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LED電源電路,包括變壓器T、電感L、瞬態抑制二極管、三極管VT1、電位器RP1和電容C2,所述電容C2一端分別連接電源VCC、電容C1、三極管VT1發射極、電阻R1、三極管VT3集電極和電阻R2,電容C2另一端分別連接三極管VT1集電極、二極管D1負極和變壓器T線圈L1一端,變壓器T線圈L1另一端接地,所述電容C1另一端連接變壓器T線圈L2,變壓器T線圈L2另一端連接電容C3,電容C3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1另一端、三極管VT1基極和三極管VT2集電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智能LED電源電路采用三極管作為主要控制元件,電路結構簡單,成本低,體積小,驅動效果好,穩定性高,非常適合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LED,具體是一種智能LED電源電路。
技術介紹
在能源危機和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今天,節能與環保已成為社會焦點議題。LED因其高效、節能、環保、壽命長、色彩豐富、體積小、耐閃爍、可靠性高、調控方便等諸多優點等特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照明光源。傳統的白熾燈效率低、耗電高;熒光燈省電,但使用壽命短、易碎,廢棄物存在汞污染;高強度氣體放電燈存在效率低、耗電高、壽命短、電磁輻射危害等缺點;若能以LED照明取代目前的低效率、高耗能的傳統照明,無疑能緩解當前越來越緊迫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問題。由于LED自身的伏安特性及溫度特性,使得LED對電流的敏感度要高于對電壓的敏感度,故不能由傳統的電源直接給LED供電。因此,要用LED作照明光源首先就要解決電源驅動的問題,如何提供穩定性高、成本低的LED電源電路成為各大LED廠家的研究方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LED電源電路,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LED電源電路,包括變壓器T、電感L、瞬態抑制二極管、三極管VT1、電位器RP1和電容C2,所述電容C2一端分別連接電源VCC、電容C1、三極管VT1發射極、電阻R1、三極管VT3集電極和電阻R2,電容C2另一端分別連接三極管VT1集電極、二極管D1負極和變壓器T線圈L1一端,變壓器T線圈L1另一端接地,所述電容C1另一端連接變壓器T線圈L2,變壓器T線圈L2另一端連接電容C3,電容C3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1另一端、三極管VT1基極和三極管VT2集電極,三極管VT2發射極接地,三極管VT2基極連接電位器RP1滑片,電位器RP1一端分別連接二極管D1正極、接地電容C4和電感L,電位器RP1另一端連接三極管VT3發射極,三極管VT3基極分別連接電阻R2另一端和瞬態抑制二極管,瞬態抑制二極管另一端分別連接接地電容C5、電感L另一端和接地發光二極管LED正極。
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電源VCC電壓為12V。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智能LED電源電路采用三極管作為主要控制元件,電路結構簡單,成本低,體積小,驅動效果好,穩定性高,非常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智能LED電源電路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智能LED電源電路,包括變壓器T、電感L、瞬態抑制二極管、三極管VT1、電位器RP1和電容C2,所述電容C2一端分別連接電源VCC、電容C1、三極管VT1發射極、電阻R1、三極管VT3集電極和電阻R2,電容C2另一端分別連接三極管VT1集電極、二極管D1負極和變壓器T線圈L1一端,變壓器T線圈L1另一端接地,所述電容C1另一端連接變壓器T線圈L2,變壓器T線圈L2另一端連接電容C3,電容C3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1另一端、三極管VT1基極和三極管VT2集電極,三極管VT2發射極接地,三極管VT2基極連接電位器RP1滑片,電位器RP1一端分別連接二極管D1正極、接地電容C4和電感L,電位器RP1另一端連接三極管VT3發射極,三極管VT3基極分別連接電阻R2另一端和瞬態抑制二極管,瞬態抑制二極管另一端分別連接接地電容C5、電感L另一端和接地發光二極管LED正極;所述電源VCC電壓為12V。
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請參閱圖1,由開關管VT1、變壓器T、電容C3組成間隙式振蕩器,其間隙時間完全受LED兩端電壓的高低控制,當接通電源VCC時,VT1、VT2、VT3導通,VCC通過VT1加于T,其一次線圈L1通過的電流呈線性規律增加,并在二次線圈L2上感應出下正上負的矩形脈沖電壓;此感應電壓通過電容C3使開關管VT1進一步導通,T的線圈L1電流也就進一步增加,使變壓器T與VT1兩者之間形成一個急驟雪崩正反饋,VT1迅速進入飽和狀態,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變壓器T儲能,另一方面,電容C3開始充電(充電電壓極性為下正上負)。當由于VT1飽和而使T的一次線圈L1電流不能再繼續增加,使T的二次線圈L2感應電壓開始間隙反方向變化,此電壓與電容C3上的電壓共同作用引起VT1集電極電流下降,同上,一個正反饋雪崩過程使VT1迅速截止,在截止期間,續流二極管D1開始導通并將VT1導通飽和期間在脈沖變壓器T線圈L1上存儲的能量通過L2、C4、C5釋放。穩壓原理:電路的穩壓過程是通過改變開關管VT1的間歇時間來實現的。當VCC升高或負載LED電流減小時,由于VS的兩端電壓不變,故使VT3集電極電位降低,VT3、VT2的集電極電流減小,VT1的截止時間增大,飽和導通時間減小,所以VT1導通時間變短,則通過脈沖變壓器T一次電流減小,儲存的能量減少,釋放的能量降低,LED兩端電壓降低到原額定穩壓值。同理,當VCC電壓降低或LED電流增加時,其自調節過程與上相反。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LED電源電路,包括變壓器T、電感L、瞬態抑制二極管、三極管VT1、電位器RP1和電容C2,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C2一端分別連接電源VCC、電容C1、三極管VT1發射極、電阻R1、三極管VT3集電極和電阻R2,電容C2另一端分別連接三極管VT1集電極、二極管D1負極和變壓器T線圈L1一端,變壓器T線圈L1另一端接地,所述電容C1另一端連接變壓器T線圈L2,變壓器T線圈L2另一端連接電容C3,電容C3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1另一端、三極管VT1基極和三極管VT2集電極,三極管VT2發射極接地,三極管VT2基極連接電位器RP1滑片,電位器RP1一端分別連接二極管D1正極、接地電容C4和電感L,電位器RP1另一端連接三極管VT3發射極,三極管VT3基極分別連接電阻R2另一端和瞬態抑制二極管,瞬態抑制二極管另一端分別連接接地電容C5、電感L另一端和接地發光二極管LED正極。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LED電源電路,包括變壓器T、電感L、瞬態抑制二極管、三極管VT1、電位器RP1和電容C2,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C2一端分別連接電源VCC、電容C1、三極管VT1發射極、電阻R1、三極管VT3集電極和電阻R2,電容C2另一端分別連接三極管VT1集電極、二極管D1負極和變壓器T線圈L1一端,變壓器T線圈L1另一端接地,所述電容C1另一端連接變壓器T線圈L2,變壓器T線圈L2另一端連接電容C3,電容C3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1另一端、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靜雅,周至公,和一平,趙威,張宏偉,肖長天,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