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鍛造
,涉及一種馬氏體時效鋼盤軸一體化鍛件的成形方法。
技術介紹
航空傳動部件用材主要為馬氏體時效型超高強度鋼,馬氏體時效鋼是鋼中強度最高的鋼類,同強度級別相當的其它超高強度鋼相比韌性較高,是現有材料中具有最高強韌性配比的鋼種,常用于航空發動機風扇軸和低壓渦輪軸等部件的制造。目前航空傳動部件用鍛件均為盤軸一體化成形,這樣可避免分體成形再焊接帶來的組織不均勻、應力集中等問題,但增加了鍛件的成形、以及冶金難度。為保障鍛件再結晶的充分進行,傳統的馬氏體時效鋼盤軸一體化鍛件終鍛溫度選擇在820~870℃,均為多火次成形(鐓盤部1火、拔桿1-2火),為避免盤部(相比于桿部有效厚度小)長時間空燒問題,常采用先拔桿部、后鐓盤部的工藝思路。傳統工藝最大的弊端在于將鍛件鐓盤與拔桿工序分火次進行,這樣以來就存在鍛件局部空燒問題,而空燒較容易帶來鍛件晶粒粗大,強度、塑性指標不合格等冶金問題,并且拔桿后鍛件長度大為增加,給后續火次鍛件加熱及鐓盤部工序帶來很大的工藝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傳統工藝將鍛件鐓盤與拔桿工序分火次進行,存在鍛件局部空燒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為實現1火次完成盤軸一體化鍛件成形,避免鍛件局部空燒,并降低鍛件生產工藝難度,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將傳統馬氏體時效鋼鍛件終鍛溫度由820~870℃調整至750℃,并改變傳統先拔桿后鐓盤工藝為先鐓盤后拔桿,再在鍛件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馬氏體時效鋼盤軸一體化鍛件的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棒料加熱,選擇1020~1100℃的鍛件加熱溫度,終鍛溫度設定為750℃;在棒料加熱過程中采用高溫棉進行包套,減少棒料出爐后轉移以及鍛造過程中的熱損失;步驟2:鐓盤?拔桿工序,坯料出爐后選用先鐓盤部、后拔桿部的成形思路,鐓盤在專用胎模中完成,完成后鍛件出胎模迅速用保溫棉將盤部包套,并調轉鍛件方向,夾持盤部進行拔桿;步驟3:拔桿保溫措施:在步驟2中的拔桿過程中,對鍛件不間斷地覆蓋保溫棉,以減少鍛件與錘砧之間的熱傳導及鍛件向空間的熱輻射;步驟4:快鍛打圓,經大變形拔桿后利用設備的快鍛功能進行桿部整形打圓,連續的快速持續變形可基本維持鍛件表面溫度;步驟5:完成鍛造工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馬氏體時效鋼盤軸一體化鍛件的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棒料加熱,選擇1020~1100℃的鍛件加熱溫度,終鍛溫度設定為750
℃;在棒料加熱過程中采用高溫棉進行包套,減少棒料出爐后轉移以及鍛造過程中的
熱損失;
步驟2:鐓盤-拔桿工序,坯料出爐后選用先鐓盤部、后拔桿部的成形思路,鐓
盤在專用胎模中完成,完成后鍛件出胎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增樂,鄧瑞剛,冀勝利,黨群,甄小輝,惠斌,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宏遠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