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具備廢氣凈化裝置且能夠在發動機搭載空間內高效率地配置的發動機裝置。柴油機(1)具備對廢氣進行處理的廢氣處理裝置(2),在柴油機(1)的上表面側配置廢氣處理裝置(2)。而且,具有在柴油機(1)和廢氣處理裝置(2)中的一方設置臨時固定卡定體(90)、在另一方設置臨時固定卡定槽口(92)的構造,在柴油機(1)的附設部件的下方側配置臨時固定卡定體(90)或臨時固定卡定槽口(92)。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設置有廢氣凈化裝置的柴油機等發動機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搭載于例如輪式裝載機或反鏟挖掘機或叉車等作業機械的發動機裝置。
技術介紹
以往,開發有如下的技術:在發動機的排氣路徑中設置廢氣凈化裝置(柴油顆粒過濾器),通過廢氣凈化裝置的氧化催化劑或碳煙過濾器等,對從柴油機排出的廢氣進行凈化處理(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另外,近年來,為了采取環保措施,在建筑機械、農業機械等作業機械的領域也要求在該機械所使用的柴油機設置廢氣凈化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45430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182705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但是,在設置有廢氣凈化裝置的情況下,在發動機的排氣路徑中,僅是配置廢氣凈化裝置來代替消音器(muffler),與消音器相比,廢氣凈化裝置非常重。因此,存在如下的問題:即使將專利文獻2公開的建筑機械中的消音器的支承構造挪用為廢氣凈化裝置的支承構造,也無法穩定地裝配廢氣凈化裝置。特別是在輪式裝載機這樣的作業機械中,想要為了防止與周圍接觸而減小回轉半徑,因而要求行走機體自身的緊湊化,發動機搭載空間存在限制。另外,在將廢氣凈化裝置裝配于柴油機時,因為廢氣凈化裝置是重物,因此其裝配作業中對作業者的負擔很大。因此,本專利技術對這些現狀進行研究而想要提供一種實施了改善的發動機裝置。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技術方案1的專利技術是一種發動機裝置,所述發動機裝置具備對發動機的廢氣進行處理的廢氣處理裝置,在所述發動機的上表面側配置所述廢氣處理裝置,其中,具有在所述發動機和所述廢氣處理裝置中的一方設置臨時固定卡定體、在另一方設置臨時固定卡定槽口的構造,在所述發動機的附設部件的下方側配置所述臨時固定卡定體和臨時固定卡定槽口。技術方案2的專利技術是在技術方案1記載的發動機裝置中,具有在所述發動機的飛輪殼上搭載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構造,在所述發動機與所述廢氣處理裝置之間延伸設置作為所述附設部件的再循環廢氣管。技術方案3的專利技術是在技術方案1或2記載的發動機裝置中,將排氣出口管經由排氣節流裝置固定于所述發動機的排氣歧管,將所述排氣出口管連結于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入口管。技術方案4的專利技術是在技術方案3記載的發動機裝置中,使所述排氣出口管在俯視觀察下為S字形狀。技術方案5的專利技術是在技術方案1記載的發動機裝置中,具有具備供所述發動機等搭載的主機框架的構造,在所述發動機的排氣歧管設置部設置排氣節流裝置,使與所述主機框架相對設置的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一側面和排氣節流裝置的外側面齊平地形成。技術方案6的專利技術是在技術方案5記載的發動機裝置中,相對于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一側面和所述排氣節流裝置的外側面,使交流發電機的外側面也齊平地形成。技術方案7的專利技術是在技術方案5或6記載的發動機裝置中,使所述排氣節流裝置相對于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氣體入口偏置。專利技術的效果根據技術方案1的專利技術,一種發動機裝置,其具備對發動機的廢氣進行處理的廢氣處理裝置,在所述發動機的上表面側配置所述廢氣處理裝置,其中,具有在所述發動機和所述廢氣處理裝置中的一方設置臨時固定卡定體、在另一方設置臨時固定卡定槽口的構造,在所述發動機的附設部件的下方側配置所述臨時固定卡定體和臨時固定卡定槽口,因此,能夠將作為重物的所述廢氣處理凈化裝置在發動機裝配時通過所述臨時固定卡定體和臨時固定卡定槽口引導到所述發動機的上表面側。因此,能夠使廢氣凈化裝置在發動機裝配作業時的作業性效率化。另外,能夠在偏離所述附設部件的位置對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后裝螺栓(日文:后付けボルト)進行緊固,能夠提高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裝卸作業性。根據技術方案2的專利技術,具有在所述發動機的飛輪殼上搭載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構造,在所述發動機與所述廢氣處理裝置之間延伸設置作為所述附設部件的再循環廢氣管,因此,能夠使再循環廢氣管繞過所述發動機的側面而緊湊地形成安裝高度,并且,將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經由所述臨時固定卡定體臨時固定支承在飛輪殼上表面側,能夠提高緊固作業性。