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變形縫結構,該變形縫結構包括:兩端埋設于第一混凝土結構和第二混凝土結構內的止水帶;形成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結構底部并向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底部延伸的企口承托,所述企口承托與所述止水帶埋設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內的埋置端對應設置;以及夾設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結構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之間的柔性嵌縫板,包括支設于所述企口承托和所述止水帶之間的底部嵌縫板和立設于所述止水帶之上的頂部嵌縫板。變形縫的接口緊密,在變形縫的底部設置企口承托,增加剛性防水結構,在企口承托的上部設置止水帶,又具有柔性防水,在變形縫的頂部設置密封膠防水,整體防水性能好,抗變形能力強,變形縫的結構可靠性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領域,特指一種變形縫結構。
技術介紹
常規房屋建筑基礎有墊層,在墊層上做防水層,然后在防水層上澆筑結構混凝土基礎。但常規市政構筑物如河道、箱涵、大型設備坑等無混凝土墊層及防水層,而大型結構又不能一次施工,先后施工的混凝土結構之間的連接縫的處理尤為重要,現有的變形縫結構為在前后的混凝土結構之間的變形縫處填密封膠,變形縫的中部設置埋設在前后混凝土結構內的止水帶,但是僅有密封膠和止水帶形成的變形縫結構存在可靠性和防水性較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變形縫結構,解決現有無防水層的構筑物中變形縫連接的可靠性和防水性較差的問題。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一種變形縫結構,包括:兩端埋設于第一混凝土結構和第二混凝土結構內的止水帶;形成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結構底部并向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底部延伸的企口承托,所述企口承托與所述止水帶埋設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內的埋置端對應設置;以及夾設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結構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之間的柔性嵌縫板,包括支設于所述企口承托和所述止水帶之間的底部嵌縫板和立設于所述止水帶之上的頂部嵌縫板。變形縫的接口緊密,在變形縫的底部設置企口承托,增加剛性防水結構,在企口承托的上部設置止水帶,又具有柔性防水,在變形縫的頂部設置密封膠防水,整體防水性能好,抗變形能力強,變形縫的結構可靠性高。本技術變形縫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結構內位于所述止水帶上方設有三角形附加鋼筋。本技術變形縫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內位于所述止水帶的埋置端的下方設有方形附加鋼筋,上方設有三角形附加鋼筋。本技術變形縫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頂部嵌縫板的頂端和所述第一混凝土結構與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之間填設有密封膠。本技術變形縫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止水帶的中部為橡膠結構,兩端為鋼邊結構,所述橡膠結構的中心設有空心洞,所述空心洞對應設于所述頂部嵌縫板和所述底部嵌縫板之間。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變形縫結構設于底板處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變形縫結構設于底板處的施工過程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變形縫結構設于箱涵處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變形縫結構,適用于大型無防水的構筑物變形縫的施工,比如河道、箱涵、底板等無混凝土墊層以及防水層的結構,該些結構不能一次澆筑成型,需要分多段施工。本技術的變形縫結構具有整體性強、解決構筑物不同區段間企口不均勻沉降造成裂縫及滲漏問題。本技術的變形縫結構形成于混凝土結構的連接縫處,在澆筑兩個相鄰的混凝土結構時,在接縫處設置柔性嵌縫板,在柔性嵌縫板的中部垂直連接縫設置止水帶,起到防水作用,在先形成的混凝土結構的底部設置企口承托,用于承托后形成的混凝土結構,該企口承托對應連接縫設置,起到了剛性防水的作用。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變形縫結構進行說明。大型構筑物在施工時,不能一次施工,這樣就需要對混凝土結構之間的連接縫進行處理,確保其具有可靠性和防水性。本技術的變形縫結構就是應用于兩個混凝土結構之間的連接縫處,具有防水性號,整體性強,可靠性高的優勢。參閱圖1,顯示了本技術變形縫結構設于底板處的結構示意圖。