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包括殼體;所述殼體表面分別設置有顯示被測物品含水率的含水率顯示屏、顯示物品發霉風險警示的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用于切換含水率量程范圍的含水率量程鍵,以及測量物品含水率的探測針,含水率顯示屏和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均通過二極燈管進行指示,探測針設置在殼體的頂部上側;所述殼體內置有主控電路和電源,所述含水率顯示屏、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含水率量程鍵、探測針和電源均電性連接主控電路;該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集測含水率與測發霉風險為一體,測試結果一目了然,使用方便,便于企業及時根據測試結果進行相應的防范措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檢測儀器,具體是一種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
技術介紹
近幾年來,由于產品在倉儲或運輸過程中出現霉變現象,以致產品遭受客戶拒收,甚至出現銷毀及索賠事項,導致企業損失慘重的事件時有發生,且各行各業均由案例。各行業產品濕度過高是霉菌生長原因之一,若能夠提前檢測出產品的發霉風險,無疑將有利于企業提前做出應對措施。現有的水分含量測試儀雖然可以廣泛用于木材、纖維、紙箱等產品的水分含量測試,但并不能讓各企業方便快捷的了解到該產品短時間內會不會出現發霉情況,以便企業做好防霉或防潮準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包括殼體;所述殼體表面分別設置有顯示被測物品含水率的含水率顯示屏、顯示物品發霉風險警示的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用于切換含水率量程范圍的含水率量程鍵,以及測量物品含水率的探測針,含水率顯示屏和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均通過二極燈管進行指示,探測針設置在殼體的頂部上側;所述殼體內置有主控電路和電源,所述含水率顯示屏、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含水率量程鍵、探測針和電源均電性連接主控電路。
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含水率顯示屏和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均設置在殼體的上部前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該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可廣泛用于測量皮革制品、紡織品、木制品、竹制品、紙制品等產品含水率,并且集測含水率與測發霉風險為一體,通過二極燈管顯示被測物品的含水率及發霉風險,測試結果一目了然,使用方便,便于企業及時根據測試結果進行相應的防范措施。2、該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重量輕,便于攜帶,成本較低,易于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的正面外形結構示意圖。
圖2為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的背面外形結構示意圖。
圖3為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的電氣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含水率顯示屏、3-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4-含水率量程鍵、5-探針保護蓋、6-主控電路、7-探測針、8-電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表面分別設置有顯示被測物品含水率的含水率顯示屏2、顯示物品發霉風險警示的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用于切換含水率量程范圍的含水率量程鍵4,以及測量物品含水率的探測針7,優選的,所述含水率顯示屏2和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均設置在殼體1的上部前側,含水率顯示屏2和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均通過二極燈管進行指示,含水率量程鍵4共有兩個,且間隔設置在殼體1的中部前側,其中一個含水率量程鍵4為量程Ⅰ,量程Ⅰ的測量范圍為7%-15%,另外一個含水率量程鍵4為量程Ⅱ,量程Ⅱ的測量范圍為16%-35%,探測針7設置在殼體1的頂部上側,所述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還包括與殼體1配合以保護探測針7的探針保護蓋5,在存放時,將探針保護蓋5蓋在殼體1頂端,以將探測針7容納于探針保護蓋5內部,對探測針7提供保護;所述殼體1內置有主控電路6和電源8,所述含水率顯示屏2、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含水率量程鍵4、探測針7和電源8均電性連接主控電路6。