根據技術方案3的專利技術,將排氣出口管經由排氣節流裝置固定于所述發動機的排氣歧管,將所述排氣出口管連結于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入口管,因此,僅變更所述排氣出口管的規格,就能夠容易地變更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安裝位置等,能夠簡單地與各種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室空間對應地搭載載置有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所述發動機。根據技術方案4的專利技術,使所述排氣出口管在俯視觀察下為S字形狀,因此,能夠使所述排氣節流裝置相對于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入口管偏置地進行配置。因此,能夠確保連接在所述發動機與所述排氣節流裝置之間的冷卻水用的配管空間,能夠容易地防止冷卻水用的配管因機械振動與所述發動機接觸而損壞。根據技術方案5的專利技術,具有具備供所述發動機等搭載的主機框架的構造,在所述發動機的排氣歧管設置部設置排氣節流裝置,使與所述主機框架相對設置的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一側面和排氣節流裝置的外側面齊平地形成,因此,能夠簡單地構成由所述主機框架包圍所述發動機的發動機室構造,并且,能夠容易地提高配置有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所述發動機的裝配作業性。根據技術方案6的專利技術,相對于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一側面和所述排氣節流裝置的外側面,使交流發電機的外側面也齊平地形成,因此,能夠與所述主機框架的平坦的豎直狀壁面相向地緊湊地靠近配置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一側面、所述排氣節流裝置的外側面和交流發電機的外側面,能夠在受限的發動機室空間緊湊地裝配所述發動機。根據技術方案7的專利技術,使所述排氣節流裝置相對于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氣體入口偏置,因此,能夠確保連接在上述發動機與上述排氣節流裝置之間的冷卻水用的配管空間,能夠容易地防止冷卻水用的配管因機械振動與所述發動機接觸而損壞。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柴油機的右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柴油機的左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柴油機的俯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柴油機的后視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柴油機的主視圖。圖6是拆下濾油器的柴油機的左視圖。圖7是拆下濾油器的柴油機的俯視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的柴油機的主視立體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的柴油機的后視立體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的柴油機的俯視立體圖的放大圖。圖11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圖12是廢氣凈化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動機裝置,具備對發動機的廢氣進行處理的廢氣處理裝置,在所述發動機的上表面側配置所述廢氣處理裝置,所述發動機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發動機和所述廢氣處理裝置中的一方設置臨時固定卡定體、在另一方設置臨時固定卡定槽口的構造,在所述發動機的附設部件的下方側配置所述臨時固定卡定體和臨時固定卡定槽口。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3.11.22 JP 2013-242243;2013.11.22 JP 2013-242241.一種發動機裝置,具備對發動機的廢氣進行處理的廢氣處理裝
置,在所述發動機的上表面側配置所述廢氣處理裝置,
所述發動機裝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在所述發動機和所述廢氣處理裝置中的一方設置臨時固定卡
定體、在另一方設置臨時固定卡定槽口的構造,在所述發動機的附設
部件的下方側配置所述臨時固定卡定體和臨時固定卡定槽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所述發動機的飛輪殼上搭載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的構造,所
述發動機與所述廢氣處理裝置之間延伸設置作為所述附設部件的再循
環廢氣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動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光田匡孝,福吉真也,日下北斗,田口功,
申請(專利權)人:洋馬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