需要對手臂按摩機進行反復拆裝操作,使用不方便,而且拆卸下來的手臂按摩機占用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按摩椅的手臂按摩裝置,以簡化使用操作,方便用戶使用,同時在不使用時不占用空間,不會影響用戶的肢體伸展。本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含該手臂按摩裝置的按摩椅,以方便用戶進行手臂按摩,占用空間小。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按摩椅的手臂按摩裝置,包括:上翻蓋按摩總成,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的上表面為手臂支撐面;下翻蓋按摩總成,用于嵌裝于所述按摩椅的扶手的上端內部,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的平行于所述扶手的長度方向且靠近按摩椅外側的一側邊緣與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的對應側邊緣鉸接;按摩氣囊組,安裝于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和/或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的用于壓覆手臂的一側表面上。優選的,在上述的手臂按摩裝置中,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包括:上翻蓋殼體,所述按摩氣囊組固定于所述上翻蓋殼體的用于壓覆手臂的一側表面;上翻蓋連接骨架,固定連接于所述上翻蓋殼體內部,所述上翻蓋連接骨架設置有用于與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鉸接的第一鉸接架。優選的,在上述的手臂按摩裝置中,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包括:下翻蓋殼體,用于嵌裝于所述扶手的上端內部,所述按摩氣囊組固定于所述下翻蓋殼體的用于壓覆手臂的一側表面;下翻蓋連接架,固定連接于所述下翻蓋殼體內,并用于固定于所述扶手上;翻轉支架,固定于所述下翻蓋殼體上,用于與所述第一鉸接架鉸接。優選的,在上述的手臂按摩裝置中,還包括啟閉定位機構,所述啟閉定位機構包括:第二鉸接架,固定設置于所述上翻蓋連接骨架上且與所述第一鉸接架位于所述上翻蓋連接骨架的同側;限位擋板,設置于所述翻轉支架的鉸接端,用于阻擋限位所述第二鉸接架向開啟側翻轉的角度;連軸套,鉸接于所述翻轉支架的靠近下翻蓋殼體的一端;導向柱,固定于所述連軸套上,且所述導向柱的軸線垂直于所述連軸套的轉動軸線;活動連軸,與所述第二鉸接架的自由端鉸接,且所述活動連軸套接于所述導向柱上,所述活動連軸的轉動方向垂直于所述導向柱的軸線,所述活動連軸與所述第二鉸接架的鉸接點位于所述第一鉸接架的鉸接點和所述連軸套的鉸接點之間;壓縮彈性件,套設于所述導向柱的外部,且所述壓縮彈性件的兩端分別
彈性作用于所述連軸套和所述活動連軸上。優選的,在上述的手臂按摩裝置中,所述活動連軸上與所述第二鉸接架鉸接的部位為卡槽,所述卡槽通過銷軸與所述第二鉸接架鉸接。優選的,在上述的手臂按摩裝置中,所述壓縮彈性件為壓縮彈簧或彈性橡膠。優選的,在上述的手臂按摩裝置中,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與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之間的最大翻轉角度在25°~55°之間。優選的,在上述的手臂按摩裝置中,所述上翻蓋殼體包括扣合固定的第一上殼體和第一下殼體。優選的,在上述的手臂按摩裝置中,所述下翻蓋殼體包括扣合固定的第二上殼體和第二下殼體,所述下翻蓋連接架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下殼體上,所述翻轉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上殼體上。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按摩椅,包括扶手和手臂按摩裝置,所述手臂按摩裝置為以上任一項所述的手臂按摩裝置,所述手臂按摩裝置的下翻蓋按摩總成嵌裝于所述扶手的上端內部,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的上表面為手臂支撐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提供的按摩椅的手臂按摩裝置包括上翻蓋按摩總成和下翻蓋按摩總成,下翻蓋按摩總成可嵌裝于按摩椅的扶手的上端內部,上翻蓋按摩總成與下翻蓋按摩總成鉸接,且鉸接位置為上翻蓋按摩總成和下翻蓋按摩總成的平行于扶手的長度方向的一側邊緣,該側邊緣靠近按摩椅的外側,即上翻蓋按摩總成可向外側翻轉。當需要使用手臂按摩功能時,將上翻蓋按摩總成相對下翻蓋按摩總成向外側翻轉打開,手臂放入手臂安裝裝置內,通過上翻蓋按摩總成和/或下翻蓋按摩總成上的按摩氣囊組進行按摩。當不使用手臂按摩功能時,直接將上翻蓋按摩總成翻轉關閉,由于手臂按摩裝置的下翻蓋按摩總成嵌裝于扶手的上端內部,因此,手臂按摩裝置不會占用扶手的上部空間,不會限制手臂的自由活動,手臂可以放置于上翻蓋按摩總成的上表面上,該表面作為手臂支撐面。且在不使用手臂按摩功能時,不需要將手臂按摩裝置拆卸,方便了用戶使用,不會占用按摩椅的外部額外空間,外觀整潔美觀。