作為進一步優化,可以在本技術中添加一個測量含水率與測量發霉風險的切換開關,以適應不同的工作需求。
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所述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將探測針7插入物品內,探測針7測量被測物品的含水率信息,并將信息發送給主控電路6,主控電路6對信息進行處理并獲得物品的含水率數據,主控電路6通過控制含水率顯示屏2上對應該含水率數據的二極燈管發光,來顯示該含水率數據,同時主控電路6通過算法運算,獲得該物品的發霉風險,并通過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進行指示。含水率量程鍵4用于切換探測針7的量程。
所述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使用時,將探測針7插入物品內,首先按下量程Ⅰ的含水率量程鍵4,測試儀器會自動處理該物品水分值顯示在含水率顯示屏2中,若含水率顯示屏2內未有二極燈管亮,則含水率低于7%,若有二極燈管出現燈亮,則讀取該二極燈管左側數值即為該物品含水率,當對應含水率15%的二極燈管亮時,說明物品的含水率≥15%,為了獲得物品的確切含水率,則按下量程Ⅱ的含水率量程鍵4,當有二極燈管出現燈亮時,讀取該二極燈管右側數值即為該物品含水率,若沒有二極燈管亮時,則該物品含水率為15%。
本技術測量物品發霉風險操作,以測真皮制品發霉風險為例,將探針7插入真皮制品,按下量程Ⅰ的含水率量程鍵4,讀取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中真皮制品相對應的二極燈管或其以下二極燈管是否燈亮,如燈亮則說明真皮制品短時間極其容易發霉或霉菌已經開始滋生,需做好產品預防發霉準備;若真皮制品相對應的以上的二極燈管亮,說明真皮制品暫時處于安全狀態。若沒有二極管燈亮時,查看右側含水率顯示屏2中的7%和15%的二極燈管是否燈亮,若沒有二極燈管亮或是7%的二極燈管亮,那說明該真皮制品短時間是處于安全階段;若15%的二極燈管亮時,說明該真皮制品處于嚴重的發霉危險期。
本技術用于測量其他物品的發霉風險時,操作同上。
本技術測量物品含水率原理:根據電導式原理用二極燈管顯示物品含水率。
本技術測量物品發霉風險原理:根據該物品含水率的高低判斷發霉風險。
下面舉例說明本技術對各種物品所設置的濕度安全閥值的合理性。
以真皮為例,本技術將真皮濕度安全閥值定為7%,為了檢測其合理性,進行真皮發霉實驗。
實驗方法:將同塊真皮裁剪面積相同的兩塊,分別作為實驗組1和實驗組2,其中將實驗組1的相對濕度控制在7%,將實驗組2的相對濕度控制在11%,然后將實驗組1和實驗組2同時放置在常溫25℃常濕80%RH的環境下,分別在30天后和60天后進行觀察。
實驗結果:觀察發現,30天后,相對濕度11%的真皮開始出現霉變現象,相對濕度7%的真皮沒有出現霉變現象,60天后,相對濕度11%的真皮已經嚴重霉變,相對濕度7%的真皮仍未出現發霉。
本技術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中,相對應物品均有進行上述發霉實驗操作。
所述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可廣泛用于測量皮革制品、紡織品、木制品、竹制品、紙制品等產品含水率,并且集測含水率與測發霉風險為一體,通過二極燈管顯示被測物品的含水率及發霉風險,測試結果一目了然,使用方便,便于企業及時根據測試結果進行相應的防范措施。所述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重量輕,便于攜帶,成本較低,易于推廣。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包括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表面分別設置有顯示被測物品含水率的含水率顯示屏(2)、顯示物品發霉風險警示的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用于切換含水率量程范圍的含水率量程鍵(4),以及測量物品含水率的探測針(7),含水率顯示屏(2)和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均通過二極燈管進行指示,探測針(7)設置在殼體(1)的頂部上側;所述殼體(1)內置有主控電路(6)和電源(8),所述含水率顯示屏(2)、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含水率量程鍵(4)、探測針(7)和電源(8)均電性連接主控電路(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物品發霉風險測試儀,包括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表面分別設置有顯示被測物品含水率的含水率顯示屏(2)、顯示物品發霉風險警示的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用于切換含水率量程范圍的含水率量程鍵(4),以及測量物品含水率的探測針(7),含水率顯示屏(2)和發霉風險警示顯示屏(3)均通過二極燈管進行指示,探測針(7)設置在殼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鎮澤,黃鎮譽,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新其格化工產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