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路燈控制系統,包括集中控制器、時鐘模塊、鍵盤模塊、無線通信模塊A、光檢測模塊、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和單元控制器,所述集中控制器分別連接時鐘模塊、鍵盤模塊、無線通信模塊A、顯示模塊和聲光報警模塊,所述單元控制器分別連接無線通信模塊B、光檢測模塊、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以及故障檢測模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基于物聯網技術,并結合微控制器技術,設計了一種無線路燈控制模塊,使每一盞路燈都能遙控、遙測和遙信,實現了網絡化的路燈智能控制,既能滿足夜間照明安全和降低運行費用的要求,又考慮了節省系統開發成本、現場易于安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路燈控制系統,具體是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路燈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路燈控制系統設計的目的,一是能夠滿足正常使用的需要,在夜間車輛、行人通過道路時提供必需的照度,確保安全;二是節約電能,安裝、使用可靠方便,能夠延長用電設備及燈具的使用壽命,減少維護費用。
傳統的照明路燈控制系統一般采用時間控制、光照控制等方式,存在路燈使用壽命短、管理開銷大、無法遠程監控以及故障維修反應效率低等現象。本技術基于物聯網技術,并結合微控制器技術,設計了一種無線路燈控制模塊,使每一盞路燈都能遙控、遙測和遙信,實現了網絡化的路燈智能控制,既能滿足夜間照明安全和降低運行費用的要求,又考慮了節省系統開發成本、現場易于安裝。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路燈控制系統,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路燈控制系統,包括集中控制器、時鐘模塊、鍵盤模塊、無線通信模塊A、光檢測模塊、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和單元控制器,所述集中控制器分別連接時鐘模塊、鍵盤模塊、無線通信模塊A、顯示模塊和聲光報警模塊,所述單元控制器分別連接無線通信模塊B、光檢測模塊、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以及故障檢測模塊。
所述故障檢測模塊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位器RP1和運放U1,電阻R1一端連接故障檢測點,電阻R1另一端連接運放U1反相端,運放U1同相端分別連接電阻R2、電位器RP1一端和電位器RP1滑片,電位器RP1另一端接地,電阻R2另一端連接電源VCC,運放U1輸出端連接電阻R3,電阻R3另一端連接單元控制器和接地二極管VD1負極,運放U1電源端連接電源VCC。
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無線通信模塊A和無線通信模塊B均采用SM300D。
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集中控制器和單元控制器均采用單片機Atmega64。
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采用傳感器BISS0001。
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運放U1采用LM358。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基于物聯網技術,并結合微控制器技術,設計了一種無線路燈控制模塊,使每一盞路燈都能遙控、遙測和遙信,實現了網絡化的路燈智能控制,既能滿足夜間照明安全和降低運行費用的要求,又考慮了節省系統開發成本、現場易于安裝。
附圖說明
圖1為基于物聯網的路燈控制系統的電路結構框圖;
圖2為基于物聯網的路燈控制系統中故障檢測模塊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路燈控制系統,包括集中控制器、時鐘模塊、鍵盤模塊、無線通信模塊A、光檢測模塊、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和單元控制器,所述集中控制器分別連接時鐘模塊、鍵盤模塊、無線通信模塊A、顯示模塊和聲光報警模塊,所述單元控制器分別連接無線通信模塊B、光檢測模塊、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以及故障檢測模塊。
故障檢測模塊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位器RP1和運放U1,電阻R1一端連接故障檢測點,電阻R1另一端連接運放U1反相端,運放U1同相端分別連接電阻R2、電位器RP1一端和電位器RP1滑片,電位器RP1另一端接地,電阻R2另一端連接電源VCC,運放U1輸出端連接電阻R3,電阻R3另一端連接單元控制器和接地二極管VD1負極,運放U1電源端連接電源VCC。
無線通信模塊A和無線通信模塊B均采用SM300D。
集中控制器和單元控制器均采用單片機Atmega64。
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采用傳感器BISS0001。
運放U1采用LM358。
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請參閱圖1,集中控制器向單元控制器發送時鐘控制的開/關燈信號、自動/手動控制信號等信息,并能收到來自單元控制器的路燈開關狀態、消耗功率及故障診斷等信息,單元控制器作為控制終端接收集中控制器通過無線網絡發送的控制路燈開關時間段設定的指令,也可以采集周圍是否有人或車輛通過(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環境光亮度(光檢測模塊)以及路燈故障(故障檢測模塊)等信息,以此作出路燈打開/關閉、路燈點亮的程度以及路燈故障報警等指令,實現按需控制。
請參閱圖2,基準電壓可通過調節電位器RP1的阻值來改變。當路燈正常工作時,故障檢測點電壓大于基準電壓,則運放LM358輸出+12V的正向飽和電壓,該電壓經限流電阻R3和穩壓管VD1構成回路,這時給單片機送入一高電平電壓,當路燈出現故障時,檢測點電壓低于基準電壓,運放電路輸出為零,為單片機送入一低電平電壓,實現故障報警功能。
路燈夜間無行人及車輛通行時,路燈微亮;當檢測到遠方有物體接近時,路燈由微亮轉為全亮,保證照明需要;車輛、行人通過后,路燈自動切換為微亮。
在清晨、傍晚時,路燈可以根據環境明暗變化,實現自動開關;并可以根據環境亮度調整燈具照度,保證使用需要。
系統在白天不使用時,能夠自動轉為休眠狀態,降低系統功耗。
有手動功能,可以通過鍵盤模塊分別控制每個路燈的開/關狀態。
具有路燈故障檢測功能,當有路燈損壞時,可以進行聲光報警,并指示故障路燈的具體位置。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路燈控制系統,包括集中控制器、時鐘模塊、鍵盤模塊、無線通信模塊A、光檢測模塊、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和單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控制器分別連接時鐘模塊、鍵盤模塊、無線通信模塊A、顯示模塊和聲光報警模塊,所述單元控制器分別連接無線通信模塊B、光檢測模塊、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以及故障檢測模塊;所述故障檢測模塊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位器RP1和運放U1,電阻R1一端連接故障檢測點,電阻R1另一端連接運放U1反相端,運放U1同相端分別連接電阻R2、電位器RP1一端和電位器RP1滑片,電位器RP1另一端接地,電阻R2另一端連接電源VCC,運放U1輸出端連接電阻R3,電阻R3另一端連接單元控制器和接地二極管VD1負極,運放U1電源端連接電源VCC。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路燈控制系統,包括集中控制器、時鐘模塊、鍵盤模塊、無線通信模塊A、光檢測模塊、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和單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控制器分別連接時鐘模塊、鍵盤模塊、無線通信模塊A、顯示模塊和聲光報警模塊,所述單元控制器分別連接無線通信模塊B、光檢測模塊、人體和車輛檢測模塊以及故障檢測模塊;
所述故障檢測模塊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位器RP1和運放U1,電阻R1一端連接故障檢測點,電阻R1另一端連接運放U1反相端,運放U1同相端分別連接電阻R2、電位器RP1一端和電位器RP1滑片,電位器RP1另一端接地,電阻R2另一端連接電源VCC,運放U1輸出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利堯,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