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按摩椅的手臂按摩裝置的閉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臂按摩裝置的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臂按摩裝置的上翻蓋按摩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臂按摩裝置的下翻蓋按摩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臂按摩裝置的上翻蓋連接骨架與翻轉支架鉸接安裝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臂按摩裝置的上翻蓋連接骨架與翻轉支架處于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臂按摩裝置的上翻蓋連接骨架與翻轉支架處于閉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臂按摩裝置的啟閉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在圖1-圖8中,1為上翻蓋按摩總成、11為第一上殼體、12為第一下殼體、13為上翻蓋連接骨架、131為第一鉸接架、132為第二鉸接架、2為下翻蓋按摩總成、21為第二上殼體、22為第二下殼體、23為下翻蓋連接架、24為翻轉支架、241為限位擋板、3為按摩氣囊組、4為啟閉定位機構、41為活動連軸、411為卡槽、42為導向柱、43為壓縮彈性件、44為連軸套。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種按摩椅的手臂按摩裝置,簡化了使用操
作,方便用戶使用,同時在不使用時不占用空間,不會影響用戶的肢體伸展。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包含該手臂按摩裝置的按摩椅,結構緊湊,方便用戶使用,不會影響用戶的肢體伸展。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考圖1-圖4,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按摩椅的手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按摩椅的手臂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翻蓋按摩總成(1),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1)的上表面為手臂支撐面;下翻蓋按摩總成(2),用于嵌裝于所述按摩椅的扶手的上端內部,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1)的平行于所述扶手的長度方向且靠近按摩椅外側的一側邊緣與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2)的對應側邊緣鉸接;按摩氣囊組(3),安裝于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1)和/或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2)的用于壓覆手臂的一側表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按摩椅的手臂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翻蓋按摩總成(1),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1)的上表面為手臂支撐面;下翻蓋按摩總成(2),用于嵌裝于所述按摩椅的扶手的上端內部,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1)的平行于所述扶手的長度方向且靠近按摩椅外側的一側邊緣與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2)的對應側邊緣鉸接;按摩氣囊組(3),安裝于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1)和/或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2)的用于壓覆手臂的一側表面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臂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蓋按摩總成(1)包括:上翻蓋殼體,所述按摩氣囊組(3)固定于所述上翻蓋殼體的用于壓覆手臂的一側表面;上翻蓋連接骨架(13),固定連接于所述上翻蓋殼體內部,所述上翻蓋連接骨架(13)設置有用于與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2)鉸接的第一鉸接架(13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臂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翻蓋按摩總成(2)包括:下翻蓋殼體,用于嵌裝于所述扶手的上端內部,所述按摩氣囊組(3)固定于所述下翻蓋殼體的用于壓覆手臂的一側表面;下翻蓋連接架(23),固定連接于所述下翻蓋殼體內,并用于固定于所述扶手上;翻轉支架(24),固定于所述下翻蓋殼體上,用于與所述第一鉸接架(131)鉸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臂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啟閉定位機構(4),所述啟閉定位機構(4)包括:第二鉸接架(132),固定設置于所述上翻蓋連接骨架(13)上且與所述第一鉸接架(131)位于所述上翻蓋連接骨架(13)的同側;限位擋板(241),設置于所述翻轉支架(24)的鉸接端,用于阻擋限位所述第二鉸接架(132)向開啟側翻轉的角度;連軸套(44),鉸接于所述翻轉支架(24)的靠近下翻蓋殼體的一端;導向柱(42),固定于所述連軸套(4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康正,李哲義,閻曉輝,欒好恒,巨傳,欒林生,董麗娜,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康泰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