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在從線圈的一端延伸突出的引線部形成沿著第一彎曲方向彎曲的至少兩個第一彎曲部的線圈端部成形裝置以及方法。
技術介紹
以往,作為構成旋轉電機的定子的線圈,公知將具有矩形剖面的線材(扁線)卷繞形成,并且在一端具有連接線(引線部)的線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線圈經由絕緣部件安裝于定子鐵芯。另外,線圈的連接線具有沿扁平(flatwise)方向(與剖面的長邊大致正交的方向)彎曲的兩個扁平彎曲部,該連接線的端部與對應的其他線圈的與連接線相反的一側的端部電連接。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10122號公報在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的旋轉電機的線圈中,引線部的兩個扁平彎曲部沿相同朝向彎曲,但是為了抑制引線部(連接線)彼此的干擾并且使旋轉電機小型化,有時需要在引線部形成至少任一個彎曲部相對于剩余的彎曲部反向彎曲的兩個以上的扁平彎曲部。然而,若利用一對成型模在引線部一并成形上述那樣的至少任一個彎曲部相對于剩余的彎曲部反向彎曲的兩個以上的扁平彎曲部,則與自由端側的扁平彎曲部相比基端側的扁平彎曲部的線材的伸長量變大,由此有引線部的尺寸誤差增加、或者基端側的扁平彎曲部的電阻增加的可能性。另外,這樣的尺寸誤差、電阻的增加,即便對具有矩形(長方形)狀的剖面以外的例如正方形的剖面的引線部,利用一對成型模實施向與剖面的一邊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彎曲加工的情況下也會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線圈端部成形裝置,在從線圈的一端延伸突出的引線部成形沿著第一彎曲方向被彎曲的至少兩個第一彎曲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線圈端部成形裝置具備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它們能夠相互接近分離,并且通過相互接近而使上述引線部沿著與接近分離方向不同方向彎曲,來形成上述至少兩個第一彎曲部,上述至少兩個第一彎曲部的至少任意一個與該一個第一彎曲部以外的第一彎曲部朝反向彎曲,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的一方具有退讓部,在利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在上述引線部成形上述至少兩個第一彎曲部中的相比最靠自由端側的一個更靠基端側的第一彎曲部的期間,上述退讓部不與上述引線部接觸,從而不束縛該引線部的在上述最靠自由端側沿著第一彎曲方向彎曲的部分。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3.12.05 JP 2013-2520001.一種線圈端部成形裝置,在從線圈的一端延伸突出的引線部成
形沿著第一彎曲方向被彎曲的至少兩個第一彎曲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線圈端部成形裝置具備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它們能夠相互接
近分離,并且通過相互接近而使上述引線部沿著與接近分離方向不同方
向彎曲,來形成上述至少兩個第一彎曲部,
上述至少兩個第一彎曲部的至少任意一個與該一個第一彎曲部以
外的第一彎曲部朝反向彎曲,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的一方具有退讓部,在利用上述第一以及
第二成型模在上述引線部成形上述至少兩個第一彎曲部中的相比最靠
自由端側的一個更靠基端側的第一彎曲部的期間,上述退讓部不與上述
引線部接觸,從而不束縛該引線部的在上述最靠自由端側沿著第一彎曲
方向彎曲的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圈端部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的另一方具有包含與上述至少兩個第一
彎曲部對應的多個曲面的第一成形面,
上述退讓部是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的一方形成的凹部,上述
凹部形成為在利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在上述引線部成形上述至
少兩個第一彎曲部中的相比最靠自由端側的一個更靠基端側的第一彎
曲部的期間,與上述第一成形面的和上述最靠自由端側的第一彎曲部對
應的曲面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圈端部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的一方具有與上述引線部平行地延伸,并
且以隨著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相互接近而接近上述第一成形面的
方式傾斜的按壓面,
上述凹部形成為在上述按壓面側開口。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線圈端部成形裝置,其特征在
于,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成型模的一方是相對于另一方能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橋本伸吾,伊藤克也,太田貴憲,赤尾憲彥,川浦弘貴,小林央幸,杉浦宏春,
申請(專利權)人:愛信艾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