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時延控制方法和一種時延控制系統,其中,時延控制方法包括:獲取網絡中進行數據傳輸所用的第一發送時間間隔,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用于通信網絡數據的收發和處理;確定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獲取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的約數;將所述約數中的任一約數設置為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所述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用于通信網絡數據的收發和處理。通過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可以使用s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分別與使用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對齊,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錯干擾,避免出現在同一時刻既發送又接收的情況,也減小了基站產品的實現難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時延控制方法和一種時延控制系統,其中,時延控制方法包括:獲取網絡中進行數據傳輸所用的第一發送時間間隔,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用于通信網絡數據的收發和處理;確定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獲取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的約數;將所述約數中的任一約數設置為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所述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用于通信網絡數據的收發和處理。通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可以使用s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分別與使用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對齊,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錯干擾,避免出現在同一時刻既發送又接收的情況,也減小了基站產品的實現難度。【專利說明】時延控制方法和時延控制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信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時延控制方法和一種時延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涌現出了大量滿足各種特定功能的應用業務,其中一些業務對數據時延要求較低,例如收發郵件,下載電影等,另一些業務對數據時延有嚴格的要求,例如網絡聯機游戲、搶購、搶紅包等,這類業務通常都要求用戶數據的時延盡可能短。在LTE(通用移動技術的長期演進)網絡中,TTI(Transmiss1n Time Interval,發送時間間隔)是影響用戶數據時延的重要指標。CP(Cyclic Prefix,循環前綴)包括普通循環前綴和擴展循環前綴兩種情況,當前的LTE系統采用的TTI是lms,也即一個子幀,其在普通循環前綴時有14個OFDM符號,在擴展循環前綴時有12個OFDM符號。發送端每Ims發送一次數據塊,接收端可每Ims接收一個數據塊。為此,相關技術中提出可使用更短的TTI,即sTTI(short Transmiss1n TimeInterval)。這樣,不僅僅是基站、終端的發送時間間隔變短,相應地,與該發送時間間隔相對應的數據處理時間也會隨之降低,例如,數據編碼調制以及數據解調時間都會隨著數據塊大小的降低而減少。然而,采用sTTI后,由于在一個小區中可能既有用戶使用普通TTI進行數據傳輸,也有用戶使用sTTI進行數據傳輸,如果應用在TDD系統中,則可能會造成數據傳輸時的上下行交錯干擾的問題,對于服務不同用戶的基站而言,要在相同時刻即進行下行發送又進行上行接收是很難實現的。如圖1所示,用戶I使用普通TTI,TTI包含的OFDM(正交頻分復用)符號數是14,用戶2則使用sTTI。當sTTI所包含的OFDM符號的數量為5時,用戶2的上行、下行TTI邊界與用戶I的上行、下行邊界無法對齊,則會出現上下行交錯干擾,而對于服務于用戶I和用戶2的基站而言,在某個特定的時刻需要既進行數據發送又進行數據的接收,基站產品實現的難度也加大了。因此,如何設計sTTI的時長,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的至少之一。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可以避免數據傳輸時的上下行交錯干擾的問題,并提升數據傳輸效率。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種時延控制方法,包括:獲取網絡中進行數據傳輸所用的第一發送時間間隔,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用于通信網絡數據的收發和處理;確定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獲取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的約數;將所述約數中的任一約數設置為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所述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用于通信網絡數據的收發和處理。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發送時間間隔即TTI,第二發送時間間隔即sTTI,當sTTI所包含的OFDM符號的數量,為TTI的符號的數量的約數時,使用S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分別與使用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對齊,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錯干擾,避免出現在同一時刻既發送又接收的情況,也減小了基站產品的實現難度。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在普通循環前綴時具有14個OFDM符號,所述第二發送時間間隔在普通循環前綴時具有2個或7個OFDM符號。在該技術方案中,當前的LTE系統采用的TTI是lms,即一個子幀,在普通循環前綴時有14個OFDM符號,發送端每Ims發送一次數據塊,接收端可每Ims接收一個數據塊,在此基礎上,可以確定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的約數為2或7,故可以設置第二發送時間間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為2或7。這樣,s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為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的約數,使用s 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分別與使用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對齊,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錯干擾,避免出現在同一時刻既發送又接收的情況,也減小了基站產品的實現難度。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在擴展循環前綴時具有12個OFDM符號,所述第二發送時間間隔在擴展循環前綴時具有2個、3個、4個或6個OFDM符號。在該技術方案中,當前的LTE系統采用的TTI是lms,即一個子幀,在擴展循環前綴時有12個OFDM符號,發送端每Ims發送一次數據塊,接收端可每Ims接收一個數據塊,在此基礎上,可以確定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的約數為2、3、4或6,故可以設置第二發送時間間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為2、3、4或6。這樣,s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為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的約數,使用s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分別與使用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對齊,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錯干擾,避免出現在同一時刻既發送又接收的情況,也減小了基站產品的實現難度。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種時延控制系統,包括:第一TTI獲取單元,獲取網絡中進行數據傳輸所用的第一發送時間間隔,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用于通信網絡數據的收發和處理;符號數量確定單元,確定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約數計算單元,獲取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的約數;設置單元,將所述約數中的任一約數設置為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所述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用于通信網絡數據的收發和處理。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TTI獲取單元獲取的第一發送時間間隔即TTI,符號數量確定單元確定的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后,可通過約數計算單元計算該數量的約數,并由設置單元將該約數設置為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第二發送時間間隔即sTTI。這樣,當sTTI所包含的OFDM符號的數量為TTI的符號的數量的約數時,使用s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分別與使用TTI的用戶的上行、下行的邊界對齊,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錯干擾,避免出現在同一時刻既發送又接收的情況,也減小了基站產品的實現難度。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在普通循環前綴時具有14個OFDM符號,所述第二發送時間間隔在普通循環前綴時具有2個或7個OFDM符號。在該技術方案中,當前的LTE系統采用的TTI是lms,即一個子幀,在普通循環前綴時有14個OFDM符號,發送端每Ims發送一次數據塊,接收端可每Ims接收一個數據塊,在此基礎上,符號數量確定單元確定的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后,即可將數值發送至約數計算單元,以便約數計算單元計算出其約數,其中,可以確定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的約數為2或7,故可以設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時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獲取網絡中進行數據傳輸所用的第一發送時間間隔,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用于通信網絡數據的收發和處理;確定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獲取所述第一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的約數;將所述約數中的任一約數設置為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的OFDM符號的數量,所述第二發送時間間隔用于通信網絡數據的收發和處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