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血管內裝置、系統和方法。在一些方面,本專利技術涉及包含傳感器安裝組件的血管內裝置、系統和方法,其中所述傳感器安裝組件具有內部傳感器支架和外部殼體。
技術介紹
隨著血管成形術的出現,對于某些疾病或病癥的治療來說,已經在血管中、且尤其是在冠狀動脈中進行壓力測量。通常在過去,此類壓力測量是通過測量被推進到所關注的冠狀動脈中的導管內所提供的管腔近端處的壓力來完成的。然而,此方法不太有效,由于需要將導管推進到較小的血管中以及粥樣硬化病灶的遠側,因此導管的直徑變得較小。這使得必須使用較小的管腔,因此會給出不太精確的壓力測量,且在必需的最小導管中必須完全消除這一壓力管腔。此外,導管足夠大以至于顯著干擾血流且減弱壓力,導致不準確的壓力測量。為了嘗試克服這些困難,已提出在導絲的遠端上使用超微壓力傳感器。使用直徑較小的導絲會對血流造成較少干擾,且因此提供精確的壓力讀數。然而,將微型傳感器一致地定位于導絲中的制造過程可能是挑戰性的。例如,由于其尺寸,當前安裝在導絲上的傳感器是通過手工安裝在殼體切口中或沿著芯絲安裝的。然而,傳感器的最佳對準取決于組裝者在給定設計內對準傳感器的能力。由于傳感器通常是手工放置的,因此導絲與導絲之間的傳感器位置通常會有一些變化。在傳感器由不同工人定位或放置時,這種變化可能被復雜化。在安裝之后,在進一步的導絲制造步驟期間,傳感器也易被損害。因此,需要改良的裝置、系統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治療患者的導絲系統,包括:內部傳感器支架,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具有主體和延伸穿過所述主體的壁的第一切口;芯絲,所述芯絲被固定至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傳感器組件,所述傳感器組件用于檢測患者的生理特征且被固定至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外部殼體,所述外部殼體設置于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周圍且包含與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的所述切口連通的開口;近側柔性構件,所述近側柔性構件被固定至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和所述外部殼體中的至少一個;第一遠側柔性構件,所述第一遠側柔性構件被固定至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和所述外部殼體中的至少一個;以及至少一個導體,所述至少一個導體電聯接至所述傳感器組件,且朝近側延伸超過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并穿過所述近側柔性構件。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3.11.22 US 61/907,8551.一種用于治療患者的導絲系統,包括:
內部傳感器支架,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具有主體和延伸穿過所述主體
的壁的第一切口;
芯絲,所述芯絲被固定至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
傳感器組件,所述傳感器組件用于檢測患者的生理特征且被固定至所
述內部傳感器支架;
外部殼體,所述外部殼體設置于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周圍且包含與所
述內部傳感器支架的所述切口連通的開口;
近側柔性構件,所述近側柔性構件被固定至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和所
述外部殼體中的至少一個;
第一遠側柔性構件,所述第一遠側柔性構件被固定至所述內部傳感器
支架和所述外部殼體中的至少一個;以及
至少一個導體,所述至少一個導體電聯接至所述傳感器組件,且朝近
側延伸超過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并穿過所述近側柔性構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部傳感器支
架包含延伸穿過所述主體的所述壁的第二切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部傳感器支
架包含設置于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之間的支撐構件。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組件安
裝于導軌上,所述導軌由所述內部傳感器支架的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
切口限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部傳感器支
架的內部包含:第一填充層,所述第一填充層包含釬料、粘合劑或其組合;
及第二填充層,所述第二填充層包含釬料、粘合劑或其組合,所述第二層
設置于所述第一層上且限定安裝表面,使得所述安裝表面設置得比所述導
軌高,且所述傳感器組件安裝于所述安裝表面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部傳感器支
架的內部包含由釬料、粘合劑或其組合限定的安裝表面,所述傳感器組件
安裝于所述安裝表面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殼體包含
多個開口,所述開口被配置成提供所述傳感器組件與所述外部殼體的外部
環境之間的流體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部傳感器支
架是由不銹鋼形成的。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絲系統還包
括第二遠側柔性構件,所述第二遠側柔性構件被固定至所述內部傳感器支
架、所述外部殼體和所述第一遠側柔性構件中的至少一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導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側柔性構件、
所述外部殼體、所述第一遠側柔性構件和所述第二遠側柔性構件中的至少
一個是由不透射線的材料形成的。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導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殼體和
所述第一遠側柔性構件是由不透射線的材料形成的,且所述第二遠側柔性
構件是由可透射線的材料形成的且設置于所述外部殼體與所述第一遠側柔
性構件之間。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導絲系統,其...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