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雙漸屈線變角銑刀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3304906 閱讀: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3:48
    一種雙漸屈線變角銑刀,涉及車削刀具技術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對銑刀的設計,能夠保證切削刃強度的同時,提高工件表面質量,且能夠避免銑刀對大曲率凹曲面淬硬鋼加工時與工件表面干涉現象的發生。刀體的外圓周面上設有兩條螺旋排屑槽,刀體的前端面為雙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前刀面包括一階前刀面和二階前刀面;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后刀面包括一階第一后刀面、一階第二后刀面、二階第一后刀面、二階第二后刀面、三階第一后刀面、三階第二后刀面、四階第一后刀面和四階第二后刀面;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切削刃角包括一階切削刃角、二階切削刃角、三階切削刃角和四階切削刃角。本發明專利技術用于加工大曲率工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車削刀具
    ,具體為一種雙漸屈線變角銑刀

    技術介紹

    銑刀廣泛應用于汽車大型覆蓋件模具半精加工領域,人們要求汽車外觀新穎且流線型設計感強,造成汽車覆蓋件模具型面形狀復雜,因汽車覆蓋件淬硬鋼材料硬度較高,現有刀具不能滿足刀具抗沖擊和加工精度高雙要求。而且在對大曲率凹曲面加工時,易出現銑刀與工件干涉的現象,加劇刀具磨損,影響銑削精度,降低刀具的使用壽命及工件的表面完整性。綜上,提高加工效率和工件表面質量是適應現代汽車模具生產需要的重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漸屈線變角銑刀,通過對銑刀的設計,能夠保證切削刃強度的同時,提高工件表面質量,且能夠避免銑刀對大曲率凹曲面淬硬鋼加工時與工件表面干涉現象的發生。
    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雙漸屈線變角銑刀,包括刀體,所述的刀體為圓柱體,刀體的直徑為120mm,刀體的外圓周面上設有兩條螺旋排屑槽,所述的兩條螺旋排屑槽等分布于刀體的外圓周面設置,刀體的前端面為雙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切削刃曲線的參考中心圓距該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外圓周面23.6mm、距刀體的前端面38.4mm;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的水平面為基準面,順時針旋轉23°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a點,在過該a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8.5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1點,該漸屈線第1點同時也是該雙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軸心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a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11°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b點,在過該b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8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2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b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c點,在過該c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7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3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c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d點,在過該d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6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4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d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e點,在過該e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5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5點;
    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前刀面包括一階前刀面和二階前刀面;所述的一階前刀面由漸屈線第1點至漸屈線第3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所述的二階前刀面由漸屈線第3點至漸屈線第5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后刀面包括一階第一后刀面、一階第二后刀面、二階第一后刀面、二階第二后刀面、三階第一后刀面、三階第二后刀面、四階第一后刀面和四階第二后刀面;
    所述的一階第一后刀面由漸屈線第1點至漸屈線第2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所述的二階第一后刀面由漸屈線第2點至漸屈線第3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所述的三階第一后刀面由漸屈線第3點至漸屈線第4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所述的四階第一后刀面由漸屈線第4點至漸屈線第5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所述的一階第一后刀面連接一階第二后刀面,所述的二階第一后刀面連接二階第二后刀面,所述的三階第一后刀面連接三階第二后刀面,所述的四階第一后刀面連接四階第二后刀面;
    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切削刃角包括四個不同角度的切削刃角,所述的四個不同角度的切削刃角分別為一階切削刃角、二階切削刃角、三階切削刃角和四階切削刃角;
    所述的一階切削刃角為一階前刀面與一階第一后刀面所形成的夾角;
    所述的二階切削刃角為一階前刀面與二階第一后刀面所形成的夾角;
    所述的三階切削刃角為二階前刀面與三階第一后刀面所形成的夾角;
    所述的四階切削刃角為二階前刀面與四階第一后刀面所形成的夾角。
    本專利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本專利技術的雙漸屈線變角銑刀能夠保證切削刃強度的同時,提高工件表面質量,在加工大曲率(加工工件的曲率半徑的范圍為R48-R120)時,雙漸屈線變角銑刀可以減小干涉且有效切削刃較長,可減小刀具在銑削過程中的振動。
    2.本專利技術的雙漸屈線變角銑刀的漸屈線第3點到漸屈線第5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半徑較大,可避免切削大曲率凸、凹工件時,切削刃與工件干涉。
    3.當切削工件時,是由四階切削刃先進入切削,此切削刃前角和后角都較小,切削刃剛性好,三階切削刃和二階切削刃再依次進入切削,最后再由一階切削刃進入切削,將前一刀路表面殘留部分切除,從而提高了銑削表面質量。
    4.四階第一后刀面與二階前刀面形成的切削刃角較大,切削較平穩、抗沖擊性強,一階第一后刀面與一階前刀面形成的切削刃最鋒利,切削表面質量好。刀具在加工工件時,刀具與工件接觸從較鈍,切削刃光滑過渡到最鋒利切削刃切削時,即可保證切削刃沖擊小又可保證加工后工件表面質量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雙漸屈線變角銑刀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圖2的B處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4的A-A剖視圖;
    圖6為圖5的C處局部放大圖;
    圖7為圖5的D處局部放大圖;
    圖8為本專利技術的雙漸屈線變角銑刀的結構原理圖;
    圖9為圖8的E處局部放大圖。
    圖中:刀體1、螺旋排屑槽2、雙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3、一階前刀面4、二階前刀面5、一階第一后刀面6、二階第一后刀面7、三階第一后刀面8、四階第一后刀面9、一階第二后刀面10、二階第二后刀面11、三階第二后刀面12、四階第二后刀面13、第一螺旋排屑槽14、第二螺旋排屑槽15、一階切削刃角17、二階切削刃角18、三階切削刃角19、四階切削刃角20。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如圖1~圖9所示,本實施方式披露了一種雙漸屈線變角銑刀,包括刀體1,所述的刀體1為圓柱體,刀體1的直徑為120mm,刀體1的外圓周面上設有兩條螺旋排屑槽2,所述的兩條螺旋排屑槽2等分布于刀體1的外圓周面設置,刀體1的前端面為雙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3,用于加工工件,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切削刃曲線的參考中心圓距該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外圓周面23.6mm、距刀體1的前端面38.4mm;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的水平面為基準面,順時針旋轉23°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a點,在過該a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8.5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1點,該漸屈線第1點同時也是該雙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3的軸心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a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11°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b點,在過該b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8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2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b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c點,在過該c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7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