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包括:尾座及插芯,尾座設置有與尾座同軸的第一空腔、傾斜設置并連通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同軸設置且第三空腔的內徑略大于第二空腔的內徑;插芯同軸設置有與尾纖外形尺寸相適應的通孔;插芯的一端插入第三空腔內并與第三空腔緊配合連接;插芯的軸線與尾座的軸線之間的夾角α為3.2°~3.6°;插芯的另一端的斷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β為11.2°~12.2°;尾座靠近第三空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連接耦合器件的接口部。該尾纖連接器有效避免了插芯的軸向移動,能夠使該尾纖連接器的插芯與尾座之間不易松動,保證了該尾纖連接器工作的穩(wěn)定性。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光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
技術介紹
在通信領域內,光纖通信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和發(fā)展,光纜在局域網中的應用更是十分廣泛,各種終端設備都需要與光纜尾纖連接,由于光纖的幾何特性和光學特性,以及傳輸特性對尾纖連接裝置有很高的要求,現(xiàn)有尾纖連接器主要包括尾座及插芯兩部分,當連接器頻繁進行插拔時,易造成插芯與尾座之間沿軸向出現(xiàn)松動現(xiàn)象,影響連接器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插芯與尾座之間不易松動、工作狀態(tài)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為達此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包括:尾座及插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設置有與所述尾座同軸的第一空腔、傾斜設置并連通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及所述第三空腔同軸設置且所述第三空腔的內徑略大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內徑;所述插芯同軸設置有與尾纖外形尺寸相適應的通孔;所述插芯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空腔內并與所述第三空腔緊配合連接;所述插芯的軸線與所述尾座的軸線之間的夾角α為3.2°?3.6° ;所述插芯的另一端的斷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β為11.2°?12.2°;所述尾座靠近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連接耦合器件的接口部。進一步地,所述接口部呈圓柱體狀,所述接口部的外徑略小于所述尾座的外徑。更進一步地,所述接口部的遠離所述第一空腔的端部設置有倒角。進一步地,所述尾座的外徑為Φ 2.98mm?Φ 3.02mm。進一步地,所述尾座的遠離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連接耦合器件的第二接口部。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口部呈圓柱體狀,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外徑略小于所述尾座的外徑。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口部設置有用于定位耦合器件的角度的定位平臺。進一步地,所述尾座為304不銹鋼材質的尾座。進一步地,所述插芯為陶瓷材質的插芯。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尾纖連接器通過插芯插入尾座的傾斜設置的第三空腔內并與該第三空腔緊配合連接,該插芯的軸線與尾座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3.2°?3.6°,而且插芯未插入尾座的一端的斷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11.2°?12.2°,并通過尾座靠近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連接耦合器件的接口部,有效避免了插芯的軸向移動,使插芯與尾座之間不易松動,保證了該尾纖連接器工作的穩(wěn)定性,同時,尾座采用304不銹鋼材質,插芯采用陶瓷材質,該尾纖連接器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工作也能夠保證不發(fā)生變形,使用壽命較長。【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尾座;11-第一空腔;12-第二空腔;13-第三空腔;14-接口部;15-第二接口部;16-定位平臺;2-插芯;21 -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包括:尾座I及插芯2,其特征在于,尾座I設置有與尾座I同軸的第一空腔11、傾斜設置并連通第一空腔11的第二空腔12及第三空腔13;第二空腔12及第三空腔13同軸設置且第三空腔13的內徑略大于第二空腔12的內徑;插芯2同軸設置有與尾纖外形尺寸相適應的通孔21;插芯2的一端插入第三空腔13內并與第三空腔13緊配合連接;插芯2的軸線與尾座I的軸線之間的夾角α為3.2°?3.6° ;插芯2的另一端的斷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β為11.2°?12.2°;尾座I靠近第三空腔13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連接耦合器件的接口部14。該尾纖連接器結構有效避免了插芯2的軸向移動,能夠使該尾纖連接器的插芯2與尾座I之間不易松動,保證了該尾纖連接器工作的穩(wěn)定性。具體地,接口部14呈圓柱體狀,接口部14的外徑略小于尾座I的外徑,接口部14的遠離第一空腔11的端部設置有倒角,以便于該尾纖連接器與客戶端耦合器件的連接,確保信號傳輸?shù)姆€(wěn)定性。進一步地,尾座I的遠離第三空腔13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連接耦合器件的第二接口部15,第二接口部15呈圓柱體狀,第二接口部15的外徑略小于尾座I的外徑,利于該尾纖連接器與客戶端耦合器件的連接。另外,第二接口部15設置有一個定位平臺16,用于連接耦合器件時的角度的定位。 優(yōu)選地,尾座I的外徑為Φ 2.98mm?Φ 3.02mm。將該尾座I的外徑設計為3mm的目的主要是方便該尾纖連接器與耦合器件直接焊接連接,無需再在尾座I上增加焊接套環(huán),減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生產成本。優(yōu)選地,尾座I為304不銹鋼材質的尾座,插芯2為陶瓷材質的插芯。該尾纖連接器適用于-40°C_85°C的環(huán)境,不易生銹,能夠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不發(fā)生變形,正常工作。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技術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技術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即可聯(lián)想到本技術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包括:尾座(I)及插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I)設置有與所述尾座(I)同軸的第一空腔(U)、傾斜設置并連通所述第一空腔(11)的第二空腔(12)及第三空腔(13);所述第二空腔(12)及所述第三空腔(13)同軸設置且所述第三空腔(13)的內徑略大于所述第二空腔(12)的內徑;所述插芯(2)同軸設置有與尾纖外形尺寸相適應的通孔(21);所述插芯(2)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空腔(13)內并與所述第三空腔(13)緊配合連接;所述插芯(2)的軸線與所述尾座(I)的軸線之間的夾角α為3.2°?3.6°;所述插芯(2)的另一端的斷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β為11.2°?12.2°;所述尾座(I)靠近所述第三空腔(13)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連接耦合器件的接口部(14)。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部(14)呈圓柱體狀,所述接口部(14)的外徑略小于所述尾座(I)的外徑。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部(14)的遠離所述第一空腔(11)的端部設置有倒角。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I)的外徑為 Φ 2.98mm?Φ 3.02mm。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I)的遠離所述第三空腔(13)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連接耦合器件的第二接口部(15)。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部(15)呈圓柱體狀,所述第二接口部(15)的外徑略小于所述尾座(I)的外徑。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部(15)設置有用于定位耦合器件的角度的定位平臺(16)。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I)為304不銹鋼材質的尾座。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2)為陶瓷材質的插芯。【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包括:尾座及插芯,尾座設置有與尾座同軸的第一空腔、傾斜設置并連通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同軸設置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接穩(wěn)定的尾纖連接器,包括:尾座(1)及插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1)設置有與所述尾座(1)同軸的第一空腔(11)、傾斜設置并連通所述第一空腔(11)的第二空腔(12)及第三空腔(13);所述第二空腔(12)及所述第三空腔(13)同軸設置且所述第三空腔(13)的內徑略大于所述第二空腔(12)的內徑;所述插芯(2)同軸設置有與尾纖外形尺寸相適應的通孔(21);所述插芯(2)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空腔(13)內并與所述第三空腔(13)緊配合連接;所述插芯(2)的軸線與所述尾座(1)的軸線之間的夾角α為3.2°~3.6°;所述插芯(2)的另一端的斷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β為11.2°~12.2°;所述尾座(1)靠近所述第三空腔(13)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連接耦合器件的接口部(1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高曉華,吳勇,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新譽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