下面結合圖1,對本技術變形縫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下面以在地板結構處的變形縫為例進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變形縫結構包括止水帶23、企口承托25、以及柔性嵌縫板,止水帶23的兩端埋設于第一混凝土結構21和第二混凝土結構22內,該止水帶23的中部位于第一混凝土結構21和第二混凝土結構22的接縫處。企口承托25形成于第一混凝土結構21的底部并向第二混凝土結構22底部延伸,企口承托25與止水帶23埋設在第二混凝土結構22內的埋置端231對應設置。柔性嵌縫板夾設在第一混凝土結構21和第二混凝土結構22之間,該柔性嵌縫板包括支設于企口承托25和止水帶23之間的底部嵌縫板242和立設于止水帶23之上的頂部嵌縫板241。柔性嵌縫板的厚度為20mm,通過柔性嵌縫板的柔性使得第一混凝土結構21和第二混凝土結構22間形成變形縫。柔性嵌縫板之間的的止水帶23起到了柔性的防水作用,底部嵌縫板242的底部通過企口承托25起到了剛性防水作用,且企口承托25增長防水滲漏路徑。第一混凝土結構21內位于止水帶23上方設有三角形附加鋼筋26,三角形附加鋼筋26采用縱向鋼筋和箍筋綁扎而成,三根縱向鋼筋設于三角形的角部,然后用多根箍筋綁扎固定形成了三角形附加鋼筋26。該三級形附加鋼筋26起到了定位和限位止水帶23的作用。第二混凝土結構22內位于止水帶23的埋置端231的下方設有方形附加鋼筋27,上方設有三角形附加鋼筋26,方形附加鋼筋27采用縱向鋼筋和箍筋綁扎而成,四根縱向鋼筋設于方形的四個角部,然后用多根箍筋綁扎固定形成了方形附加鋼筋27,該方形附加鋼筋27起到了定位和承托止水帶23的作用。三角形附加鋼筋26為止水帶23預留了縫隙,在澆筑止水帶23底部的混凝土時需要釋放氣體和振搗空間,可以通過三角形附加鋼筋26預留的縫隙,將止水帶23勾起,且三角形附加鋼筋26對止水帶23還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在頂部嵌縫板241的頂端和第一混凝土結構21和第二混凝土結構22之間填設有密封膠28,起到了防水作用。止水帶23為丁基鋼邊止水帶,中部為橡膠結構,兩端為鋼邊結構,通過兩端的鋼邊結構增強與混凝土結構的連接強度。中部的橡膠結構為鋼板外包丁基橡膠,通過橡膠可以起到一定的變形緩沖作用,且提高防水效果。在橡膠結構的中心設有空心洞232,該空心洞232對應設于頂部嵌縫板241和底部嵌縫板242之間,該空心洞232為圓形空洞,具有一定的變形緩沖作用。止水帶23起到了防水和緩沖的作用。企口承托25與第一混凝土結構21澆筑成一體結構,在企口承托25內設置斜向45°的加強鋼筋251,將加強鋼筋251與第一混凝土結構21內的鋼筋連接固定,通過企口承托25承托第二混凝土結構22,又為變形縫提供了剛性防水的作用。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為底板結構中的變形縫結構,其中的第一混凝土結構21和第二混凝土結構22構成了底板結構。在第一混凝土結構21和第二混凝土結構22底部鋪設有砂石墊層12和隔離層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變形縫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端埋設于第一混凝土結構和第二混凝土結構內的止水帶;形成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結構底部并向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底部延伸的企口承托,所述企口承托與所述止水帶埋設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內的埋置端對應設置;以及夾設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結構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之間的柔性嵌縫板,包括支設于所述企口承托和所述止水帶之間的底部嵌縫板和立設于所述止水帶之上的頂部嵌縫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變形縫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兩端埋設于第一混凝土結構和第二混凝土結構內的止水帶;
形成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結構底部并向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底部延伸
的企口承托,所述企口承托與所述止水帶埋設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內的
埋置端對應設置;以及
夾設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結構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結構之間的柔性嵌縫
板,包括支設于所述企口承托和所述止水帶之間的底部嵌縫板和立設于所
述止水帶之上的頂部嵌縫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形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
結構內位于所述止水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建華,鄭洪,起林春,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