3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c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d點,在過該d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6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4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d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e點,在過該e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一種雙漸屈線變角銑刀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漸屈線變角銑刀,包括刀體(1),所述的刀體(1)為圓柱體,刀體(1)的直徑為120mm,刀體(1)的外圓周面上設有兩條螺旋排屑槽(2),所述的兩條螺旋排屑槽(2)等分布于刀體(1)的外圓周面設置,其特征在于:刀體(1)的前端面為雙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3),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切削刃曲線的參考中心圓距該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外圓周面23.6mm、距刀體(1)的前端面38.4mm;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的水平面為基準面,順時針旋轉23°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a點,在過該a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8.5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1點,該漸屈線第1點同時也是該雙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3)的軸心點;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a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11°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b點,在過該b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8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2點;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b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c點,在過該c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7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3點;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c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d點,在過該d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6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4點;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d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e點,在過該e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5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5點;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前刀面包括一階前刀面(4)和二階前刀面(5);所述的一階前刀面(4)由漸屈線第1點至漸屈線第3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所述的二階前刀面(5)由漸屈線第3點至漸屈線第5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后刀面包括一階第一后刀面(6)、一階第二后刀面(10)、二階第一后刀面(7)、二階第二后刀面(11)、三階第一后刀面(8)、三階第二后刀面(12)、四階第一后刀面(9)和四階第二后刀面(13);所述的一階第一后刀面(6)由漸屈線第1點至漸屈線第2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所述的二階第一后刀面(7)由漸屈線第2點至漸屈線第3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所述的三階第一后刀面(8)由漸屈線第3點至漸屈線第4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所述的四階第一后刀面(9)由漸屈線第4點至漸屈線第5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所述的一階第一后刀面(6)連接一階第二后刀面(10),所述的二階第一后刀面(7)連接二階第二后刀面(11),所述的三階第一后刀面(8)連接三階第二后刀面(12),所述的四階第一后刀面(9)連接四階第二后刀面(13);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切削刃角包括四個不同角度的切削刃角,所述的四個不同角度的切削刃角分別為一階切削刃角(17)、二階切削刃角(18)、三階切削刃角(19)和四階切削刃角(20);所述的一階切削刃角(17)為一階前刀面(4)與一階第一后刀面(6)所形成的夾角;所述的二階切削刃角(18)為一階前刀面(4)與二階第一后刀面(7)所形成的夾角;所述的三階切削刃角(19)為二階前刀面(5)與三階第一后刀面(8)所形成的夾角;所述的四階切削刃角(20)為二階前刀面(5)與四階第一后刀面(9)所形成的夾角。...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漸屈線變角銑刀,包括刀體(1),所述的刀體(1)為圓柱體,刀體(1)的直徑為120mm,刀體(1)的外圓周面上設有兩條螺旋排屑槽(2),所述的兩條螺旋排屑槽(2)等分布于刀體(1)的外圓周面設置,其特征在于:刀體(1)的前端面為雙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3),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切削刃曲線的參考中心圓距該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外圓周面23.6mm、距刀體(1)的前端面38.4mm;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的水平面為基準面,順時針旋轉23°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a點,在過該a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8.5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1點,該漸屈線第1點同時也是該雙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3)的軸心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a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11°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b點,在過該b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8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2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b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c點,在過該c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7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3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c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d點,在過該d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6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4點;
    以過該參考中心圓圓心和d點的平面為基準面,逆時針旋轉30°交于該參考中心圓圓周上的一點定義為e點,在過該e點的切線上選取該參考中心圓半徑5倍處的一點定義為漸屈線第5點;
    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前刀面包括一階前刀面(4)和二階前刀面(5);
    所述的一階前刀面(4)由漸屈線第1點至漸屈線第3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所述的二階前刀面(5)由漸屈線第3點至漸屈線第5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每個單漸屈線變角銑刀主體的后刀面包括一階第一后刀面(6)、一階第二后刀面(10)、二階第一后刀面(7)、二階第二后刀面(11)、三階第一后刀面(8)、三階第二后刀面(12)、四階第一后刀面(9)和四階第二后刀面(13);
    所述的一階第一后刀面(6)由漸屈線第1點至漸屈線第2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所述的二階第一后刀面(7)由漸屈線第2點至漸屈線第3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所述的三階第一后刀面(8)由漸屈線第3點至漸屈線第4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所述的四階第一后刀面(9)由漸屈線第4點至漸屈線第5點之間形成的弧線切削刃構成;
    所述的一階第一后刀面(6)連接一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獻禮袁帥陳濤應宇翔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理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黑龍江;2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欧美性生交xxxxx无码影院∵|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多人p群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曰韩无码AV片免费播放不卡| 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曰韩无码二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